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在網路上也要作真理之人」 四種方法分辨社群媒體假消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圖/Pexels by Pixabay)

【記者汪純怡/編譯】7月初美國德州暴雨成災造成上百人罹難,臉書上立即有多位體育明星、音樂偶像大額捐款的故事,但根據事實查核機構《Politifact》深入了解,這些消息大多都不是真的,找不到任何捐款公告或正式新聞報導佐證。

這類假新聞通常是為了誘使人們點擊連結,導向充滿廣告的網站,但它們同時也影響人們對救災回應的態度。

假消息常是牟利誘餌 甚至影響社會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研究錯誤資訊的尤塔姆・奧菲爾副教授(Yotam Ophir)就說,如果人們相信名人已經投入數百萬美元用於救災,就可能認為不需要政府資金來解決危機;長遠來看,還會讓人們降低對政府的信任,因為公民的安全彷彿須倚賴明星和富人的善意。

(圖/Pexels by Daliladalprat)

而這類貼文常來自於娛樂專頁,並且會迅速瘋傳,因為粉絲希望看到偶像做善事,當愈多人轉發,這些專頁愈能增加關注,帶來網站收益;雖然有時這類文章只是為了賣廣告,但有時則是被有心人利用,以便進一步操弄政治認同議題,造成社會撕裂。

數年前,美國有幾家小報,靠著散布半真半假和捏造的消息發家致富;如今,則有臉書、X、YouTube等各種社群媒體及無數其他數位平台來傳播虛假訊息,吸引流量來賺取廣告收入。

福音網站《Crosswalk》專欄作家麥可福斯特(Michael Foust)也坦言,曾和9歲的孩子一起看了一段關於食物來源的影片,看了幾個小時後才發現,這部片其實是誘餌,誘導用戶點擊進入一個充滿錯誤訊息的網站。即使是出於良善的動機觀賞影片,也常難辨真假。

數百萬美國人都落入這種陷阱,基督徒也不能倖免。2021年時,紐約大學一項研究表明,臉書虛假資訊和謊言的點擊量是真實新聞的6倍,正如美諺所形容,「真相還來不及穿上鞋,謊言就已跑遍半個地球」。

此外,2024年南加大一項研究發現,臉書的演算法鼓勵用戶習慣性地分享「搏眼球」的內容,即使這些內容是假的,只須15%最頻繁分享新聞的人,就能造成高達40%的錯誤訊息;這些人並非意圖散播假消息,只是出於習慣而已。

(圖/Pexels by Markus Winkler)

辨別假消息 是關乎信仰的議題

這其實是關乎信仰的議題。因為基督徒蒙召作真理之人(以弗所書四章25節),而不是散布恐慌和流言蜚語的人。若只因為一個聳動的標題符合自己的信念,就隨意地散播謠言,即使是無心之過,也會損傷基督徒對世界的見證,並讓福音真理與世俗欺騙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了。

在這個充滿數位雜訊的時代,基督徒應該以堅守真理而聞名,而不是更加讓人混淆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如果基督徒的社群媒體呈現的盡是假訊息,就很難真誠地談論耶穌。基督徒想要在現今世界作光作鹽,就必須致力尋求真理。有四種方法可以分辨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

1. 分享前先驗證

臉書等社群媒體適合用來祝賀朋友生日快樂、瀏覽寶寶照片以及關注度假動態。但當作新聞來源時,就需要多方查證,如果一些訊息貼文沒有連結到信譽良好的媒體,就很可能並非事實

在網路上分享消息之前,請花點時間,用簡單的關鍵字來搜尋驗證。很有可能,那些消息純屬虛構。

隨著人工智慧生成的影片愈來愈多,分辨假新聞的挑戰只會更加艱鉅。以往是「有片有真相」,現在,影片反而常讓人分不清事實與虛構。

(圖/Pexels by Fauxels)

2. 常存健康的懷疑態度

箴言十四章15節警告,「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上帝希望祂的孩子行事有智慧、能洞察,所以不要對每一個新聞標題都毫無過濾的輕信

在社群媒體上,用戶不僅是參與者,本質上更是營利系統的客戶。這個營利系統目標是獲取點擊量、激動人們的情緒,讓人們幾乎對什麼事都信以為真,這就是許多公司利用內容農場誘使點擊取財的手段;而對社群媒體而言,這也是一座大金礦,假新聞能讓用戶留在平台上,不斷分享、轉發,帶動各種互動,最後轉化為巨額廣告收入。 

若發現假訊息而向社群平台舉報時,會發現平台很少採取行動,因為社群媒體的主要目標還是利潤,而不是真相。

3. 擁抱真相,而不要追逐標題

過去幾十年來,新聞逐漸演變成娛樂。重大審判被形容為「世紀審判」、每一次選舉好似攸關生死,成了「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人們形成許多小圈圈,開始妖魔化對手,嘲笑、詆毀,最後將他們「非人化」。

不妨捫心自問:是否已經將政治對手妖魔化到一個地步,不管對他們的攻擊有多麼離譜,都會深信不疑?是否對於自己認同的陣營所有自吹自擂都全盤接受、完全忽略任何負面批評,甚至連一點討論的可能性都沒有?事實上,令我們敬佩的人不免有缺點,而我們反對的人也會有所建樹。

真理之神希望我們成為真理之人。今天的頭條新聞常強調我們認同之人的優點,而聖經則是講述真理,即使會令人感到不適,也會指明:摩西是殺人犯、大衛犯姦淫、彼得三次不認主。

多年前曾經流行,在面臨道德抉擇時要問問「耶穌會怎麼做?」,現在,也可將同樣的智慧運用到社群媒體習慣。

(圖/Pexels by Ketut Subiyanto)

4. 尋求智慧

「你們中間若有缺乏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一章5節),分辨事實與虛構並非容易的事,幸好,我們有上帝的幫助。

人們常會懷念以前那個簡樸的年代,沒有深偽、網路釣魚詐騙和大規模虛假資訊。但上帝把我們放在這個時代、這個地方,是有原因的。

祂希望我們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清晰地發出真理的聲音,仔細思考並明智地選擇,在這個被謊言籠罩的世界中,為祂發光。祂呼籲我們成為真理之人,即使在社群媒體上也要如。(資料來源:Crosswalk, Politifact)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8-28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當身邊出現「糟糕辯護人」的時候
2025-08-28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榮耀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