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變動時代如何面對人生轉換期? 陳建宏牧師提出五點建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陳建宏牧師。(圓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因地緣政治、關稅政策變化,各國產業受到相當大衝擊;再加上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許多行業的商業模式與工作樣貌也隨之產生重大變化。這些外在環境的變化,顛覆了許多既有的組織發展觀念,也迫使工作模式出現大幅轉變。

有的公司停止營業,有些組織不得不進行裁撤,或是組織必須進行變革。因而,人才崗位大幅調整、職務內容變動,新的專業或技能要求等,不少公司領導人與職場工作者,因為各種外在變動 ( Change ) 以致於進入轉換(Transition)期時,也感到相當徬徨與不安,添加個人工作壓力與內心張力。企業調研報告也發現,有更高比例的壓力勞損、情緒失控和內心徬徨,甚至出現職場的目的感和意義感也消失不見的現象。

陳建宏牧師。(本報資料照片)

變動帶來內心不安、精神耗損

多年來擔任企業教練,同時在教會培訓教練同工的台中繁星教會主任牧師陳建宏(Vincent Chen)在受訪時指出,這段時間他遇到許多人在面對快速變動的環境時,都產生「領導力轉換期的調適」的挑戰。

變動和轉換不一樣,變動是指自外在環境的改變、政策、組織的變化等。轉換更多是個人內在的心理調適過程的現象。事實上,轉換期現象並不限於企業高階主管,也包括每一位職場工作者,和教會服事的領袖和同工。外在環境與組織變動帶來的內心不安、精神耗損與調適機制的失靈等問題,常常是轉換期無法順利調適與過渡的殺手。

陳建宏牧師指出,知名的企業顧問William Bridges發展出三階段模型,來描述個人在轉換期的心理調適過程,包括結束期、中立期和新開始期,這是一個重要的視角和能力的養成,來解釋轉換期的狀態以及如何改善。在教練過程中常發現人們在轉換過程初期,無法察覺內心狀態的變化,或是內在壓力上升的狀態,慣性地試圖以過去的經驗解決
新的外在問題,或是懷念過去的個人狀態來自我定位或角色設定。這將致使內心無法識別和調整自我新角色與新意義的追尋,仍陷於過去光景的心理泥沼,而產生內耗和衝突,最後引發工作效能下降,甚至身心疾病的產生。

由聚焦外在環境變動進入自我省思

他說,當教練協助個案結束過去心理的糾結、釋放與交託是核心重點。釋放與交託的關鍵點不是要躺平、或是隨意處理外在變動的問題,而是在認真面對變動的過程中,無論是解決問題或角色調適,自我覺察的深度要由聚焦外在環境變動進入自我認識、自我省思和自我接納的狀態,能與自己和好、與上帝和好,就能與人和好,進入真正的釋放與交託。

  這個結束期也會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一旦人們決定放棄舊的信念、個人價值觀、工作方式、人際關係或其他存在角色、生活習慣等,往往會感到失落。他們正在為下一個人生季節做準備,但是,有時還不知道它是什麼。所以,進入
中立期。此時期是一個學習使內心失落、在意,進入緩和釋放後的平靜或安息,如同聖經中在一週忙碌後的週日安息一樣,放下一切的工作來專注敬拜上帝,領受祂的平安,在安息中重新得力,中立期並不是不做事、不作為,而是竭力學習進入安息。現代人最困難的不是不做事,而是無法真正安息。

Dr. Larry Crabb的著作《編織靈魂的話語》(Soul Talk)有一段話他非常同感:「學習聆聽自己的心並不容易……我們更習慣是自我中心的語言,不是靈魂深處的語言。」當個案可以觀察自我內在狀態進入平靜和安息後,即可重新審視外在變動對他的新意義。

進入第三階段新開始,意味當人們願意探索新的存在價值時,就可以聚焦來思考和發展新的視角、新的價值、新的關係和新的可能。這個就如同耶穌所說新酒需要新皮袋,才能夠承接新的機遇、新的產業和新的季節。糾結在以新衣來補舊衣,反使兩者的功能都受損。在教練的經驗中,領受新的看見和目標,常常來自個案有清晰的未來感和目的感。而這些對未來目的感與安息的品質息息相關,而內在呼召的明確性更加幫助人們克服挑戰,產生更強大的生命力,來追求的下一階段。

