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在工作日裡尋找呼召的脈搏──從路加醫者與史家的雙重視角談職場事奉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彭盛有(台灣浸會神學院專任教授)

我們都熟悉主日的敬拜與禱告,但多數時間,我們活在星期一到星期五。電腦螢幕、會議室、醫療站、教室與工地,是我們最常駐足的「聖所」。如何讓這些「尋常處」成為上帝工作的現場?

新約中的路加,提供我們一個典範:他一手握著醫者的器械,一手握著史家的筆,將專業與信仰連在一起,既醫治人們的身體,也存記恩典,讓福音在日常與歷史之間留下刻痕。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呼召不等離職,事奉不離現場,恩典可以在鍵盤與白袍之間同時發生。

一、路加其人:外邦背景,普世視野
保羅稱他為「親愛的醫生路加」(歌羅西4:14),一句親密的稱呼,道出多年同行的信任與倚靠。從歌羅西書問安的次序,我們多半理解路加不是猶太人,卻被上帝揀選,記錄了基督與教會的故事。他不在光環的中心,卻在關鍵處承重,像一條被縫進襯裡的縫線,讓整件衣裳不致鬆散。

他用筆鋪展一條寬闊的道路:天使向牧人宣告的消息是「關乎萬民的大喜信息」(路2:10),耶穌復活升天後的應許要把見證帶到「直到地極」(徒1:8)。在路加看來,救恩不是少數人的私藏,而是要走進田野、碼頭與市集的公共消息。

一個外邦作者,卻寫出了福音的普世性。他並未因身分而退縮,反而把被排除的經驗化作同理的眼睛,讓文字成為橋。身為局外人,他知道被排除的滋味;也因此,他格外看見那些被忽略的人——外族人、婦女、窮乏者、病者與罪人。他筆下的群像,總能讓邊緣者站到畫面的中央,讓被忽略的聲音被聽見。讀他的文字,會感覺世界被重新對焦,焦點不再只放在權勢與名號上。

路加與保羅同工,記錄下基督與教會的故事。

二、醫者之眼:在細節裡聽見叩門聲
醫生懂得走近傷口。「走近」意味著冒著被污染與被誤解的風險,也意味著願意承擔他人的痛。讀路加,就能感覺到他貼近疾病與痛苦時不急不徐的呼吸。他寫痲瘋患者,不是泛泛地說「有病的人」,而是「滿身長大痲瘋」(路5:12), 一句形容,背後是對隔離政策與社群恐懼的洞察,讓我們看見病不只在皮膚上,也在關係裡。他記彼得岳母的痊癒,也不是一句「病好了」帶過,而是「熱就退了」(路4:39),彷彿看見體溫落在正常線上,家裡的鍋碗瓢盆又響了起來。

醫學與憐憫在這裡交會:專業帶來精準,精準承載尊嚴。當專業的尺度遇見憐憫的溫度,衡量的結果就不再只是效率,而是人的尊嚴。路加提醒我們,專業不是冷冷的技術,它有可能成為愛的語法。一個合格的流程可以完成任務,一個有愛的流程才會修復人;兩者缺一,見證就會失衡。

職場上,你的訓練與經驗,恰恰是上帝摸到他人的通道——當你肯停下來、問一句「你還好嗎?」,在流程之外留一點人情的空間,專業就不再只為績效服務,而是為人而在。當你選擇多看一眼、多等一刻、多走一步,專業便從功能變為呼召,從技巧變為事奉。

"Christ Healing at the Pool of   Bethesda", by Carl Bloch

三、史家之筆:把真相與盼望歸入秩序
史家的德行,是對真相的敬畏與對秩序的尊重。路加開宗明義:「我既從起頭就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路1:3)。他查證、他比較、他排次序;使徒行傳中多處「我們」的行記(徒16:10,13;20:6;21:3;27:1),更顯示他親身在場,讓文字能承重。這不是炫技,而是為了讓真理能在紛雜中被看見,讓讀者有路可走。

