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恩
「角色互換」向來是小說與戲劇中常見的橋段,從古典文學到現代影視作品,這種看似荒謬卻極富穿透力的情節,總讓人不禁思考:如果換個身分生活,我會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嗎?還是更看清原來的我?
互換身分看見渴望與傷痕
韓劇《未知的首爾》以雙胞胎姊妹柳未來與柳未知的身分交換為引,帶領觀眾踏上一段尋回真我的旅程。姊姊未來是母親眼中的驕傲,是社會定義下的「勝利組」,在首爾某公營企業擔任職員,外表光鮮,實則在職場中飽受孤立與冷暴力的煎熬。妹妹未知則在田徑運動意外受傷後封閉自我,三年來彷彿人間蒸發;之後甘願留在故鄉打零工、照顧中風的外婆,過著一種沒有目標、不問未來、彷彿從人生跑道退場的生活。
當她們決定互換身分——原本只是一場權宜之計,卻在彼此生命的縫隙中,照見了深埋其中的渴望與傷痕。姊姊以妹妹的名義回到鄉下,初時顯得笨拙而遲疑,卻逐漸發現,原來妹妹在故鄉的存在,不是她以為的無用與透明,反而有一種柔韌的「守護力」。那些熟悉妹妹的人——鄰里、親友、學校同學——都以一種不帶要求的關懷圍繞著她,讓她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真正的「被看見」,並不需要閃閃發光的成就。
而妹妹穿上姊姊的套裝與高跟鞋,踏入都市叢林,則經歷了職場中的孤寂與徬徨。在那裡,一切關係都在壓力下緊繃運作。她曾以為的成功,其代價是被期待與責任榨乾的枯竭人生。也才了解姊姊說的:「人生哪有十全十美?都是在勉強堅持。」
未來與未知的身分交換,讓兩人照見彼此,也照見自己。這場互換的角色冒險,讓她們脫下舊有的光環與包袱,在彼此的生活中,拾回那個曾被遺落的自己。
不同角色展現生命錯位與掙扎
劇中女主角朴寶英一人分飾四種身分:原本的未來、原本的未知、扮演未來的未知、以及扮演未知的未來。她在戲裡流動於這四重角色之間,展現出層層交疊的生命錯位與內在掙扎。
而這樣的扮演與切換,也讓我不禁聯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在不同人設中來回變換?職場的我、家中的我、教會中的我……我們戴上一層又一層的面具,久而久之,連自己也開始相信那就是「真實的我」。那些裝扮,從戲服變成皮膚,最後彷彿成了身分本身。我們所認識的自己,到底有多真實?
我們彷彿站在一面銹跡斑斑的銅鏡前,所映照出的,不是神眼中的我,而是一個被期待扭曲過的影子——那是家庭的投射、社會的標籤,甚至是教會文化所反射出的角色樣板。我們習慣於用這樣的鏡子照自己,久而久之,便以為那就是「我」。
讓生命重新與神的眼光對齊
保羅說:「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四章23-24節)屬靈的更新,不是換上一個更討喜的人設,也不是學會扮演更虔誠的角色,而是讓我們的生命重新與神的眼光對齊——讓那個在祂眼中被愛、被造、被呼召的我,勇敢地站起來,真實地活出來。
信仰的歷程不都是待在舒適圈裡,有時它更像此劇中的情節——被丟進一個完全不屬於自己的場景,學習用陌生的語言溝通,面對不熟悉的自己。然而神引導我們進入新的關係、新的環境,甚至在失落與破碎之中,讓我們看見真實的自我。
劇末,柳未來與柳未知最終不再扮演彼此,而是學會接納那個更完整、更真實的自己。她們放下比較,也卸下包袱,從彼此的故事中學會理解與饒恕。這也像是神對我們每個人的呼召:我們不必再藏身於層層面具或戲服裡,也不需要再扮演別人所安排的「我」。祂已經呼召我成為那個照祂形像所造、得釋放、擁有真自由的新造之人。
當我們迷失時,不要害怕問:「我是誰?」若我們願意問,神也必回應——因為祂從來沒有忘記我們是誰。
(本片分級為13+ 輔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