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科技時代的門徒之路 林典翰牧師:用愛與陪伴贏過演算法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賴秋薰 追蹤
林典翰牧師。(圓圖/受訪者提供)

【特約記者賴秋薰/採訪報導】在AI與演算法深度滲透日常生活的今天,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經驗,是在螢幕陪伴下展開的。面對數位原生代,現代父母該如何在教養中整合科技與信仰,建立不被演算法取代的真心關係與屬靈價值?長期投入學青牧養的林典翰牧師觀察到,數位科技帶來的挑戰遠超我們的想像,卻也可能成為門徒培育的契機。

當手機、平板、筆電早已取代積木與球類,成為新一代兒童的主要娛樂工具。社群媒體與短影音平台,則主導了青少年的情緒連結與價值判斷標準,我們不僅需要更深的親職智慧,也需要從教會與信仰群體中找到同行的力量。

林典翰牧師從陪伴年輕世代的經驗出發,從三個面向可引導「滑世代」的年輕人走上信仰之路,幫助年輕人與父母在數位浪潮中彼此靠近、共同學習,走在與基督同行的路上,他並呼籲教會與家長一起成為年輕人的同行者。

林典翰牧師。(受訪者提供)

引導年輕人「回家」不再沉浸虛擬

「現在的年輕人活在一個可以選擇躲藏身分的虛擬世界中」,林典翰牧師指出,許多線上遊戲如《英雄聯盟》與《Minecraft》(當個創世神),正是虛擬世界的縮影,不僅擁有快速反饋、成就獎勵系統,更以社交互動強化玩家的沉浸感。對許多年輕人來說,虛擬世界比現實更有安全感、更能掌控,因此也更具吸引力。

不只是認識神 更是遇見祂

然而,他提醒,電影《一級玩家》中的設計者哈勒代在結尾的一句話格外發人深省:「現實雖然可怕、有時也痛苦,但那是唯一可以好好吃一餐的地方。」再美好的虛擬世界,也無法取代真實的人際關係與信仰經驗,「教會要讓年輕人看見,真實的生命可以在基督裡得到回應、被接納。」

林典翰牧師舉例,一位經常沉迷網路遊戲的青少年,起初對團契活動冷漠,但當他願意分享家中經濟困境後,竟收到弟兄姊妹自發性的關心與代禱,也有人主動提供資源與協助。這樣的愛與支持,讓他深受感動,也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是真實的連結與價值。

「每一個願意回應的瞬間,都是聖靈工作的契機」,林典翰牧師說,年輕人需要的不只是活動和節目,而是能經歷接納與轉化的關係。他鼓勵教會多提供「可以軟弱的空間」,讓年輕人能夠卸下防備,找回「回家」的感覺。

「很多人學語言時都知道,聽說讀寫是有自然順序的」,林典翰牧師說,「同樣的,在信仰裡,我們也必須思考:年輕人是在什麼次序下認識神?」舊約的以色列人,是先經歷神的拯救(出埃及)後,才學習神的律法;新約中的耶穌,也從未用律法築起高牆,而是主動進入罪人的生命,用祂的救贖成為重新開始的盼望。

「新一代之所以能傳承信仰,不是因為他們懂很多聖經故事,而是他們自己也曾在軟弱中遇見耶穌。」林典翰牧師強調,與其急於灌輸神學知識,不如讓年輕人先經歷主的愛與赦免,並透過生命對生命的「新約式陪伴」,讓福音光照他們的心,帶出真實的更新。

在資訊洪流中給年輕人委身基督的理由

在短影音主導注意力、滑動成為生活節奏的今天,年輕人每天都在做「秒決」的選擇。林典翰牧師直言:「滑世代不缺資訊,缺的是願意為某個真理定下來的勇氣。」他引用耶穌的比喻:「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馬太福音十三章44節)這段經文強調的是一種「看見價值後的委身」,也是門徒之路的核心。

對林典翰牧師而言,幫助年輕人委身基督的第一步,是讓他們親身體會天國的價值;第二步,則是創造實踐信仰的空間,讓他們在服事、短宣或團契生活中,有機會「去、施洗、教導、遵行」。

成為年輕人生命中的同行者

滑世代的年輕人正處於資訊爆炸、價值多元的洪流中,教會與父母的角色,也必須從傳授者轉向陪伴者,從監督者轉向同行者。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愛與關係,更不能阻斷神的救恩之路。林典翰牧師提醒,信仰不是一套觀念,而是一段旅程。每一位年輕人都在尋找身分、價值與歸屬,而教會就是那個能說:「你被愛,你不孤單,你的生命有目的」的地方。

「讓我們願意走進年輕人的世界,不急著給答案,而是陪他們一起尋找」,林牧師說,在這條路上,教會不是在背後推他們一把,而是走在旁邊,成為他們一步步走向基督的見證與祝福。

相關新聞:巨變時代的職場轉型:關稅、AI、地緣政治衝擊下如何自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