敘事不是堆疊,而是引導。路加不追逐聳動,而是耐心展開:從耶路撒冷到猶太全地、撒馬利亞,再到地極(徒1:8);從五旬節的火焰,到監獄中的詩歌;從民族與律法的界線,到彼得與哥尼流的跨越(徒10)。史家的筆,使福音不只是「我曾聽說」,而是「這樣發生」。當記錄者自我隱退,事實便得以站在光下,向每一位讀者發聲。

在資訊快速、敘事破碎的時代,路加教我們:真相讓見證有份量,秩序讓盼望可被追尋。碎片會拉低耐心,速度會稀釋深度,沒有整合與查證,結論就像沙堡。

你的專案報告、研究成果、課程設計、政策規畫,若能被真實與秩序托住,便不只是工作交差,而是為人群帶來可信的祝福。當我們願意在證據與秩序上多走一步,別人的信任也會向我們靠近一步。你不是只是完成一個文件,而是在公共領域放下一塊可以站立的石頭,讓更多人不致滑倒。

四、職場見證:專業是呼召的出入口
路加沒有「棄醫從文」。他讓醫術陪伴宣教的身體,也讓文字承載宣教的記憶。文字把恩典保存,醫術把身體保存,兩者都在為福音延長壽命。醫者與史家,不是兩條彼此切割的路,而是一條在愛裡相逢的路。愛使分工不分裂,使命讓多工不分心。對今日的我們,這意味著:

1.職場是恩賜被拆封的地方:工程師的可靠、教師的耐心、管理者的公義、社工的同理、藝術家的創意,都能成為福音的「敲門磚」。當人們先在你的工作中遇見可信與美好,心就更願意打開,去聽你所信的盼望。

2.事奉不等於離職:在原崗位上忠心,便是敬拜的一種形態;你也可以把專業借給教會與公益,讓週末與平日彼此點亮。許多看似微小的投入,會在群體中累積為文化,慢慢把冷白的燈光換成溫暖的日照。

3.見證需要專業感:「做好事」若沒有方法與品質,往往無法長久;專業讓愛能長期有效,讓善意不致流於口號。當品質成為愛的容器,恩典便能長途運輸,不在半路漏失。

五、在張力中前行:愛與真理並行
任何專業,都有其倫理的狹窄之處:醫療決策與生命尊嚴的拉扯、商業利潤與誠信的試煉、媒體流量與真實的角力、校園價值與信仰立場的碰撞。每一次夾縫中的抉擇,都是靈魂的工地,也是見證的試金石。路加沒有替我們寫一部《職場倫理學》,但他筆下的耶穌,總把真理與憐憫綁在一起:說真話,但不把人丟下;守原則,但為軟弱留路。從他的筆下,我們看見耶穌總在人群中停下腳步,讓真理落在人的需要裡。這給我們一個操練:

1.先以人為念,再以事為序:先問這個抉擇會傷到誰、救到誰,再問該怎麼做。把名字寫進決策表,你的方針就不容易變得銳利無情。

2.讓群體成為你的良心:把難題帶進小組與屬靈同伴的討論與禱告,別一人扛。共同辨識能修正盲點,群體禱告能扶住顫抖的手。

3.學會說合宜的「不」:拒絕造假、拒絕剝削、拒絕違背良知的捷徑;有時「不」字,就是對靈魂的守護。這個「不」可能讓你付代價,但它也會為他人樹立一道可倚靠的界線。

4.以可執行的善收尾:原則不是口號,落地的做法才養成文化:調整流程、建立查核、照顧弱勢、分享資源。當善被制度化,公義就不再只靠少數人的熱情撐著。

六、同工之道:用「我們」寫下見證
使徒行傳裡的「我們」段落,像是一個暗號:沒有人獨自成為教會。「團契」不是浪漫的詞,它是彼此擔負重擔的現場,是把孤單拆解成同行的方式。保羅在年老時仍寫道:「只有路加在我這裡」(提後4:11)。有些人站在前線宣講,有些人守在後勤照顧,有些人把故事寫下,有些人把資料理清——每一個「我」,都需要成為「我們」。恩賜各異並不構成分裂,反而揭示教會是一個多聲部的合唱。

