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兒童教育在我們教會是重中之重,雖然是賠錢的工作,但在上帝的國度裡卻是極為重要的栽培事工!」台中霧峰長老教會今年邁入111週年,宋承祐牧師在教會的「歷史文物展」中,對著牆上懸掛的歷屆兒童主日學夏季學校海報與兒童主日學教材,分享教會過去如何重視孩童工作,而當年的孩子,如今多已成為教會的長執。
宋承祐牧師是2020年來到霧峰長老教會牧會,雖未親歷早年事工,但從過去牧者留下的教育方針與完整資料中,他延續並傳承了這份心志。教會歷屆的夏季主日學海報上,都留有參與者的簽名,唯獨2021年的海報例外。回顧那一年,因疫情突發,政府臨時宣布禁止室內聚會,當時教會早已完成所有籌備與宣傳,連海報都已印製完成,主日學老師們便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如何因應。
聚會暫停 孩子成長不會暫停
宋牧師說,雖因疫情實體聚會必須暫停,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會暫停」。如果一、兩年都沒有關心,日子久了,孩子會漸漸離開信仰。所以,當時馬上改為線上聚會。
然而,線上兒童夏令營該如何舉行呢?當時老師們用心策劃,先依年齡將參加的孩子分組,再透過網路進行出題挑戰與闖關遊戲。他舉例說,小朋友可以在家幫忙掃地、做家事;年紀較大的孩子,則被鼓勵為父母煎一顆蛋。這些關卡讓孩子們在家中實際行動,父母也樂在其中。同時,老師們會在線上帶領孩子們一起讀經、聽故事、玩遊戲和禱告,使孩子們即使隔著螢幕,也能動手實作並經歷豐富的信仰活動。
他說,雖然疫情迫使教會臨時改為線上兒童夏令營,卻意外經歷極大的翻轉,更堅信上帝的工作,不會因為疫情而被攔阻,大家更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疫情中大家學習的功課。
重建關懷站 社區兒主延續至今
他也指著一塊石頭回憶說,921大地震時,因教會後方正位於車籠埔斷層帶,教育館受損嚴重,被判定為全倒。當時鐘塔後方牆面上有一幅挪亞方舟的圖畫,在地震中隨牆倒塌,教會特地保留了一塊石頭作為紀念。
地震之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重災區成立重建關懷站,霧峰長老教會便是其中之一。其中一項重要事工是週末兒童營,稱為「社區主日學」,每週六晚上聚會,專為社區孩童而設。這項事工一直延續至今,即使後來關懷站功成身退、劃下句點,社區兒童主日學仍從未中斷。聚會內容包括聖經故事、詩歌敬拜,深受社區孩童喜愛;同時,教會也為家長開設成長班,讓家長在送孩子參加教會時,也能一同受益。
宋牧師表示,不少家長在參加成長班後,進一步走進教會。8月17日,教會將舉辦福音茶會,邀請一對來自社區的夫妻分享見證。雖然信主後並非事事順遂,他們分別在病塌化療與經濟困難中,仍始終堅守對神的信心。
與原鄉教會57年情誼不變
展場還展出兩件原住民服飾。宋牧師說明,教會與姊妹教會──南投仁愛鄉馬烈霸長老教會友誼長達五十七、八年,馬烈霸長老教會是泰雅爾族的教會,雙方長年的友誼並未因牧師的更迭而改變,關係愈來愈好。所以,每年9月第一週主日,馬烈霸長老教會的傳道同工和弟兄姊妹都會來到教會,與他們一起敬拜讚美神。
他們每年也會去到馬烈霸長老教會。由於馬烈霸長老教會位於山上,每次暴雨產業道路就中斷,所以他們要到山下並不容易;他們到山上也要花三個多小時。雖然兩間教會距離很遠,但是他們很珍惜這份在上帝裡面的姊妹情誼。譬如,去年是馬烈霸長老教會70週年,霧峰長老教會小會的團隊專門前去祝福,一起同樂。
宋牧師表示,霧峰長老教會的母會是柳原長老教會,柳原長老教會於1898年成立,霧峰長老教會於1914年成立。當時霧峰名紳林獻堂為端正風俗,邀請大里長老教會傳道師來霧峰佈道和安排建堂事工。霧峰長老教會成立後,也陸續植堂三間(峰谷教會、郇城教會、吉峰教會),都是為服務當地需要而建立。
他常鼓勵弟兄姊妹說,不是因為歷史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就不重要,上帝藉由先知以賽亞跟以色列百姓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9節)上帝沒有忽略過去以色列的歷史,而且過去的歷史所帶來的重要意義,就是讓我們看見「上帝一直在掌權」。
宋牧師表示,教會今年的111週年紀念,將呈現弟兄姊妹從100週年開始到111週年手抄聖經全部集結的成果。每頁都有寫者和校對者的姓名,花了很多功夫。他隨手翻閱一頁說,就像姊妹們有些已經安息,但所留下的手抄聖經原稿,格外令人珍惜。由於使用紙張太厚,最後按照聖經目錄裝訂成七本為一套。
至於教會的音樂,宋牧師說,教會非常看重敬拜音樂,展場展示過去教會使用過的老舊風琴,以及宣教師過去傳福音所使用的手風琴,觀者可以想像早期宣教師邊彈邊唱邊傳福音的場景,令人動容。
歷經困境中學習謙卑
宋牧師表示,經歷世代更迭,教會很容易受到社會影響,對於要做什麼事,很容易著眼於利益導向,考量做這件事是否能讓教會復興,或是有無產生立即果效。但是,往往很多事情很難立即看到成果,不能因此就不看重,尤其孩子們的成長,是無法立即看見果效。很多人見孩子調皮搗蛋、難以教導,便認為投入孩童工作成效不高。可是只要不管他們,他們很快就會走偏。這也是為何教會看重主日學。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投資在上帝國,當孩子長大,成為教會的中流砥柱,也會成為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人。
他說,霧峰教會的一名幹事,在921大地震中被埋長達11個小時,原本搜救隊因為一直找不到人想放棄,但是她的阿嬤不放棄,一直拜託搜救隊尋找,最後幸運獲救。
霧峰長老教會曾遭遇兩次困境,每個人的老我生命都死過幾次,但讓大家學到謙卑,不忘從過去到現在,我們都要朝著上帝國的方向前行。
宋牧師表示,教會會隨著時代前進,雖然形式與作法可能有許多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思考是:我們所做的,是否符合信仰價值。教會111週年慶活動,也帶領孩子們去台南太平境長老教會和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尋根,認識早期宣教士在這片土地上的足跡,了解他們如何深耕這塊土地,為這塊土地犧牲奉獻,並思考我們今日能從宣教士的生命見證中學到什麼。
111數字別具特殊意義
文物展中,也能看見弟兄姊妹的大團圓簽名,成為感恩與見證的記號。適逢教會111週年,宋牧師指出,「111」這個數字別具意義。它不僅是歲月的里程碑,更時刻提醒我們所信靠的,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真神。如同「一」所代表的獨一與合一,我們堅信獨一真神的全能、權柄與慈愛,並在祂合一的心意中,使教會得以建立與前行。
他說,這111年來,教會學習以信心仰望神的帶領,以盼望持守祂不變的應許,以愛心實踐祂捨己的教導。在三一真神的保守與賜福下,歷代弟兄姊妹得以同心、同行、同工,並手牽手、腳並腳,持續在這片蒙福的土地上,為祂作榮美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