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從「我是誰?」到「我被呼召去做什麼? 」 清楚呼召為主剛強壯膽前行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陶牧群牧師。(圓圖/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台裔職籃球星林書豪宣布從球場退休,在他15年的職籃生涯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是23歲時在美國職籃NBA創造「林來瘋」的傳奇之外,就是他在職涯的高山低谷,都樂意公開向眾人見證他所信的、帶給他力量的上帝。林書豪分享,退休後「未來的人生方向與未來的生涯規劃,一切交託給上帝安排」。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教會發展中心主任陶牧群受訪時表示,職場基督徒在轉換人生跑道時,跟一般社會大眾轉換職場最大的不同就是從「我是誰?」到「我被呼召去做什麼?」的信仰尋求歷程。像是摩西幼年時,被法老的女兒收養,40歲之前,在埃及王宮中成長和受裝備,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但耶和華在摩西為岳父放羊的過程中,從焚而不毀的荊棘向摩西顯現,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摩西的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轉變。

陶牧群牧師。(圖/梁敬彥攝影)

效法彼得聽主吩咐

陶牧群牧師說,耶穌呼召彼得成為跟隨祂的門徒也是如此,彼得原本的專業是漁夫,當耶穌要彼得把船划到水深之處撒網捕魚時,原本彼得對耶穌說:「他已經勞碌了一整夜,一無所獲,但既然耶穌這樣吩咐,他就照辦。」當彼得撒網,果然捕獲很多魚,還差點把網撐破,耶穌就以「不要怕,從今以後,你將成為得人的漁夫」來呼召彼得,而彼得也順服神的帶領,撇下一切跟隨耶穌,回應呼召。

就像摩西和彼得領受從神而來的呼召,從「我是誰?」到「主,你要我做什麼?」的歷程,神的兒女雖然各自的恩賜和處遇都並不相同,但都能清楚地領受到「這是主要我(去)做」的呼召,蒙召的神兒女未必在轉換跑道後,都一帆風順,就像摩西和彼得在領受呼召並且付諸行動後,都曾遭受困難和挫折,但神的恩典夠用,他們也按著呼召,跑盡了當跑的路。

陶牧群牧師舉例,很多人對林書豪在上一個職籃賽季,拿下兩座MVP後,在台灣職籃還有發展空間,甚至仍是箇中翹楚的當打之年,竟然宣布從球場退休,感到不解。但從林書豪23歲在紐約締造「林來瘋」的時期,到林書豪到新北國王隊打球,無論在職涯的高山低谷,他最常聽到林書豪講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上帝打球,在球場上榮耀祂的名」,就像林書豪講的「我已經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在球場上」。

陶牧群牧師說,其實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在職場上都會面臨到「自身的限制」,包括體力、專業能力和在團隊中組織期望扮演的角色,當表現出來的成績,不如己意,或是達不到組織的要求時,常會感到灰心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就像林書豪拿到NBA總冠軍戒的那一年,在最後的總冠軍賽總共出賽時間不到1分鐘,甚至在球季後,連工作都丟了,被迫離開NBA的球場。若是從世界的眼光和價值觀,林書豪的球員生涯應該就此到終點了。

但那一年,陶牧群還記得林書豪仍然依約來台進行「林書豪生命故事分享會」,坦然分享自己拿到夢寐以求的冠軍戒卻失去NBA舞台,那種被棄絕的恐懼和徬徨,但仍不放棄讓自己在耶穌基督裡剛強壯膽重新出發的盼望和勇氣。

職涯看似到終點 在主裡有新起點

今年林書豪以37歲在台灣職籃拿下了雙料的MVP,而在3月份,林書豪站上了凱道用自身的生命故事勉勵教會的信徒,「如果你要使生命有意義,就要找出自己的呼召和使命,把自己毫無保留獻上」,而林書豪自己就是如此行。

陶牧群牧師說,從基督信仰來看「呼召已盡」和「逞強堅持」,其實跟世界的價值觀最大的差異就是「這(還)是主呼召我做的嗎?」任何一個人生(職涯)的轉換,從信仰的角度,就是「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人生有高光時刻,也會有低谷沉潛,但重點是基督徒在面臨人生的轉換抉擇時,要問的是「主啊,這是你要我做的嗎?我現在的呼召是什麼呢?」

陶牧群牧師說,很多基督徒會跟上帝宣告「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耶穌在呼召彼得和少年官時,都要他們「撇下一切來跟從我」,但結果卻大不同,彼得跟隨了,少年官卻憂憂愁愁地走了。上帝對林書豪和每個職場信徒的呼召都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蒙召的人要很清楚地去尋求「我被呼召要去做什麼?」

就像耶穌和施洗約翰,都很清楚上帝對他們的呼召是什麼,但像摩西、保羅和彼得,都有一段被主尋回和尋見的歷程,陶牧群牧師說,他來到福音協進會之前,也曾經歷職場的轉換,就像神量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和職務,無論是林書豪在球場,還是信徒在職場,每個人每天都在寫跟上帝的故事,就像摩西和彼得的轉換,都是放下自己的安全感和舒適圈,每個轉換,都要禱告察驗和分辨神的時間和呼召的心意,全然交託,清楚領受呼召後,就竭力朝著標竿直跑。

相關新聞:退場,不只是離場 —信仰與職場的再出發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