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飲食是一場攸關生活、回憶與愛的旅程──《來自廚房的花束》觀後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讓餐廳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嬌小的齊風瑞站在廚師之間揮舞鍋鏟的畫面。(劇照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胡慧馨

法國作家雨果(Victor Hugo)曾說:「品味是一種藝術,而美食就是它的畫布。」(Taste is an art, and cuisine is its canvas.)食物不單是為了填飽肚子,也是傳達創意、文化與感官之美的藝術形式,甚至能成為喚起美好記憶、獲得歸屬的療癒之旅。

到東京,想吃頓中華風與日本味兼具的美食嗎?藉由紀錄片《來自廚房的花束》的介紹,在東京南青山小原流會館,就有一家經營45年,門口總是排著隊伍的餐館「Fumin」。餐館菜色雖是家常菜風格,數十年來卻吸引無數文藝界人士的青睞,留下令主顧魂牽夢縈的口碑。

究竟「Fumin」吸引顧客的原因是什麼?

Fumin的起點,是東京神宮前一個居酒屋式的小餐館。(劇照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在歷時三年半拍攝的影片裡,娓娓道來創辦人齊風瑞,從美髮投入餐廳的緣由及與客為尊的經營之道。父母皆為台灣人的風瑞女士,把對家鄉與父母的思念化作每道料理背後的精髓;她不僅擁有味覺的天賦,並且不斷回應顧客提出的回饋和創意,即便家常的炒飯、餛飩,都讓人回味無窮,成為吸引來客的祕訣。

風瑞女士因友人對她的家常菜讚不絕口,順勢開起食堂。1971年,25歲的她,先在東京神宮前開設7坪大的中華家常料理小店「Fumin」, 到了1986年才遷至南青山,成為當地顧客與時尚、藝文人士喜愛的名店。許多常客最難忘的畫面,就是嬌小的風瑞女士站在幾位高大廚師中間嫻熟操鍋,又在前台與客人寒暄交流,不難看出她個性中堅韌與細膩兼備的內核。

齊家姊妹們回憶母親在家製作的各種台式料理。

在齊風瑞的印象中,母親是撐起家計的梁柱,但懂得生活品味的父親烹煮的食物則是她心中最美的回憶。自幼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她既有母親奮鬥打拼的毅力,又有父親烹調的獨特味覺,加上熟悉日本食材,以至「Fumin」的菜色,皆融合台灣與日本的風味,如招牌料理:納豆炒飯、蔥油餛飩、梅干扣肉、辣味麵、豆腐湯麵等,不僅飽含童年的生活記憶,也蘊含思念台灣、珍愛日本的情感。

能讓「Fumin」的家常美食延續這麼多年,還被稱為「東京飲食文化中的特殊符號」,都是當初始料未及。齊風瑞在70歲時卸下經營者職責,把餐廳交由共事多年的主廚和姪兒經營,現在的她,依然沒有離開料理專業,而是和妹妹成立每天只接待一組客人的精緻私廚「齊」,持續與人分享她調製的味道與人生。

對她而言,製作料理不是工作、事業,而是與日常作息、理想、情感、想法,緊密連結的生活。從這部影片可以看到:

風瑞女士在台北大稻埕漫步採買、品嘗台灣美食。(劇照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1.食物是維繫生命的「燃料」,也是一種情感的載體:
風瑞女士推出的每道菜,都承載著對父母故鄉的記憶與情感,她也會來到台灣,探尋料理的根源與飲食記憶,造訪台灣小吃美食如大稻埕的佳興魚丸店、盛園小籠包、小李子清粥小菜、金蓬萊遵古台菜餐廳等。

在紀錄片中,特別指出她對台灣文化、家鄉飲食與親人互動的深情連結,所以在創辦食堂時,也把料理作為與他人感情連結的方式。

2.味道會喚起深層記憶:
味覺是最容易喚起記憶的感官之一。如:熟悉的家常菜,可能瞬間把人帶回過去某個節日、某種感動,或與某人相聚的特殊感覺。

長住日本的風瑞女士,她的家常料理正是與過去深層記憶連結的結果。由插畫家和田誠命名的招牌小吃「蔥油餛飩」,則是中華料理的餛飩搭配蔥香油。另一道獲得日本男團「嵐」成員櫻井翔稱讚的人氣菜色「納豆炒飯」,也是把記憶中傳統炒飯更新的創作之一。

左圖:齊家年菜。右圖:梅干扣肉是Fumin開胃人氣料理。

3.烹調是關懷的表達:
料理有時也是情感的表達。當為某人煮飯時,其實就是一種「我在乎你」。有時候,一碗熱湯、一碗麵就像最直接的擁抱,一盤菜就是最明顯的關愛。這種情況可從父母對孩子、夫妻之間表達無以言表的關心時,總會把「是否吃飽」、「吃過飯了沒有」掛在嘴上的原因。

4.食物是跨越語言、文化的共通語言: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料理也是一種無需翻譯的情感語言。即使國籍、身分、語言不同,只要喜歡同家餐廳的味道,即能心領神會彼此的感受。而風瑞女士將台灣與日本的飲食文化融合,以跨文化的結合創造獨特的家常菜風味,亦是證明食物除了能夠用味覺觸動心靈、滿足身心,也象徵人類在味覺上的共通性。

齊風瑞與妹妹在私廚重現齊家充滿台灣味的年菜。(劇照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5.烹飪的過程也是療癒:
烹飪的過程,舉凡買菜、料理、烹煮,雖然步驟瑣碎,卻可讓人沉浸在當下,從過程與成果獲得療癒。所以對風瑞女士來說,料理既是日常中平靜內心的操練,也是跳脫煩瑣日常,重獲力量的時空轉化。

6.美食是成本低卻令人滿足的享受:
喜歡美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其實在食材安全的前提下,美食是具療癒價值,又最能滿足視覺、味覺、嗅覺感官,是成本最低的享受。

7.料理是與人互動,不斷提升專業的催化劑:
雖然風瑞女士未曾受過科班專業的廚藝訓練,但秉持開放態度傾聽顧客的意見,讓她不斷精進、提升手藝。對她來說,料理亦是一種與人交流、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持續傳承飲食記憶給新世代的過程。

聖經傳道書提到:「……於是我稱頌快樂,因為人在日光之下最好是吃喝快樂。這是人在日光之下,神賜給他一生的年日裡,從自己勞碌中所得的享受。」強調在短暫的人生中明白神的作為,享受神所賜的恩典,包括吃喝快樂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而《來自廚房的花束》不僅提醒:「飲食塑造你的身體、你的精神和你的生命」,也讓人了解飲食是一場攸關生活、回憶與愛的旅程,它會與日常生活、記憶交織,形成刻印心底的美好印象與幸福,化為當下與日後的感動與無憾。

齊風瑞交棒後,Fumin員工齊聚用餐表達感念。(劇照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