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 1949年,年僅5歲的郭玉植,跟著時任飛官的父親,從大陸來台,落腳在屏東的眷村,眷村裡的教會發送的美援日用品,讓郭家得以維持生活所需,基督信仰也在幼年郭玉植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當年台灣那個戰後時局動盪、物資不豐、人們生活普遍清苦的年代,芬蘭差會的外籍宣教士在眷村的大樹下,大聲唱著「來信耶穌,來信耶穌」,唱作俱佳生動地為孩子們說著聖經故事,啟蒙了郭玉植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
後來,芬蘭差會宣教士在菜市場旁租屋成立佈道所,讓郭玉植接觸到英文詩歌和西洋歌曲,第一次看到「會唱歌」的黑膠唱片,開啟了她從花樣年華到如今耄耋之年,超過半世記的服事旅程。
從國境之南到北投開啟音樂服事路
因著上帝的帶領和牽線,「二八年華」的郭玉植在屏東眷村的英文查經班,認識擔任軍職的先生陳穎鋒。後來,不到20歲的郭玉植,和先生結婚建立基督化家庭。因先生服役單位的轉換,郭玉植在教會的服事從屏東到澎湖,後來定居在新北投,郭玉植就在新北投浸信會真理堂擔任兒主老師,在教會所在社區開辦兒童音樂舞蹈才藝班,從孩子們在年幼的時候,就得以透過音樂舞蹈教學做福音預工,為人心預備好土。
郭玉植的先生從軍職退休後,獻身成為全職傳道人,郭玉植就和先生一起配搭牧養教會,先生因病安息主懷後,郭玉植接下牧會的棒子,除了牧養教會,郭玉植牧師也參與榮光團契、讀經會和牧師協會等國度事奉的服事,郭玉植還曾代表台灣教會參與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就職典禮,也受邀在韓國和巴西舉辦的世界軍人基督徒大會,帶領團隊演出「讚美神歌舞劇」,進行國民外交。
多年前卸下牧師協會理事長的職務後,郭玉植牧師仍繼續投身「讚美舞」的教學和推廣。郭牧師受訪時感謝主,她從年輕的時候,就領受到「神喜悅祂的兒女,藉著彈琴、唱歌跳舞來敬拜讚美祂」,而她也能夠因著上帝的保守和帶領,從年輕到迦勒之齡,不斷地用神量給祂的恩賜,在主日學和社區與教會課程中,帶領更多人一起讚美神。
在郭牧師的家裡,收藏了她從年輕時購買的各式卡帶和先生陳穎鋒牧師生前數百首創作聖樂詩歌的樂譜手稿。郭牧師說,她小時候,軍人爸爸的薪餉非常微薄,在接觸外籍宣教士之前,最大的娛樂就是聽廣播劇。她第一次摸到風琴是在教會,後來因為宣教士的介紹,從西洋歌曲開始知道有黑膠唱片的存在,感到十分新奇。
黑膠唱片和卡帶發現音樂多元性
郭牧師回想,她出社會的第一份領薪水的工作,是在空軍附設的幼兒園當幼教老師。那時台語、國語、黃梅調和西洋歌曲的黑膠唱片,在台灣非常流行。待她家中經濟情況好轉時,就買了唱盤機(大盤)播放西洋音樂和黃梅調的黑膠唱片,卡帶問世後,郭牧師也列入收藏。
後來郭玉植的先生到北投的軍校任教,她一方面在教會擔任主日學老師,也受聘在學校擔任音樂及舞蹈老師,由於當時北投(天母)有很多外國人和美軍居住, 讓她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國外的音樂舞蹈。
由於郭玉植同時在教會擔任兒主服事,也在社區才藝班和學校教音樂和舞蹈,她就把從黑膠唱片和音樂卡帶聽到的音樂曲風,融入課程內容,像是聖誕節的時候,學生會一起在教會演出聖誕音樂劇。
郭牧師說,那個年代的台灣教會多半會提醒信徒,特別是年輕信徒,對於流行音樂最好避而遠之,很多年輕的第一代信徒,為了尊重牧師,就算有所涉獵,也多半是私下收藏,不會在教會公開討論。教會敬拜時,則以司琴和信徒拿詩歌本獻詩,不會有太多肢體動作。
敬拜從昔日保守到現今多元
郭牧師說,她因為職場工作的需要,對流行音樂並不排斥,且多有涉獵,她的女兒曾是唱片公司力捧的少女團體的成員,還出版過(黑膠)唱片專輯,她的女婿陳志遠,生前是流行樂壇的音樂大師。但她和創作教會聖樂的丈夫,與女兒、女婿在音樂上是可以對話的。在郭牧師的丈夫陳牧師安息主懷後,女婿陳志遠則為老丈人留下的聖樂歌曲編曲,郭牧師則將其錄製成〈讚美神歌舞劇〉CD,只送不賣,向未信者傳福音。
相較於早年教會的敬拜方式處處受限,且對流行音樂有負面印象,今日台灣的教會普遍已經能夠接受多元形式的敬拜讚美,曲風也更多元。
而在新北投浸信會真理堂的會堂內,依然完好保存著40多年前的聖經故事壁畫;教會的大門也保留了教會建堂時,原始的石頭建材和約翰福音六章5-13節的刻字。郭牧師更是在教會內完整保存著她在國內外服事的照片和珍藏的音樂卡帶。
郭牧師表示,她雖然已年逾8旬,但每當看老照片時,總會發自內心驚嘆和感謝上帝的帶領和奇妙作為。上帝何等恩典,讓她可以從年輕到髮白,都能用音樂和舞蹈的恩賜來服事神,至今神仍在使用她,溫故而知新,她對上帝充滿感恩。
在會堂一隅,放著一張裱框的黑白照片,那是25歲時的郭牧師,帶著她教導的社區兒童音樂與舞蹈班,拿到全國性獎項時的合照。郭牧師說,那裡面的孩子,現在很多都已經是阿公阿嬤了,神看千年如一日,回首舊時光數算恩典,一切都是出於神。
她回憶,老三台時代,人們可以直接從大眾媒體收看寇世遠監督的佈道會和天韻在內的福音音樂節目,牧師和信徒們以「用諸般的智慧」向人傳福音,棒子代代相傳,就像她在孩提時,在屏東眷村裡遇到的芬蘭差會外籍宣教士,帶著孩子們一起開心唱著「來信耶穌,來信耶穌」,她也竭力用音樂和舞蹈的恩賜,祝福她所接觸到的老老少少,「信耶穌真正好」。
郭牧師勉勵基督徒,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為福音撒下的種子,何時會在人心的好土上生根、成長、成熟。她回憶,在那個物質貧乏、時局動盪的台灣社會,包括她自己在內,有許多人因著一位牧師或信徒的一句「來信耶穌」的邀請,或是參加教會的主日學、社區的音樂才藝班,而遇見了一生中最美的祝福──主耶穌。
就如同她自己,年輕時在軍校任教,因著上帝的帶領,在校方邀請與同意下,每天早晨都有機會為全校師生朗讀一篇《荒漠甘泉》。郭牧師勉勵大家,溫故可以知新,前人留下的佳美腳蹤雖已成歷史,但只要倚靠主的恩典前行,無論你年齡幾何,面對何種艱難環境,只要朝著標竿直跑,都能為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