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英國聖公會一位主教近日因穿著睡袍、赤腳闖入教堂正在舉辦的音樂會並語氣強硬地要求觀眾離場,引發輿論沸騰。事件主角為倫敦富勒姆(Fulham)教區主教強納森.貝克(Jonathan Baker),他事後公開致歉,承認誤判場地使用時間,並為打斷演出及不當言語向演出者與觀眾致歉。
這起事件發生於7月25日晚間,地點為倫敦霍本(Holborn)地區的聖安德魯教堂(St Andrew’s Church)。當晚城市學院之聲合唱團(City Academy Voices)租借了該教堂舉行夏季音樂會,演出曲目包括〈Dancing Queen〉與其他流行金曲。接近晚間10點半左右,正當合唱團準備表演最後一曲時,燈光突然熄滅,貝克主教身著藍色睡袍、赤腳步上舞台,拿起麥克風,並命令觀眾離場。
主教強硬要求觀眾離場
「這是我的家,已經超過10點,請離開這裡!」貝克主教在現場對著合唱團與約300名觀眾說道,並稱現場的聲音是「可怕的噪音」。目擊者表示,觀眾起初以為是搞笑情節或表演橋段,但隨即發現情況並不尋常,場面一度尷尬。演出遭中斷後,合唱團成員以清唱方式完成最後一曲,獲得觀眾掌聲支持。
事後,貝克主教於隔週透過教區發表正式聲明致歉,承認自己誤解了場地租借時間,當晚其實獲准使用至晚上11點。他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深感懊悔」,並表示:「我誠摯地向合唱團與觀眾致歉,我全然錯誤地中斷了一場原本進行得很順利的音樂會。」他保證此類事件不會再重演,且仍然歡迎合唱團繼續使用場地。
針對這場意外的插曲,英國各界反應兩極。《衛報》(The Guardian)專欄作家,同為教區牧師的拉維.霍利(Ravi Holy)撰文表示,「牧師也是人,有時也會失控」,社會對宗教領袖抱持過高的道德期待,是一種不合理的壓力。他以自己為例,即便是牧師,也會因疲累或被打擾而失去耐性,因此他呼籲外界以「恩典與寬容」看待主教的失誤,但同時也提醒教牧人員需自省其在公共場域的角色與分寸。
音樂被指「可怕的噪音」被批不尊重專業
然而,許多觀眾與音樂愛好者對主教的行徑感到不解與受傷。一位觀眾接受英國Sky News訪問時說:「這些合唱團員付出了數月的努力,這場演出應受到尊重,而不是被稱為『可怕的噪音』。」
目前,城市學院之聲合唱團尚未表明是否考慮提出正式申訴,但部分成員已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雖然事件讓人錯愕,但觀眾的支持給予他們極大鼓舞。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聖公會對教堂場地使用已有既定規範,不少教會將教堂空間以出租或免費的方式,開放給外界使用,然而此次事件也引發不同面向的討論:
事件引發不同面向討論
1. 教堂是神的家,還是社區空間?
有人主張教堂是聖所,不應容納世俗娛樂活動或流行音樂演出;另有聲音認為,教會應開放給社區使用,讓福音與文化接軌,特別在世俗化的社會中更顯重要。
2. 神職人員是否誤解教會場地的所有權?
貝克主教向觀眾說「這是我的家」,批評者認為這種語言反映教會領袖錯誤地將神聖空間視為己有。教堂屬於信徒與上帝,而非主教個人。
3. 教會應清楚劃分社區活動的界線。
有人擔憂音樂會、戲劇演出等活動可能模糊聖俗界線,支持者則強調,這些活動可作為「接待陌生人」的見證,展現基督徒對藝術與社會參與的開放態度。
4. 晚間活動的時間管控與禮貌問題
教會出借後若活動延誤或擾人清靜,應以合宜方式溝通,而非情緒性干預。此事件也提醒教會應建立明確的場地管理流程與責任邊界。(資料來源:Premier Christian News, The Guardian, The Sun UK Edition, The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