2025-08-01 好牧人

【腓立比書查經】保羅價值觀的驚人反轉

檢舉
吳道宗 吳道宗 追蹤
Photo by Jametlene Reskp on Unsplash

◎吳道宗(聖光神學院研究教授)

經文:腓立比書三章7-11節

壹、經文釋義
保羅在細數過去可以誇口的成就後,他突然在第七節有一個大轉折,就是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過去所誇口的事物,此時有著完全不同的認知:「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當作有損的」。這一節的「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是指他在第五、六節所列出的各項條件。

保羅人生觀大轉變只為了祂
他的價值觀之所以有這樣的巨大變化,是「因基督」。這裡的「因基督」是指「因為基督(的事實)」(because of Christ),而不是指「為基督(的緣故)」(for the sake of Christ)。這個「因為基督的事實」,就是指保羅過去在大馬色的經驗。當他一旦遇到基督之後,人生觀與價值觀就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保羅從看作是「有益的」變成「有損的」,不是他在經歷人生各種風浪後所悟出的道理;而是在遇見主耶穌後,在屬靈上所發現的驚天事實。也就是說,過去他所緊緊抓住的好處,對於如今他要成為一個討神喜悅的基督徒,反而成為巨大的絆腳石。

保羅在第八節透過「不但如此」(意思是:不僅如此……甚至)進一步的說,他不只把「先前與他有益的」當作有損的,他也擴大範圍將「萬事」(一切的事)當作有損的。簡單的說,保羅過去所擁有一切的,任何只要是會妨礙他與耶穌的關係,都是屬於「萬事」的範圍。

保羅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他「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這裡的「至寶」是指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的價值,可以超越認識耶穌基督。當保羅在此指出「認識基督耶穌」時,是要表示他要建立一個與耶穌的親密關係。

過去誇口條件如今成糞土
「認識主耶穌基督」並不會使一個人升官、發財、名聲顯赫;但可以顯示他信主後的價值觀與生活的重心。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知識,是被視為是有價值的,值得去追求、學習的。但保羅要強調的是,世上沒有比認識耶穌基督更寶貴、更重要、更不可或缺。如果一個人能夠「認識主耶穌基督」,他此生就沒有遺憾、不會後悔!

保羅接著以「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來補強上一句的內容。然而此處是把他對認識主耶穌基督的重視,以負面的敘述方式,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就是「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

對保羅而言,他認識主耶穌一事如此珍貴與重要,當他把「先前的事」、「萬事」與「認識主耶穌基督」一起放在天平上一稱,就明確的知道,那些東西不但是有損的,應該加以丟棄;並且它們還是像糞土一樣的一文不值、令人厭惡。

保羅之所以有這種兩極的改觀,其目的就是「為要得著基督」。這裡的「得著」與「得以在他裏面」(9節),以及「認識基督」(10節)的意思相同。也就是說,「得著基督」就等於是「得以在他裏面」,也就是「認識基督」。

「得著基督」是保羅現在所追求的目標,這目標就是愈來愈認識耶穌基督,與祂有更深的團契,這是一個沒有中止的過程。當保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遇見主時,他已經「得著」基督了。但是他想要更多的認識基督,也期待主耶穌再來時,親自與主面對面,他的心願與盼望才能完全達成。

縱使過去有誇口的成就和榮耀,信主後將發現更有價值的事物。

保羅認識基督的過程
到了第九節,保羅以一個新的子句「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來解釋上一節的「為要得著基督」。「得以在他裏面」是指他與基督有完全的契合,明顯地說,保羅希望一生能與基督密切、完全的聯合;並且是透過他與主耶穌的死與復活上聯合(參加二20;西二20,三1、3)發生的。因此,「得以在他裏面」和「得著基督」一樣,同時都在現在與未來之時發生。

接下來,保羅以正、反兩面來解釋「得以在他裏面」這句話。就負面來說,「得以在他裏面」等於「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整句是表示保羅得以在基督裡的「方式」(manner)。這一節的「義」是用來描述保羅個人在行為上的成就,這成就是透過遵守律法得到的,並且試圖要在神面前誇口。

就正面來說,「得以在他裏面」就是「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得的義」。這一節的義,與「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最大的差別是:後者是行為方面的義,是可以誇口的成就;前者則是指人在神面前有一個正確的關係,它是上帝回應人的信心所賜下的義,是人本身所沒有的。

到了第十節,保羅從另一角度來解釋什麼是「得著基督」:「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這裡的「認識」,與第八節「為要得著基督」,與第九節的「得以在他裡面」呈現平行的關係。也就是說,「得著基督」是由「得以在他裏面」和本節的「認識基督」來解釋。

此外,「他復活的大能」與「和他一同受苦」共用一個冠詞,表示二者共同形成一個思想。在「大能」之前有個連接詞and(和合本沒有譯出),它是要解釋「認識基督」的意思。如此一來,「認識基督」就是「認識(曉得)他復活的大能」與「(曉得)和他一同受苦」。

