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為何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The Sacrifice of Isaac", by Mato Celestin Medović

◎王武聰(牧師)

經文:羅馬書四章16-17節,加拉太書三章6-7節

亞伯拉罕從領受上帝呼召「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他獻兒子以撒之前,在這條屬靈的移民路上,我們在哪裡看到他有信心呢?亞伯拉罕又為何願將兒子以撒獻上為祭?

其實,亞伯拉罕之所以成為「信心之父」,不是因他做了什麼事,而是在於他相信什麼。

一、亞伯拉罕哪裡有信心呢?

1.第一次呼召只來到哈蘭,並未到迦南
諸位父兄請聽!從前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上帝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他就離開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蘭。他父親死了以後,上帝使他從那裡搬到你們現在所住之地。」(徒7:2-4)

若是將上段經文和創世記11:31-12:1比對看到,亞伯拉罕住迦勒底的吾珥時,上帝就親自向他顯現,呼召他離開本地和親族,然而,亞伯拉罕卻只來到哈蘭,而非上帝指示的迦南。直到父親死後,第二次呼召臨到,他才遵照上帝的吩咐出去(創12:1-4)。

為何這樣呢?有可能放不下年老的父親,也有可能對上帝的呼召還有困惑、猶豫,以致在半途裹足不前。總之,他並不是一般人認為聽到呼召,就信心滿滿、毫無疑惑的順服出發。

2.來到迦南地遇饑荒,心靈恐慌出賣妻子
創世記12:10-15記載,亞伯拉罕照上帝指示來到迦南應許之地,本以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不料馬上遇到嚴重饑荒,以致心靈恐慌,沒有尋求上帝的帶領,就自作主張避難埃及,卻又害怕當地人的欺侮、殺害,為求生存保命,竟然不顧親情,撒謊欺騙埃及人說,妻子撒拉是自己的妹妹,若不是上帝及時拯救,有可能家破人散,他的信心在哪裡呢?

3.怨嘆上帝不給後嗣,已選立家僕繼承家業
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創15:1-3)

當亞伯拉罕擊敗四王、救出羅得、奪回財物後,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要大大賞賜他,然而亞伯拉罕並沒有為此高興滿足,反而怨嘆上帝:祢賜我這麼豐富的產業有什麼用呢?他不認為上帝會給他後代,因此,早已設立家僕以利以謝要來繼承他的產業。他的信心在哪裡呢?

4.聽從妻子的話,與婢女夏甲生子
侄兒羅得選擇離開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在灰心失望時,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創13:16)又當亞伯拉罕怨嘆上帝不給後嗣,立家僕繼承產業時,上帝的話又臨到:「這人不會繼承你,你本身所生的才會繼承你。」(創15:4,和修版)並重申他的後裔要像天上的星星數不清,而亞伯拉罕也相信了,且耶和華也以此為他的義(創15:5-6)。

然而我們從創世記十六章1-4節看到,亞伯拉罕的信,顯然只相信孩子會從他而生,卻不相信會從他與撒萊生,於是聽從太太撒萊的話,與婢女夏甲同房,生下以實瑪利。亞伯拉罕用自己的方法來成就上帝的應許,但結果卻遺禍到現在,顯然,他是半信半疑的。

5.內心竊笑,過了生育年齡豈能生子,並想已有以實瑪利為滿足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亞伯蘭俯伏在地;上帝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創17:1-5)

上帝與99歲的亞伯蘭立約,將他改名為亞伯拉罕,將撒萊改名為撒拉,並藉改名賦予使命,要成為「多國之父」和「多國之母」,並預告亞伯拉罕要從撒拉生一個兒子。

然而亞伯拉罕卻心裡竊笑,他和撒拉都已過了生育年齡,怎麼可能再生育?並對上帝說:「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亞伯拉罕好像認為上帝在跟他開玩笑,於是回話說:「上帝呀,謝啦,我有以實瑪利就很滿足了。」

6.在應許之子以撒即將出生前,竟因恐懼再度出賣妻子
亞伯拉罕遵從了上帝的吩咐移居迦南,不幸卻遇到饑荒,心生恐懼為求保命犧牲妻子,所幸上帝及時拯救,挽回即將破碎的家庭。

然而,儘管事過境遷,亞伯拉罕移民路上的恐懼並未得釋放,以致來到新的地方基拉珥,且在上帝告知太太撒拉即將生產應許之子以撒的節骨眼,他那種面對新環境所帶來深層危機的恐懼,又再次顯露無疑。認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上帝,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於是他又撒謊欺騙,不僅傷害太太,又陷人於不義。

以致被基拉珥王亞比米勒指責說:「你怎麼向我這樣做呢?我什麼事得罪你,你竟使我和我的國陷在大罪中呢?你對我做了不該做的事了!」(創20:1-10,和修訂)亞伯拉罕的信心在哪裡呢?

"The Angels With Abraham", by Bernhard von Neher the younger

二、從沮喪挫折中淬練出來的信心

從亞伯拉罕生命旅程所發生的這幾件大事,特別是在關鍵時刻的決定,我們實在看不出他的信心在哪裡。然而,他在現實生活很真實的經歷挑爭戰、挫折以致失望,而信心則是在漫長的信仰旅途中一點一滴淬煉出來的。

1.對呼召感到猶豫時,上帝耐心等候
他在迦勒底的吾珥接受呼召,卻只來到哈蘭,不管是因考慮父親的因素,或對呼召上有疑惑掙扎,他體會上帝有足夠的時間和耐性等候他清楚呼召再回應,上帝並沒有勉強他,而是尊重他的決定。

2.恐懼害怕時,上帝保護拯救
亞伯拉罕兩次在面對新環境、寄人籬下、心生惶恐、為求保命犧牲太太且陷人於不義,上帝深知他的軟弱,沒有指責他,反而責備法老王和基拉珥王,相信他深感受上帝充滿憐憫,且何等愛他!