聖經中的領導力典範──約瑟

談到如何在巨變中學習轉換期的領導力,陳建宏牧師舉聖經人物約瑟為例。約瑟從年少時被哥哥出賣,淪落異鄉成為奴隸,又遭誣陷入獄,最後卻被法老王提升為宰相。這一連串的遭遇都不是
約瑟所能預測或掌控,但因著他對上帝的信心,他的生命得以不斷變動中、願意被調整與不斷更新。轉換期對約瑟的人生是
建造而不是拆毀,是提升不是傷害,關鍵的祕訣在於他與上帝的關係。

約瑟所展現的優勢,正是現今每一位領導者能夠學習的:

第一,與神保持良好關係。約瑟面對外在環境變動的艱難困苦,沒有自暴自棄或充滿報復心態,他能自我覺察,妥善管理情緒,必定有重要得力的祕訣。即使外在環境雖然依舊變動,但他焦點由外在環境,轉而仰望神,相信神掌管一切,也能安靜自己的心,在真正安息中與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並向神尋求調適的智慧。當人花時間尋求神,往往能聽到真正的內心召喚,並先使內在心理張力可以平復、情緒可以穩定,進而讓壓力獲得控制,因為約瑟相信只有上帝能掌管明天,這是他培養對上帝信任和更新的關鍵過程。

第二,在任何際遇中保持快速學習。約瑟被賣到埃及後,必須努力學習當地語言;成為管家時,學習忠心扮演好新的角色;即使鋃鐺入獄,在艱困中也能適應環境,再次表現傑出,進而被派管理其他囚犯。這種能在轉換期中快速學習與調適的能力,讓他不被環境擊倒。對現代人來說,面對變動除了禱告尋求神,也必須願意除舊佈新,釋放過去、交託未來,找到人生新的角色定位,重新發揮自己的價值。

第三,謙卑的心。約瑟的謙卑使他願意降服、心態柔軟、才能在艱難而變動中安息下來,才能在屈辱中與神、與人和與自己和好,謙卑的心如同平靜的湖水,使自己看清面貌,自我覺察,也使湖面可以反映藍天,反射出神的榮光。約瑟帶著神的同在,使他可以蒙受超自然的恩寵。即使在高位,仍然謙卑成為好管家,更願意饒恕傷害他的家人,成就神的工作。

面對職場變動心態 待越久越困難

陳建宏牧師分享,他曾遇過外商高階主管,因外商策略改變而被迫離職;科技業更是不斷傳出裁員消息,往往從高階主管先開始。若在行業待得越久,調適往往越困難。

對此,他提出五點建議:

一、認清現實,理解變動是常態。無論是裁員、組織縮編,或被調到不喜歡的單位,這些都可能隨時發生。若人們只沉浸在過去的成功,就很難迎接新的局面。重要的是進行深度對話,思考「自己在過程中最大的失落是什麼?」、「這個失落對我有什麼意義?」許多人的成就感其實是外在環境或組織職位的結果,未必完全來自個人能力。因此,一旦職位改變,就容易失去自我肯定。

二、謙卑下來,重新學習。當明白成就往往來自團隊努力與大環境,而非僅靠個人,就能放下驕傲,謙卑承認自己需要學習與調整,重新與他人合作。若缺乏這樣的心態,有些人會選擇自暴自棄,甚至與同事關係緊張,導致更大的悲劇。

思考「我能為團隊或他人做什麼?」

三、專注於團隊的成功。若總是聚焦在個人失敗,容易陷入自憐。但若能轉而思考「我能為團隊或他人做什麼?」便能在幫助他人成功的過程中,自然找到自己的價值。就像約瑟的領導力,最終影響的是整個埃及與中東地區,而不只是個人得利。

四、學會求助。當自己走不出困境時,要勇於尋求心理諮商、專業醫師或生命教練等資源協助,學習管理情緒與身體狀態。有些人因不願求助而陷入惡性循環,但也有人因此走進教會,生命被翻轉,找到人生的呼召命定。神非常渴望藉著聖經與聖靈的帶領與人築夢,引導人走出新的道路。

透過環境震動引導走祂預備的道路

五,學會感恩。或許我們在某個舒適圈停留太久,這對生命未必有好處,但神會透過環境的震動,在人生的轉換期間,引導我們走向祂所預備的人生路,看似有損但卻要拯救、成全我們。

正如詩篇二十三篇所說:「神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他表示,不論大環境如何改變,每個轉換期都是人生新機遇,只要我們的內在生命願意學習釋放交託、願意學習進入安息、願意學習與神交流,願意學習新的改變和成長,相信祂必為我們開啟嶄新的道路。

相關新聞:巨變時代的職場轉型:關稅、AI、地緣政治衝擊下如何自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