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秀雯/報導】在家庭與信仰的旅途中,有些人經歷苦難後仍堅持不放棄希望,火把行道會的李冠利牧師與妻子王心怡牧師,便是活出這份盼望的真實見證。這對牧者夫婦在婚後歷經長年不孕、十二次流產的打擊,心靈的盼望雖一度動搖,卻未曾離開對上帝的信靠。在持續的禱告中尋求神的旨意時,上帝透過環境與人心動工,帶領他們做出一個極不容易卻極蒙福的決定——收養孩子。
如今這個被收養的孩子已經五歲多,這些日子陪伴孩子成長,不僅讓李冠利夫婦親身感受到當父母的喜悅,更在其中發現靠著上帝的心意養育孩子,讓孩子的言行舉止再度堅固自己的信仰生命。
預備回應上帝的呼召
「收養,從來不在我人生的選項中,但當這個議題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知道,上帝在呼召我們。」王心怡牧師坦承,最初她對收養仍有懷疑,但上帝透過很多驗證,讓她逐步察覺神的心意已經在他們生命中逐步顯明。
2019年,年僅六個月的李赫進入了這個家庭,也進入了他們的生命與服事當中。透過上帝的安排與恩典,他們不僅成為孩子法律上的父母,更在信仰與愛的實踐中,活出了屬靈的父母身分。
收養的過程不僅是法律手續的轉換,更是一種心靈的重塑與信仰的操練。夫妻倆回憶,當確定收養決定之後,他們發現事奉的節奏與家庭的動態悄然改變。「過去我們服事的行程都可以很彈性,說走就走。但現在,我們要先安排孩子的作息與照顧,再規劃出外探訪的時間,這對我們的牧會生活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恩典。」
雖然外界對於收養依然存在許多成見與好奇,他們卻從未後悔踏上這條路,儘管預備當父母的過程中,心中仍然有很多不安。
在一次禱告中,李牧師看見一個異象,耶穌牽著他的手,一起在高空中滑翔,並溫柔地對他說:「你不用擔心,我陪你,我教你。」這幅畫面深深觸動他,因為他本身並不是會玩滑翔翼的人,然而這個異象,也成了他完全交託給上帝,走上這段收養旅程的重要印證。
不隱瞞真相 活出真實的見證
在收養孩子的這條路上,李冠利與王心怡從不隱瞞李赫的身世,反而選擇以開放、誠實的態度,讓他從小便知道自己的來處。他們堅信,只有建立在真理與愛上的家庭關係,才能承受未來更多的挑戰。
「他是在整個教會的見證下被收養的孩子,是神所揀選的產業。他知道自己被愛,也會明白自己不是偶然來到這個家,而是神計畫中的一部分。」李牧師說。
這份坦誠,也讓孩子在面對外界詢問與壓力時,能夠以更健康的方式面對與接納自己。
信仰的鏡子——從孩子身上看見自己
如今,李赫逐漸長大,開始進入學齡期,夫婦倆更深刻體會到「為主而養」的重量與榮耀。他們不只是想把孩子養大,更渴望帶領他進入神的命定與呼召。
五年來的養育旅程,讓李牧師夫婦明白:收養孩子這件事情,不僅只是讓他們夫妻成為孩子的照顧對象,教養的過程中,更是反映自身生命的鏡子。
「赫仔(李赫的小名)就像一面鏡子,把我們的生活態度、語氣、甚至動作全部照映出來。」王牧師笑著回憶,有一次她隨口發出一聲「切~」表示不悅,沒想到才對孩子說一句話,兩歲半的赫仔馬上學樣回應了一聲「切~」,讓她哭笑不得。「我們才發現,原來孩子學得這麼快,也這麼細膩,真的要開始約束自己的舉止了。」
他們也發現,孩子會模仿他們禱告時手插口袋的姿勢,會模仿滑手機的動作,甚至在情緒表達上也如出一轍。這使得兩位牧者更加自省,是否真正在家中活出與講台上一致的生命。
「我們不是只在主日講台上教導人敬畏神,而是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透過愛與榜樣,引導孩子走在正道上。」王牧師深知,無論是親生父母或是養父母,若想培育出敬虔的下一代,榜樣勝過千言萬語。
小小回應 大大安慰
王心怡牧師曾公開分享過,夫妻倆常常要分別到教會帶領禱告會,所以必須把孩子帶到教會,常常遇到一邊帶領一邊要忙著照顧孩子的需要。有時候服事的時間已經很晚,佔用了李赫的睡覺時間。
有一次王牧師心中充滿愧疚,她在車上對兒子柔聲說:「赫寶寶,現在應該是你要睡覺的時間,可是爸爸媽媽今天都要去教會服事,只好辛苦你陪我們一起過去了。謝謝你願意配合爸爸媽媽,真的對你很不好意思,也很感謝你……」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小小的李赫卻回了一句:「媽媽,你才辛苦了!」
原來身為傳道人父母的種種付出,通通都看在孩子的眼裡。而從孩子口中的這句話,彷彿成為上帝透過孩子所發出的一道光,瞬間撫平了父母內心的疲憊,也再次肯定他們為神所做的一切沒有白費。
為主養育 甘之如飴
「這不是一個人的孩子,而是神的產業。我們只是代為照管。」李牧師語重心長地說。他也鼓勵正考慮收養的家庭:「不要先想困難,要想上帝會怎麼參與。祂若感動你,祂就會負責到底。」
最後,他補充:「收養不是我們的備案,而是上帝的主計畫。若你預備好,神就會將祂的羊交給你,你會發現,這是一條值得走的美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