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淡蘭南路,今年八月終於啟程。這回要從坪林和頭城的北宜公路交界處:金面大觀石牌縣界公園出發,沿著四堵溪及北宜公路,繞行環狀一圈。登山口距離住家約莫一個多鐘頭的路程,不致太遠,但揪團同行才好照應,才有共同回憶。
這回淡蘭之旅依然是三人行,倒是原先的大叔團,換了一位年輕女傳道隨行,兩男一女組合。俗話說的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們是早起的旅人好氣色,清晨六點集合出發。
坪林虎字碑訴說開拓史
早上七點多到達縣界公園,整個山林壟罩在晨霧中,甚是沁涼,迥異於臺北盆地的炙熱豔陽。出發前已經先觀看youtube影片,也查了APP地圖,做足了功課,預計以「右去左回」的路線,完成這趟旅行。
一開始,先在縣界公園拍照,這裡是北宜公路的至高處,可以俯瞰蘭陽平原及龜山島。我喜歡欣賞歷史紀念的字刻石碑,這裡有兩塊。一塊是「金面大觀」,這塊大石是日本時代北宜公路完工紀念留下來的,原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在公園內立石,刻有「湖底嶺開路碑」,並由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篆額「平塹雲開」。1962年宜蘭縣縣長林才添在石背,銘以「金面大觀」;1965年縣長陳進東將西鄉碑文磨掉,改刻「亢懷今古」四字,並且轉成背面;「金面大觀」四字也就由背轉正。
另一塊是「虎字碑」。易經:「風從虎、雲從龍、聖人作而萬物睹。」清朝臺灣鎮總兵劉明燈為了鎮壓強勁風勢,書以虎字,於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七年(1868年)先後在貢寮草嶺古道、坪林跑馬古道各立了一座虎字碑──草嶺為母虎,坪林為公虎。
坪林的虎字碑,原本立於縣界公園附近,後來曾多次搬遷,目前正碑展示於坪林茶葉博物館,縣界公園的是複製品。
古道溪邊豆娘與扇蕨為伴
看完兩塊石碑,正式登山上路。由於是沿著四堵溪兩側行走,因此坡度相對平緩,雖也上上下下,但未有氣喘吁吁的疲憊。一路上,行走在樹林間,滿眼翠綠,怡然自若,若是匆促前行,恐會失去拾得清幽的感受。因此我們三人,邊行走,邊暢談,聊教會,也聊往事。
沿路經常出現豆娘,這是一種長得像蜻蜓,但停滯不動時,翅膀會合起來的昆蟲。眼前好多隻胸綠色,翅藍色,全身帶有金屬光澤的豆娘不斷出現。後來查了網路資料,昆蟲名叫白痣珈蟌,是臺灣特有種。我看到的是雄蟲,雌蟲有明顯的白色翅痣,也是中文俗名的由來。好幾處的步道兩側,都可以看到牠們在空中飛舞,在葉梢停留,陽光照在牠們的翅膀和身軀上,格外亮眼,就像一架發光的直升機!
因為走在四堵溪兩側,所以這條古道也就稱作四堵古道,屬於淡蘭古道眾多支線的其中一段。淡蘭古道的意象標誌,是冰河植物孑遺植物雙扇蕨,這回在古道上,也見到這種植物,而且頻繁出現。雙扇蕨主要分布在北臺灣山區,生長在向陽山壁處,最大特徵就是左右兩側的葉形對稱,並開裂數次,長長的葉柄看起來就像傘柄,所以雙扇蕨又被稱作是「破傘蕨」。
特有種臺灣油杉筆直參天
走在四堵古道,就像蒐集寶石一樣。因為淡蘭古道路線眾多,多有設置淡蘭石柱,之前走過北路與中路,蒐集好幾處石柱拍照紀念,四堵古道也有一柱,就立在溪畔階梯邊,我們三人各自擺拍,留下紀錄。離開四堵石柱不遠處,有兩條岔路,右岔往再遠一些的碧湖,左岔接北宜公路。我們選擇左岔,準備環狀回程。
接上公路往宜蘭方向,步行百餘公尺到關聖宮,下行有座水泥橋,從這裡就是祕境,而且有精彩的看頭:臺灣油杉!臺灣油杉是臺灣特有種的植物,1988年被列為珍貴稀有植物,僅分布臺東大武山區與新北坪林山區,呈現南北兩端不連續分布。過去由於油杉種子多為未授精之空粒,發芽率低,加上低海拔丘陵的闊葉林木與之爭搶土地,野外族群數量稀少,有滅絕之虞,因此臺灣油杉生長區域都被劃為自然保留區。不過近年由於學術界已經有效突破臺灣油杉的栽培技術瓶頸,不僅提高發芽率,還可大量繁殖苗木,已於2019年解除稀有植物之列。
我們三人沿著四堵溪,沒多久就看到十餘株的大樹,標有掛牌,很明顯的,這就是傳說中的臺灣油杉!這幾株相當親民,雖然在保留區內,但毋須大費周章深入山林探險,就在古道路旁。這幾株油杉筆直參天,一直到上層才開枝散葉,樹幹表層被苔癬附生,就像穿著綠衣的巨人浩克!站在油杉旁邊,只顯自己的矮小,抬頭仰望,下巴都快頂到天!
越溪踩石享受溪水清涼
回程路徑更為平緩,倒是不斷的越溪,越溪,再越溪。溪流的水勢平靜,跨越難度指數低,每處越溪點,都有前人安設好踩石,不疾不徐慢慢走,不會有踩進溪水的擔心。夏日溪水清涼,每越一次,就伸手探水一次,那是對山林溪水的讚嘆,讚嘆清澈,讚嘆潺潺,讚嘆澄靜如鏡!
最終一段沿著山溝的陡坡,遇到兩位跑友,這是我們唯一在古道路上遇到的人,打聲招呼,就像是互相打氣:你們才正要開始,我們準備結束了。
將近五個鐘頭的旅程,其實才走了6.5公里,沿途走走停停,駐足拍照,享受半日的風華絕代。「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即使在耕種或收割的時候也要安息。」(出埃及記三十四章21節,和修訂)走一趟淡蘭南路,也是一趟安息旅程,呼吸山林,沉浸溪水,觀看蟲鳥,撫摸葉苔,享受造物的美好與恬靜自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