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世界的和平是妥協結果 國關學者嚴震生:主耶穌拆毀隔斷的牆帶出救恩真和平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8月18日(美國時間)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多名歐洲國家領導人舉行峰會,川普並致電俄羅斯總統普丁,討論安排普丁與澤倫斯基會面,後續舉行美俄烏三方會談;川普與普丁會晤後,呼籲烏俄能達成和平協議,讓鏖戰多時的俄烏戰事早日劃下句點,戰爭止息和平降臨。

對於持續多年的烏俄戰火露出和平曙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教授受訪時表示,上任後結束俄烏戰爭,是川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公開向美國國內和國際宣告的主要政見之一。近期川普也公開宣示自己想要拿諾貝爾和平獎的企圖心,若川普真能成功促成烏俄達成和平協議,不管最後有沒有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對於在這個任期在白宮成立信仰辦公室,並公開宣告「讓我們把上帝帶回我們的生活中」的川普來說,都是「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五章9節)的信仰實踐。

嚴震生教授說,川普相信自己是可以創造和平的人,也善用他跟普丁的關係,像是川普選在阿拉斯加跟普丁舉行峰會,還鋪紅地毯接待,可說給足普丁面子。而川普和普丁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後,美國國務卿魯比歐還出面公開宣稱,「國際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會讓普丁低頭,反而會攪擾俄烏和平協議」。

嚴震生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積極調停烏俄戰火

台灣時間8月19日,川普在跟歐洲重要國家領袖峰會時,還跟普丁通電話;嚴教授的研判是,這個動作是確認普丁可以接受由美國和歐洲國家提供烏克蘭「類北約」的保護,也就是烏克蘭雖然不是北約成員,但是可以得到北約的支持,將來俄烏達成和平協議後,因為烏克蘭並沒有實際加入北約,但北約可以協防烏克蘭,這對澤倫斯基和普丁都是可以接受的和平協議條件,因為俄烏起戰端的原因之一,就是烏克蘭有意加入北約。

嚴教授認為,要烏克蘭把頓巴斯割讓給俄羅斯換取兩國和平協議,對澤倫斯基來說,是有難度的抉擇。嚴教授表示,烏克蘭讓出克里米亞的主權和頓內次克的一部分給俄國,是國內勉強可以接受的底線,在亞洲,過去有南北韓停戰協定的先例可循,兩韓已經維持70多年的和平,像是江原道就是南北韓各有一部分領土,俄烏對於頓內次克領土的主權劃分,也可比照辦理來換取俄烏順利簽署和平協議。

嚴教授指出,他觀察到川普這次在白宮召聚歐洲國家領袖舉行峰會的對象,除了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北約和歐盟主要強權國家之外,還邀請芬蘭前來參加,就很耐人尋味。因為芬蘭就是在二戰期間,與蘇聯簽署終戰條約,割讓六分之一的領土給蘇聯換取和平的國家。從國際關係的歷史脈絡中,歐洲國家從16、17世紀開始,國與國之間常進行領土交易,像是英國和法國就曾進行海外殖民地的領土交易,不單是美國和歐洲國家,全世界都希望俄烏早日達成和平協議,但在國際法框架下的「和平」,其實常是可談判的利益交換和現實妥協下的結果。

願聖靈感動俄烏同在基督裡和好

但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看,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提到平安是從上帝而來的,無論是美國、俄羅斯、烏克蘭還是歐洲的國家,其實他們的領導人,多半是泛基督教信仰,唯有同在耶穌基督裡,真正放下仇恨和利益,拆毀彼此隔斷的牆,這樣的和平才會可長可久,台灣跨宗派的教會和信徒可以一起為俄烏情勢同心代禱,能在耶穌基督裡,因著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在和平協議談判斡旋中動工,「化干戈為玉帛」,因為主耶穌所賜的和平與平安,是世人所不能給的。

嚴教授觀察到,無論是川普、普丁、澤倫斯基還是歐洲國家,其實都希望俄烏兩國不要再打下去了,只是俄烏還有國家利益和領土主權的爭議,讓兩國拉不下面子、放不下身段。就像他研究非洲國家發生內戰的經驗,其實政府軍和叛軍要進行和平協議前,雙方都宣稱要先停火,但暗中卻仍常常開打,一邊打一邊談。這次俄烏兩國在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斡旋下,可能簽署和平協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歐洲的北約國家會協防烏克蘭,確保和平協議簽署後能夠落實,這樣對烏克蘭的底氣也多一些;因為俄羅斯若要毀約,也比較會投鼠忌器,這就是國際關係中的集體防禦概念和作用。

教會要為各地衝突止息持續守望

嚴教授指出,川普會做這麼大動作來調停俄烏簽訂和平協議,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可以全力來應對中國大陸,穩固美國世界第一強權的戰略地位,特別是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競合,會牽動位於太平洋第一島鏈關鍵戰略位置上的台灣。因為台海兩岸局勢陷入緊張時期,加上台灣726大罷免投票後,中國大陸對投票結果有所新解讀,加上亞洲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泰國和柬埔寨也都發生區域衝突,美國都要介入,所以川普必須要趕快清除俄烏的戰場。

面對多個地方近年來都爆發衝突,嚴教授鼓勵台灣教會和信徒要扮演和平之子,成為區域和睦的守望者,因為耶穌就是和平之君,台灣的教會要為海峽兩岸能夠消弭誤解,可以恢復正常交流,特別是過去兩岸的學術和教會的互動交流禱告,像是很多發生區域衝突的地區和國家,其實台灣和當地的教會和宣教士,也有建立關係網絡。

他建議此刻最具體的行動,就是讓當地的教會和宣教士,知道有人在為他們禱告,他們並不孤獨,如果是還有管道可以提供物質援助的國家和地區,就要及時馳援,並且知道台灣的教會很關心他們。台灣是享有宗教自由的國家,求主讓台灣的教會成為和平之子,聖經帶出的祝福就是和解與和平,特別是在人心失去盼望的時刻,教會更要成為明光照耀的所在,照亮社會和人心黑暗的角落,得著從主而來的福樂和救恩。

相關新聞:俄烏停戰露曙光? 從基督信仰看真正的和平與和好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