當我們把這個圖像放進職場:

1.與同為基督徒的同事建立小小「祭壇」:每週一次午休禱告、分享近況、彼此代求。這十五分鐘或許看似微不足道,卻能把心從忙亂牽回軌道,讓我們記得誰才是主。

2.與跨教會、跨行業的弟兄姊妹建立同行群:交換經驗、資源共享、彼此提醒。不同的觀點會拓寬你的視野,讓你在灰色地帶找到更清晰的準繩。

3.在公司文化中作鹽作光:提議與推動可行的善,新人陪伴、家庭友善、公益合作、內部志工、真實與誠信的制度化。

路加與保羅的搭檔提醒我們:見證不是獨奏,是合奏;不是搶舞台,而是成全彼此。你所彈的那一個音,不必響亮,但要準確;當它與他人的音疊在一起,就成了和弦。

七、實踐關懷:幾個立即可做的操練
1.看見那個「被忽略的人」:新進同事、輪班夜班、常態加班者、身心負荷過重的父母、語言與文化不利的外籍同工——主動認識他們的名字、主動說早安、主動問候需要。「被看見」本身就是一種醫治,而名字一旦被記住,距離就開始縮短。

2.在流程裡留有「人情的縫」:在不違反制度的前提下,為脆弱者調整一點步伐、留一點餘裕,讓公司不是冷硬的機器,而是能喘氣的空間。制度有邊界,但關懷也有創意,願意試一個備案,常常就能換來被溫柔對待的記憶。

3.把專業分享給教會與公益:設計、法務、財會、資料分析、網站建置、影音製作……把時間切出一小塊,讓你的強項成為群體的祝福當專業彼此連結,教會就能用更妥善的方式服事社區,讓福音穿上合身的外衣。

4.做團隊的「記錄者」:像路加那樣,寫下旅程——把學習與失敗、洞見與修正記錄起來,累積成可傳承的資產,讓後來的人少走冤枉路。記錄不是炫耀功績,而是為後人鋪路;一分誠實的年鑑,勝過無數散落的口號。

5.讓日常有屬靈節拍:會議前三十秒的默禱、午休的詩篇默想、下班路上的感恩清單——這些小節拍,會把忙碌調回正拍。節拍一旦建立,心就不容易被急促的節奏牽走,靈也能在微小處安息。

八、專業非信仰對立面,專業是信仰的出入口
路加的故事把這句話寫得很實在。他的醫術,使同工能繼續上路;他的文字,使恩典能被記住。當我們把專業擺上祭壇,上帝就把它變成器皿;當我們把故事寫進歷史,歷史就把見證傳到更遠。也許你不是講台上的講員,也不是領導前線的人;但你可以是那個把人帶到醫治之處的人,是那個把真相帶回桌面的人,是那個在公司裡安靜堅持誠信的人,是那個在同事最需要時說「我在」的人。這些,就是福音在職場的形狀。

結語:讓星期一成為敬拜的延伸
主日的「阿們」,要延伸到星期一的早安。當我們以醫者的細膩、史家的誠實走進工作日,上帝會讓我們看見:會議室裡也有祂的帶領,流程表上也有祂的慈愛,決策中也能彰顯祂的公義。願我們像路加一樣——在專業裡愛人,在文字裡記念,在團隊裡同行,在張力中持守。不必追逐光環,只需忠心站位;不必事事完美,只求日日真誠。讓每一個工作日,都變成神蹟的場地;讓每一個職場角落,都能聽見那句輕輕的應許:「你去照樣行吧。」(路10:37)

(編按:本文採經文縮寫標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