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美對台關稅陰影擴大 電商專家籲:台灣產業須分散市場、提升差異化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陳秀雯 追蹤
彭思齊(圓圖)

【特約記者陳秀雯/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拋出震撼彈,宣布將對台灣產品加徵20%關稅,而且是「20%加上原有稅率」。此舉意味著台灣出口商品在美國市場將面臨更沉重的成本壓力,不僅可能推升美國消費市場的物價,也直接削弱台灣出口的競爭力。

同一時間,新台幣近期持續升值,對出口導向的台灣產業更是雪上加霜。反觀日本日圓持續走弱,日本商品在美國市場反而因價格優勢而受惠。跨境電商專家彭思齊(雪倫)憂心,這一波關稅衝擊不僅限於廠商獲利受損,恐怕將進一步影響數百萬仰賴外銷的台灣勞工,當外銷受挫,內需市場也將同步降溫。

創辦SHOPPING99(耐德科技)經營跨境電商25年,近年以「雪倫的隱藏版生活」自媒體帳號,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擁有很大流量的彭思齊,以多年跨國電商實戰經驗,分享商業趨勢與品牌經營觀察,內容涵蓋市場策略、行銷操作乃至信仰反思,受到眾多企業主與年輕創業者關注。

彭思齊

關稅效應:外銷受阻、內需降溫

「台灣是一個外銷導向的國家」,多年經營海外市場經驗的彭思齊,一語道破核心問題。她指出,一旦美國加徵關稅,出口訂單必然受到波及,企業將難以再像以往一樣,藉由外銷獲取外匯並帶回台灣。

「當企業賺不到錢,經濟就會降溫,消費者也會縮手,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彭思齊解釋,出口衰退會直接衝擊民眾消費力。當薪資與訂單減少,餐飲、零售業首先受影響,隨後將連動至房地產、旅遊與交通運輸等產業鏈。她提醒,這並非單一產業的問題,而是全局性經濟連鎖反應。

危機中的轉機:企業應開啟第二曲線

然而,危機往往也孕育契機。彭思齊分享,一家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台灣瑜珈墊工廠,近期因關稅衝擊而大量訂單被退回,初期陷入困境。但這家公司沒有選擇放棄,而是轉身與台灣團購業者合作,成功在國內市場銷售出4,800塊瑜珈輔助墊。

「這家公司過去完全依賴 B2B(企業對企業)模式,如今開始嘗試打造自有品牌,進軍C(客戶)端市場。」彭思齊指出,雖然這次轉型是被迫的,但也意外讓企業開啟了「第二曲線」。在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透過建立品牌與內需布局,仍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面對挑戰,彭思齊提出兩大關鍵建議:

一、分散市場與海外布局。

她觀察到,許多台灣企業已經積極尋找新市場,例如東南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地,甚至選擇在當地設立第二、第三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雖然短期內對台灣本土就業不一定是利多,但長遠來看,這是維持國際競爭力、降低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必要選擇。

二、產品差異化與品牌升級。

「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往往價格較高,如果缺乏差異化,很容易被取代。」她強調,企業不能僅僅依靠價格戰,而應該追求不可替代性。唯有建立產品的獨特性與價值感,才能真正走得長遠。這需要長期耕耘、持續投入,而非一蹴可幾。

除了專業觀點,身為基督徒的彭思齊,也分享她的信仰反思。她引用聖經中「七個豐年、七個荒年」的故事,指出景氣循環本是歷史與經濟的常態,起伏並非偶然,而是必然。

信仰視角:動盪中的安定

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彭思齊坦言一路走來並不平坦。她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時期投入創業,許多人潦倒收場,她卻選擇堅持走下去。那段時間不僅資金困難,市場也對新創電商充滿質疑。但她靠著持續學習與一步步調整,帶領公司從低谷翻身。

「創業25年來,我經歷過數不清的失敗與挑戰,但也見證了市場的更新與轉變。」她說,每一次低潮,都是一次新的養分,逼迫自己必須尋找不同的方向。

「創業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更新。」創業25年來,走過SARS、全球金融風暴、疫情等多次危機。從當年的電商實戰,到今天面對AI、關稅與市場競爭,她選擇不被環境擊倒,而是持續學習、持續轉型。

彭思齊坦言,近年來每天堅持讀經與禱告,四個月完整讀完一次聖經,持續至今已有兩年。這樣的靈修習慣,讓她能在市場混亂時,依然能以上帝的眼光和視野來觀看世情,冷靜判斷,不被短期情勢左右。

「基督徒的人生目標並非僅僅是賺錢,而是追求一個『不震動的國度』。」她說,正是這份信念,讓她在動盪中保持清明與穩定。

除了關稅,AI技術崛起也成為就業市場另一大挑戰。許多人擔憂AI將取代工作,帶來失業潮。但彭思齊認為,AI的本質是工具,而非威脅。

「就像在工業革命初期,許多人害怕汽車和機器會取代人力,但最後卻創造更多機會。」她指出,AI將重塑跨境電商、內容行銷等領域,關鍵在於如何善用,而不是一味抗拒。

AI浪潮:工具而非威脅

她以自身經驗為例,在網路興起的年代投入電子商務,在47歲才開始經營自媒體「雪倫的隱藏版生活」。她鼓勵企業與個人:「不要害怕新科技,要像孩子探索世界般,先嘗試理解,再找到適合自己的應用方式。」她以聖經的教導:「上帝要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提醒自己與團隊,唯有不斷更新,才能在世代浪潮中站立得穩。

如今,她同時是一位創業者、自媒體經營者與產業觀察者。多年來在職場的身分轉換和斜槓,正是「更新而變化」的最佳註腳。

面臨美國關稅和AI新科技的衝擊,彭思齊提醒,這同時也是一個推動產業轉型的契機。透過市場分散、產品差異化、擁抱新科技與堅定信念,台灣企業完全有機會在全球經濟動盪中,找到新的立足點。「今天的挑戰,也許就是明天的機會。」

相關新聞:巨變時代的職場轉型:關稅、AI、地緣政治衝擊下如何自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