這裡的「他復活的大能」的「他」,是指神。雖然就本質上來說,神的大能其實也是基督的大能,然而終極而言,「他復活的大能」是與神不可分割,因為它來自於神。

此外,「和他一同受苦」,所指的是肉體上的受苦。由於基督的受苦是他在世上時所受的,因此保羅「和他一同受苦」就是有分於基督在肉體上的受苦,這受苦當然也包括精神的層面。不過,保羅的受苦並不意味他所受的苦也有救贖的功效。

第十節最後出現的片語是「效法他的死」,它的原文直譯是「與他的死相似」。從文法的角度看,「效法他的死」這句是作為進一步解釋「和他一同受苦」。那「效法他的死」是何意思呢?由於「死」具象徵性的涵義,而非肉體上的死亡。這就表示保羅(信徒)在屬靈上與耶穌同死,因此就向罪死。

保羅認識基督的目標
此時保羅在第十一節所說的「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是用來修飾前一節的最後一個子句「效法他的死」,因此前後文的意思是: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

本節的「或者」,並非表示保羅對此事的不確定;而是一個樂觀的期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一句的「得以(獲得)」,後面有一個介系詞,它是用來表示目標(目的)。還有,這裡所說的復活,是指信徒末日的復活;而不是所有死人(包括信徒與不信者)的復活。

它既可稱為是「義人的復活」(路十四14),或是「行善的復活得生」(約五29)。若是把保羅在本段經文(腓三8~11)合併一起來看,保羅「得著基督」、與基督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到了他身體復活(腓三11)才算是大功告成。

貳、反思與應用
至寶與糞土之間的選擇
保羅在上一段經文中(腓三4~6),提出七個歸主前引以為傲的條件,其目的不是再次炫耀他在種族上的優越以及宗教成就;而是要說明他以前視為可以誇口的事物,如今卻因為基督的緣故,價值觀發生了驚人的反轉,以致那些條件就如同「糞土」一般,已經是毫無價值、不值一提了。

其實,保羅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巨大改變,不只是他個人的獨特經歷,也是每個蒙恩的兒女所應該有的。因為認識了復活的耶穌,知道宇宙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就不會再緊抓住「糞土」,浪費一生去追求短暫且易消逝的物質上。反而會朝向永恆的事物敬虔地生活,就如:愛神、愛人、遵守神的誡命、在外人當中作美好的見證等。

這種「至寶」與「糞土」之間的正確選擇,是重生的人不可或缺的記號,是屬神的人自然的表現。還不認識神的人,以屬世的事物為寶、為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宣稱認識神的人,卻是與世人有一樣的價值觀與追求,這就無法令人明白了。

想想看,一個自稱是從爆炸現場回來的人,卻全身毫髮無傷,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樣的,一個自稱認識那為「烈火」(申四24;來十二29)的神,並且祂可以「震動搖撼」天與地的根基(撒下二十二8;詩十八7),使天地「滅沒」、「改變」(詩一○二26;來一12),且會「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該二26)。然而那些自稱認識祂的人,如果在價值觀與人生觀居然絲毫不受影響;他若不是說謊,不然所認識的就根本就不是耶和華神。

信耶穌的人,是不可能與世人的價值觀相同的,在理論與實際上都是如此。如果一個自稱認識神的人,所行所求的與世人無異,就難以令人信服他是「跟過耶穌的」(徒四13)。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受洗證書是保我們進天國的憑證;我們是怎麼活、追求什麼,才是我們是屬神還是屬世的證明

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了耶穌,之後他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整個人生的方向作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殘忍、自義、驕傲的法利賽人,變成愛神、愛人、溫和、謙卑的主僕。他的改變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因基督」;那我們的改變的地方在哪裡呢?原因又是什麼呢?

追求認識基督是一生功課
對於保羅而言,他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主耶穌,並不是在屬靈上就此劃下完美句點;而是窮其一生努力的認識耶穌,與耶穌保持親密的關係。他在這個段落中,使用「得著基督」、「得以在他裏面」、「認識基督」、「認識(曉得)他復活的大能」與「(曉得)和他一同受苦」,其意思都一樣。它們成為保羅一生努力的目標,是現在的追求也是未來的期盼。

因著保羅對耶穌的認識增加,他與耶穌的關係也不斷成長,以致他能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腓一21)、「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

保羅與基督的關係,不是一個固定、機械性、了無生機的單向關係;而是充滿了生動、活潑與雙向的互動。以致保羅對基督的認識,能夠與日俱增並且越發親密。這是一個神、人之間的團契,是上好的經歷,且是一個沒有中止的過程。對保羅是如此,對我們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千萬不可信主後,不論是幾年或是幾十年,對基督的認識仍舊停留在剛信主的時候,所做的見證,也就是初信主時的那幾個事件;對基督的認識既無長進,也談不上對基督有何委身。這實在愧對基督的恩典與拯救,平白浪費了一生中可以認識基督的大好機會,這是何等大的損失啊!

如果一個人願意時時與耶穌基督保持親密的關係,更深的認識耶穌的心意,就不會信耶穌信到最後,淪落到「枝子離了葡萄樹」的地步。看到保羅的榜樣,我們應有深深的自省與改變,求神開恩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