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樂以晴、編譯余友梅/報導】作為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中唯一一部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特質的作品,《夜魔俠:重生》(Daredevil: Born Again)不僅展現黑暗犯罪劇的張力對決,更揭示靈性生命的深層掙扎。「電影中的上帝」(God in Film)播客主持人吉爾斯.高夫(Giles Gough)指出,這部影集值得我們特別留意,因為它展現了超級英雄少見的一面——不只是力量與正義的對抗,更是靈性與道德的角力。
動畫電影或影集本質上就是各種類型的大雜燴,雖然包括動作、冒險和科幻元素,但也融合了青少年喜劇、政治驚悚片等風格;而在《夜魔俠:重生》的例子中,我們看到的犯罪劇,可說是自《火線重案組》(The Wire)以來最寫實粗獷的作品之一。
白天律師晚上化身紅魔鬼
夜魔俠又名麥特.梅鐸(Matt Murdock),此角色由史丹.李(Stan Lee)、比爾.埃弗雷特(Bill Everett)和傑克.科比(Jack Kirby)於1964年創造,是個與眾不同的超級英雄。麥特.梅鐸在幼年時因化學物質外漏事故而雙目失明,但同樣的化學物質也強化了他的其他感官,讓他擁有「雷達感應」般能力。他在單親父親被黑幫殺害後成為孤兒,獲得超能力的他,長大後白天是一名律師, 晚上則化身紅魔鬼(配有犄角),在紐約街頭打擊犯罪。
麥特.梅鐸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選擇惡魔形象作為化身,恰恰表現了信仰與人性掙扎的矛盾:
1. 來自童年的陰影
「惡魔」的稱號最初帶有嘲諷意味。小時候,因為失明與父親職業背景,他常被同齡孩子嘲笑為「膽小鬼」或「魔鬼之子」,這段傷痛記憶成了他日後逆轉、奮起的動力。
2. 自我懲罰與罪惡感
在天主教的信仰脈絡裡,罪與懲罰、救贖與饒恕往往並存。麥特對「惡魔」形象的採用,不是對信仰的背叛,而是某種「自我懲罰」與「自我標記」。他將自己的痛苦與黑暗面具象化,選擇用「魔鬼」的外衣去對抗罪惡。
3. 善惡的張力
基督信仰強調人既有原罪,也能靠恩典得救。麥特披上「惡魔」的身分,反而凸顯出他的使命:用人們畏懼的象徵來對付真正的邪惡。這是一種「以惡制惡」的張力——他自知行動帶有暴力與灰色地帶,卻仍盼望透過它帶來公義。
4. 神學隱喻
許多評論認為,「惡魔」的形象其實是一種神學隱喻。麥特如同一個「墮落卻掙扎的靈魂」,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他的信仰並未因此消失,反而因這種掙扎而更真實、更具深度。
換言之,夜魔俠之所以選擇「惡魔」形象,正是因為他清楚自己在黑暗世界中打滾,卻仍試圖藉此化身成為受壓迫者的守護者。這矛盾正是他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自角色創造以來,夜魔俠一直是漫威漫畫中的常客,當漫威電影宇宙誕生後,觀眾很快就開始期待看到他的身影。漫威與網飛(Netflix)達成協議,製作多部同系列影集,《夜魔俠》就是第一部。
第一季於2015年4月10日首播,但網飛的影集僅播出三季,於2018年10月19日上線就被取消。這並不是因為觀眾興趣不足,而是因為迪士尼串流平台Disney+的問世,讓迪士尼希望將所有漫威作品統一管理,最新的《夜魔俠:重生》於2025年3月4日在Disney+推出。
定期出現在教堂告解室懺悔
截至目前為止,夜魔俠是漫威電影宇宙中,僅有的兩位具有基督信仰的角色之一,另一位是「獵鷹」(Falcon)山姆.威爾森(Sam Wilson)。麥特.梅鐸這個角色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可能是唯一一位定期出現在教堂告解室的角色。
在《夜魔俠》(Daredevil)第一季中有一幕,麥特.梅鐸坐下來與神父談論邪惡的本質。最後麥特問神父:「如果你能阻止邪惡呢?」這實際上是整部影集的核心主題。
麥特有趣的是有著真實的信仰,這顯然對他產生了影響。但他的行事方法也帶有功利主義的色彩。功利主義是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提出的理念:「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判斷對錯的標準」。
因此,無論什麼事,只要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快樂或避免痛苦,從道德上來說都是正確的。這也意味著行為的好壞取決於結果,這與主流基督信仰理念不符,這種「認知失調」可能是導致麥特.梅鐸信仰危機的部分原因。
因情感創傷產生信仰危機
《夜魔俠》第三季開始時,麥特正處於一個嚴重質疑自己信仰的階段,畢竟,他才剛僥倖逃過大樓倒塌的劫難,並失去了摯愛的伊蕾莎(Elektra)。在第三季發布時,飾演夜魔俠的英國演員查理.考克斯(Charlie Cox)表示,麥特.梅鐸「依然相信上帝,但他現在所信的是一位懲罰的上帝。麥特充滿怒氣,覺得自己被辜負了。他相信自己是被上帝賦予特殊能力來幫助他人,而這份恩賜差點被奪走,他只是僥倖活了下來,這一切讓他開始徹底動搖,質疑一切。」
麥特經歷的是由情感創傷引發的信仰危機;一個人受到嚴重傷害,不是不再相信上帝,而是不再相信上帝關心自己。吉爾斯.高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最不該做的是與當事人進行神學辯論。如果他們正在受苦,想要發洩情緒,身邊的人可能剛好成為目標。他表示,能為這種處境下的人所做最好的事情,就是給予愛、關懷和聆聽。(資料來源:Premier Christianity)
《夜魔俠:重生》
《夜魔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