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恩
八月底的長週末,妹妹與妹夫陪著女兒哈拿,從舊金山飛往波士頓,準備展開她的大學生活。
妹妹不時傳來照片與短影片,手機螢幕上的訊息與影像,彷彿在替我拼湊他們一家三口的旅程:其中有一張照片,是哈拿在機場,身旁堆著顏色鮮亮的大小行李箱,背包上還掛著一隻時下流行的 Labubu 娃娃,毛茸茸的耳朵、尖尖的利牙,與她笑彎的嘴角相映成趣。
我回覆:「恭喜你們終於迎來空巢期,也恭喜哈拿展翅高飛啦!」並附上一枚閃著金光的紅色愛心貼紙。
開學前接到震撼診斷
不久,妹妹又傳來搬家的實況。她說,公寓就在校園旁,走路五分鐘即可抵達。短短的影片裡,街道擠滿卡車與小貨車,樓道口成堆的行李和家具被抬進抬出,宛如一年一度的盛典。
哈拿的新居三面開窗,日光毫不吝嗇地湧入,中間鋪著一片淺色木地板,顯得明亮而通透。靠近廚房的地毯留著一塊深色印子,大概是咖啡漬。臥室空蕩,牆壁殘留著海報撕下後的膠痕,靠窗的小角落有四個凹陷的桌腳印,盛滿從窗縫篩落的光影。
看著這些畫面,我不禁想起——其實,哈拿整整延遲了一年才離巢。
本來,去年此時,她就應該拖著行李,入住這樣一間大學附近的公寓。誰料,命運在開學前夕,冷不防遞來一張殘酷的診斷書——她的膝蓋內側發現一塊骨肉瘤,一種罕見的癌症。所有的計畫與夢想一夕停擺,原本應該裝滿衣物、日用品的行李箱,忽然被塞滿了病歷與藥單。
那是一段漫長的低谷時期。整整一年,哈拿在病床與復健室之間往返,日子以化療的週期計算。妹妹與妹夫守在她的床邊,看著她頭髮一撮撮掉落,看著她因藥效而嘔吐、發燒,也看著她咬緊牙關,一步一步重新學會走路。
夜間,他們數著輸液管裡滴滴落下的藥水,伴隨滑下臉頰的顆顆淚珠。心裡只默默祈禱:明天早晨,只要能再看見女兒醒來,對爸媽露出一絲微笑,就已經是恩典。
而今年,哈拿終於拖著桃紅、粉紫色的行李箱,走在波士頓的街頭。曾經因化療而掉光的頭髮,讓她出門時總是包著頭巾或戴著假髮;如今,照片裡的她戴著一頂棒球帽,幾縷新生的短髮從帽緣頑強地竄出,像春天泥土裡探頭的小草。她的身影,與街上來來往往的大學生無異——青春洋溢,眼神明亮,臉上寫滿即將展開新篇章的興奮。
若要為這張照片命名,我想,它應該叫做「重生」。
生命歸回日常都是恩典
我看著妹妹錄下一段段搬家的片段,心裡感觸格外深——或許,買書桌、搬床墊、挑選一盞合適的床頭燈……這些平凡瑣碎的小事,對他們而言,都是生命歸回日常的象徵。能為孩子張羅這些,本身就是上天的恩典。
另一張照片裡,哈拿挺直著身子站在公寓大門口,笑著比出勝利的手勢,彷彿在告訴全世界:她不僅抵達了這座城市,也重新奪回了屬於自己的青春。
離家,對我們這些海外移民而言,本不是陌生的課題;我們曾提著行李,跨越大洋,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但當我看見哈拿的身影,才明白她的出發,不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更是與死亡博弈後的歸來。
波士頓搬家日成為嶄新起點
波士頓的九月一日,是當地傳統的「搬家日」。數以萬計的租約在同一天到期或開始,街道因大規模遷徙而擁擠,人們甚至把這場景戲稱為「Allston Christmas」——因為人行道上總是堆滿被棄置的家具與物品,宛如一場免費的聖誕禮物交換。
對多數家庭而言,這不過是每年的例行日子;但對哈拿和她的父母來說,卻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曾經以為要失去的,如今重新被拾回;曾經覺得無法放下的,如今終於能安心放手。
手機又跳出一張合照,妹夫與哈拿並肩站在門口,腳前是還沒打開的行李和一面長形穿衣鏡;鏡面映照著波士頓藍藍的天空與浮動的白雲,像是上天特意送上的祝福,也像是未來夢想鋪陳的倒影。
生命的日常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每一次道別、每一次重逢,都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加州的陽光女兒,恭喜妳振翅高飛。願妳一路平安,願藍天為妳見證,白雲做妳陪伴——願妳儘情高飛,享受翱翔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