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從短宣看見跨文化宣教 在陪伴中成全在地教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暑假已經接近尾聲,對大部分的教會來說,暑假期間的兩大事工多半是籌辦短宣和營會。這兩個事工有共通處,都是為了傳福音,也有相異處,營會大多是偏向內聚的,以本身堂會為目標,短宣則是外展性的,以本身堂會以外的對象為目標。

這兩個事工對地方堂會的發展都是重要的,且是值得推動的,但是教會推動這兩項事工的成果,未必與推動的初衷相符。有些教會舉辦多年的營會後,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最大的討論在於:「營會對教會增長有多大助益?」若從「功效」角度來看,營會與教會增長確實沒有直接關聯,但從「福音」視野觀察,營會就應該被視為整體「宣教」的一部分,看的不是眼前而是未來。

短宣應帶動接受方的成長
釐清營會的目的與功效後,我們要更深入地談談短宣。一些教會每年都規劃短宣事工,甚至連續幾年在同一個地區或教會進行短宣。短宣和營會都帶有福音性質,但是目標和執行規畫可能有極大差異。若教會的營會是為了本身的增長與福音擴張,營會著眼的是主辦教會本身的需要。而外展性的短宣則是離開本身的處境,前往他者的處境進行福音事工,有些時候已經涉及「跨文化宣教」的參與和應對。

相對來說,短宣要思考的問題比營會更多、更廣也更複雜。短宣不只是營會的延伸,而應該將之視為獨立於營會之外的宣教事工。此宣教事工的主要目的不是促進自身教會的增長,當然,短宣必定可以帶動本身福音事工與門徒訓練。但是短宣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希望帶動接受方的擴張與成長,若忽略接受方與推動方的差異,短宣反而可能給接受方帶來困擾。

以跨文化宣教思維進行短宣
這也是多年前,台灣教會界出現一些聲音,希望Megachurch(巨型教會)到偏鄉、資源不足的教會舉辦短宣要有更多考量的原因。因為Megachurch帶著豐富資源到許多捉襟見肘的弱小教會,在舉辦轟轟烈烈的幾天活動之後,留給當地教會的有很多是「懷念」,甚至怨懟與質疑,留下當地牧者面臨「為什我們不能」的龐大壓力。

對短宣有負擔的教會,應該學習從「他者」的角度思考事工的目標和運作模式。短宣是一項「為他者的事工」,目標應該是以本身優勢的資源,協助弱勢的他者,建立其本身的事工模式和發展能力。我們或許可以從使徒保羅的宣教模式來思考短宣事工的擬定與推動。

保羅經常帶著同工在各地進行「短宣」,停留的時間並不長,在哥林多停留一年半算是長的。然而不論時間長短,保羅與同工總是依照當地的文化處境,建立當地的教會與同工,之後就讓當地的同工與教會繼續承擔在地的福音責任。保羅與當地教會相處的時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陪伴與教導,之後長遠的福音事工交由當地教會負責,而非由宣教團隊總攬。

從這個角度思考現今一些短宣事工,或許最大的迷思在於無意間的「文化移植」,想要將本身的牧養與福音傳揚概念加在資源缺乏的弱小教會身上。這樣的思維與操作極可能失敗,即便在同一個地區,去到另一間教會短宣就是「跨文化宣教」。參與短宣的牧者與同工應有跨文化宣教的思維,期望藉著短宣擴張在地教會的視野,以及增強在地教會的能力,進而使在地教會發展自己的屬靈資源、擴張在地的福音事工。

短宣是為了他者,最大的功效是陪伴與教導,絕不是炫耀與自我表現。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