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天路客

遊國家鐵道博物館 開啟列車通往的記憶旅程

檢舉
柴邕 蔡尚志 追蹤
台灣第一台電聯區間車EMU400。(作者攝影)

◎柴邕

有記憶以來就很喜歡火車,明明看似日常的交通工具,來匆匆去也匆匆,出現在眼前的時間就這麼的短暫,卻往往讓我駐足在車站或軌道旁等待許久,只為了看火車經過。

三、四歲時的記憶,那些畫面現在仍常常出現在腦海。當時住在台中沙鹿阿姨家中,有四個大表姊,她們會輪流帶我去沙鹿火車站看火車。沙鹿位於海線鐵路,班次並不多,往往等很久才會遇到一班列車,但表姊們都很有耐心,等到我看得心滿意足才帶我回家。

記憶拼圖裡的鐵道之旅
印象最深的是剪票口的柵門,火車快到站時,站務人員才過來把門打開。車站人員穿著帥氣的制服與帽子,拿著票剪幫每位乘客剪票,這是小時候玩角色伴演時搭車少不了的動作。

當時的車票是厚紙卡,要到售票站口購買,售票員旁邊有個很大的木櫃,有上百個小格子,每一格都是一個車站名,是兩地之間得以連結的通行證,即使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站,都有一張沙鹿到該站的專屬車票。

進柵門後的世界更是我嚮往的。在沒有地下道與天橋的時代,乘客必須跨越鐵軌走上對面月台搭車,乘客大多是大包小包行李提著,而在多子化的年代,媽媽身旁有四、五個小孩在月台上追跑是常見的事。

很幸運地,在那個年代,我有好幾次坐火車的經驗。爸爸有時會帶著我去台北出差,進到那會移動的鐵箱,又是另個奇幻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會有服務員提著一壺熱水,把開水倒入放著茶包的玻璃杯中,透明的水馬上變成米黃色的茶,這時當時最神奇的魔術。

鐵道博物館的前身為1935年設立的台北機廠。(作者攝影)

經典列車重新散發光彩
雖然很多印象深刻的事,但是年代太久遠,畫面是模糊的;想重拾兒時記憶,現在有新的場館可以讓我拼上記憶的拼圖。7月31日國家鐵道博物館正式開館,讓我們這些鐵道愛好者相當期待又興奮。

從同樣是古蹟的松菸走向鐵道博物館,會更有走入時光隧道的感覺。松菸與鐵道博物館之間有一段路面鐵軌及平交道。

從松菸進入鐵道博物館,能看到在台北市罕見的地面軌道。(作者攝影)

回想上一次在台北市經過平交道是什麼時候?甚至在台北長大的年輕一輩,有可能不曾看過在路面跑的火車。1994年起,萬華到松山這段台北市區的鐵路就已經地下化,2011年南港段也地下化了,從此台北市的路面上不再有火車出現,直到這次鐵道博物館設立,再次讓火車與平交道出現在台北市的路面!

讓過去的事物重新活起來,是這個博物館的特色,不只是陳列鐵道相關文物,館方修復了不少退休老火車,為它們塗上全新的漆、把椅子還原,連修車廠的陳設物品都讓它回復到最初美好的狀態。

相當尊貴的觀光列車機車頭。(作者攝影)

體驗鐵道運作維修工程
在這裡所看到的火車絕非又老又舊,而是呈現當年意氣風發、馳騁在鐵道上的英姿。1961年當時最高級的列車觀光號,可說是那個年代的商務艙等級列車,能搭上列車的乘客應是備感尊榮。在鐵博看到的觀光號呈現經典光澤,讓它依舊是保持尊榮!

最早期的莒光號不是橘色而是藍白色調。(作者攝影)

EMU100是台灣第一台電聯自強號,1978年開始營運,創下台北到高雄4小時10分的最快速度,半世紀前,這可是台灣除了飛機之外最快的交通工具!2000年起,EMU100從正班車次退休,但是曾有幾次復出,筆者還特別去搭乘,感受這台有「英國阿婆」稱號的列車,寶刀未老的風采。

除了展示還有教育,火車是透過怎樣的機械運作,能產生這麼大的力氣載著整列車奔馳?博物館透過文字、圖片和動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蒸汽火車如何透過燃煤帶動引擎。也可以親手操作電力火車的集電弓,讓它上升接觸電線,讓機車頭得到足以拉動全列車的電力。

火車也需要維修保養以及各樣的改裝。鐵道博物館的前身就是1935年成立的台北機廠,多年來的運作讓火車維持最佳狀況來服務旅客,是相當重要的幕後英雄。火車是龐然大物,火車工廠的規模更是龐大,博物館也讓大家看見,整個火車維修與組裝所需巨大的機具與工程。

大澡堂的外觀很像漂亮的車站。(作者攝影)

員工澡堂浴池由藝術家創作的 「蒸汽體X」。(來源: 國家鐵道博物館FB)

每一次旅程都有神美好安排
工廠全盛時期有上千個工作人員,火車的維修工作很艱辛,工作完畢人人都灰頭土臉又汗流滿身,因此機廠內設有大澡堂,讓大家把身子清洗乾淨再回家。澡堂的建築外型很像火車站,設計者宇敷赳夫曾設計過許多車站,他將這澡堂視為出勤終點站以及退勤起點站,讓工作人員在工作與休息間,有個美好的轉運站。

早年台北車站第六月台是通往淡水的月台。現場同時展示鐵道相關創作。(作者攝影)

博物館也不只有車輛與工程的硬體展出,相關藝文活動也不少:郵局發行過好幾次車站及列車郵票;詩人與作家以車站、列車、遠行來發揮創作;歌手唱出一首首充滿情懷的歌曲;還有以火車、鐵道為場景的電影、攝影和畫作,這些都是鐵博展出的重要一環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火車故事,當時的旅途雖然收藏在記憶裡,來到這個活的博物館,喚起了好幾趟的旅行記憶。每一次旅程都不是徒勞,如同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有上帝美好的安排。

柴電工場「鐵道動力展區」還原柴電機車維修的場景。(照片來源:國家鐵道博物館FB)

國家鐵道博物館Data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30至17:00(每週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

由舊台北機廠被劃定為國定古蹟,活化轉型為「國家鐵道博物館」,於今年七月31日對外開放的,第一階段開放空間包含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及澡堂等6處古蹟建築。

同時策劃〈動力.火車-柴電工場〉、〈移動與感動-鐵道上的文化與記憶〉、〈氤氳時代-員工澡堂〉3個常設展;〈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無限的火車情-臺灣鐵道攝影家古仁榮〉等特展;〈總辦公室〉、〈大禮堂的職工生活〉2個現地展;以及為孩子們設計的「親子空間」,每個週末及國定假日並提供文物車輛動態乘車體驗服務。

民眾可於網站預約(一週前開放購票)或現場購票,列車行駛時間是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0:00~16:00行駛十個班次,每班車有五十個座位,全票150元、優待票75元,車班分別前往位在組立工場東邊廣場的「鐵博東站」,或是柴電工場南邊廣場的「鐵博西站」。

列車行駛於園區軌道直到新設置的平交道後折返,單趟長度為650公尺,車上有專人導覽。民眾可體驗搭乘典藏藍皮柴油列車行駛於古蹟建築和綠廊之間,親子同遊展開穿越時空的懷舊之旅。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