3.灰心喪志時,上帝立約保證
當上帝應許要做他的後盾,要大大賞賜他,他感慨說:「主耶和華,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創15:2);當上帝應許要賜地為業時,他甚至質疑:「主耶和華啊,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8節);當灰心的亞伯拉罕對上帝提出質疑的時候,上帝竟然要他宰殺動物,主動發誓,親自給予立約的保證,且在異象中,告知他必有後裔,且要得迦南地為業(9-20節)。這給亞伯拉罕是何等大的確據!

4.完全絕望時,經歷上帝沒有難成的事
當上帝告知亞伯拉罕,撒拉即將懷孕生子時,亞伯拉罕心裡竊笑:「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也同樣暗笑:「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然而,日期到了,上帝照著所應許的,讓他們經歷「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創18:14)並「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生出子孫」(來11:19)

亞伯拉罕從一再失望、到不抱任何希望後,經歷「從無到有」的驚喜,奠定了他的信心,使他可以全然相信上帝的應許。

5.為人代求時,上帝垂聽禱告
當上帝要毀滅所多瑪、蛾摩拉時,亞伯拉罕在上帝面前苦苦哀求,從50個義人,求到假如只剩10個義人,都懇求上帝不要毀滅,他求到自己都不好意思,而上帝竟然都答應了(創18:22-33)。而基拉珥王亞比米勒因著亞伯拉罕說謊,要娶撒拉為妻時,上帝使亞比米勒家中的婦人不能生育,但亞伯拉罕禱告求上帝,上帝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他們便能生育(創20:17-18)。亞伯拉罕必深深體會上帝是願意赦免罪孽,且垂聽禱告的上帝。

"The Caravan of Abram", by James Tissot

三、亞伯拉罕為何被稱為信心之父?

從創世記十二到二十一章記載亞伯拉罕歷盡滄桑的移民史,歷經25年的奮鬥等候,總算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兒子和土地,然而此時,上帝突然給他一個生命中最大的考驗。「這些事以後,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創22:1),這些事乃是指二十一章所記載,有關亞伯拉罕一生非常關鍵的三件事:

1.上帝應許的兒子以撒誕生,也是亞伯拉罕、撒拉成為「多國之父」「多國之母」的開始(創21:1-7)。

2.解決與夏甲所生以實瑪利帶出來的家庭問題,確定「從以撒生的才要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8-21節)

3.以和平方式與亞比米勒立約,合法取得在迦南地的第一塊土地,這是獲得迦南全地的開始與象徵(22-24節)。

這三件事是上帝給亞伯拉罕應許實現的明確記號,然而就在此時,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有了兒子後,上帝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上帝給亞伯拉罕的試驗是:「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22:2)

在上帝的吩咐中,不斷用加重語氣來形容亞伯拉罕和以撒的關係:「你的兒子,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清楚表明上帝要考驗的乃是我們生命中的最愛,也顯示了亞伯拉罕勢必面對痛苦的掙扎。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創22:3)

「清早起來」表達了他經過漫長痛苦的黑夜,結束了內在心靈的掙扎,以信心盼望迎接新的一天,他決志遵行上帝的旨意,照祂的吩咐去行。

縱觀亞伯拉罕的一生,他和我們一樣,有沮喪、挫折、軟弱、失敗、膽怯、懷疑,但這次亞伯拉罕為何如此果斷,順服上帝的吩咐,獻以撒為燔祭呢?亞伯拉之所以被稱為「信心之父」是因他獻以撒嗎?其實不然!乃是在於他相信上帝是「能使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也因為他有如此的相信,他才能全然順服,照上帝的吩咐獻上以撒。

我們如何知道,當亞伯拉罕獻上以撒為燔祭時,他相信上帝是能使以撒死而復活呢?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創22:5)儘管他早已預備好,真的「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時,他仍然相信他和孩子會很快回來。著名解經家F.B Meyer就認為這話是「出於確信,不是無心的預言,是屹立不移的信心所具有的把握,相信上帝必介入保全他的兒子。」

希伯來書十一章18-19節說:「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他以為上帝還能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以撒出生後,亞伯拉罕全然相信上帝的應許,信心又跨前一大步,他相信能「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也必能「使人從死裡復活」。否則上帝「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亞伯拉罕的後裔」的應許豈不落空?

亞伯拉罕相信獻上以撒為燔祭後,能從死人中得回他兒子的信心,是經過漫長信仰旅程,在沮喪、挫折中,從上帝得安慰、保護、拯救,特別在領受應許之子以撒時,經歷上帝的信實可靠而得的。顯然,亞伯拉罕的信心乃是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而來的,以致在關鍵時刻,他可以全然相信、全然順服。這樣的信仰旅程,信心成長的過程,帶給我們是何等大的鼓勵。

羅馬書四章17-18節:「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亞伯拉罕之所以被稱為信心之父,乃在於他是人類第一個相信上帝「能使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今日我們和亞伯拉罕有同樣的相信,我們就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加3:6-7)。

(編按:本文採用經文縮寫標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8-09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為何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
2025-08-0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氣味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