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新學期開始了,國際讀經會台灣總會執行長吳淑玫受訪時,提醒為人父母者「世界正在跟我們搶孩子」,基督徒家長,要去思想「我們在教養孩子時,灌輸孩子的是世界的價值觀?還是聖經的世界觀?」
吳淑玫說,每個基督徒家庭都是小聖所;父母要帶領孩子一起經歷神的同在,不單是在節期中帶入信仰,更要創造「基督是我家之主」的家庭氛圍和信仰生活,讓孩子在新學期能自然流露出信仰生活化的見證和實踐。
申命記六章提醒家庭信仰重要
聖經中的信仰傳承以「家庭」為核心。申命記六章6-9節提醒信徒:耶和華「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這段經文提醒基督徒父母,要帶領孩子一同建立基督化的家庭。除了家中的擺設與日常生活,孩子在學校、父母在職場,也都應將神的話銘記於心,並在生活的言行中活出信仰。
吳淑玫指出,現今世界不僅在與父母爭奪孩子,也在與教會爭奪孩子。特別是在3C普及、網路社群和AI科技發達的此刻,即使是生長於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也難免在使用網路搜尋資訊、學校上課或與同儕互動時,受到世俗價值觀的衝擊和影響。正如箴言二十二章6節所提醒的:「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但事實上,現實中有多少父母在面對抉擇時,真正是按照聖經的價值觀來判斷並做出決定呢?
此外,當孩子進入國高中階段,常會面臨抉擇:是為了升學進入更好的學校而去補習,還是堅持參加與補習時間衝突的教會團契聚會?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會鼓勵孩子優先去教會,還是為了前途與生涯發展選擇補習、放棄聚會呢?
吳淑玫說,身為人母,她深知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與栽培的用心,但她也勉勵基督徒父母,即使家中並非父母都已信主,信主的一方仍要扮演家庭中的「屬靈的頭」,帶領全家築起禱告的祭壇,並養成每天一起禱告、讀經、敬拜、親近神的習慣。同時,更要肩負起栽培兒女成為耶穌門徒的責任。她強調,聖經中的基督化家庭見證告訴我們,影響兒女信仰態度、能否活出基督馨香之氣的關鍵人物,不是牧師或傳道人,而是父母,所以,信仰的扎根和進深,必須從家庭開始。
吳淑玫說,現在坊間有很多家庭靈修的教材,讀經會台灣總會每天也會更新「兒童讀經聯合國」的內容,提供中英對照的內容,讓親子可以一起研讀聖經,親子互動、詩歌敬拜、信仰問答、默想和禱告。
親子共讀培養寫作和論述力
她鼓勵父母在新學期,不僅要帶領孩子建立穩定的家庭祭壇和靈修禱告,也可為孩子選擇能培養寫作技巧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課外讀物,並陪伴孩子親子共讀。在AI時代,許多人習慣把「大腦外包」,因此若基督徒父母能每天與孩子一起禱告、讀經,也一同閱讀與分享心得,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更能彼此成為在基督裡「一天新似一天」的屬靈夥伴。她建議父母,不但要陪同孩子穩定聚會,也要帶領全家投入教會的福音外展事奉。
吳淑玫說,對於孩子來說,新的學期要有新的開展,父母陪伴孩子建立聖經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很重要,因為聖經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和這個社會教導孩子的截然不同。
舉例來說,現在的社會和學校教育鼓勵孩子「我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做」,以及「我領多少薪水,就付出多少勞務」,這是希臘化的思想,也就是追求學識的崇高勝過品格,凡事以滿足「我」的需要為依歸,但聖經的價值觀是人受造是來敬拜神和榮耀神的,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灌輸的價值觀,是與聖經相悖的,所以新學期基督徒家庭最大的挑戰,就是落實「基督是我家之主」的信仰,並且從每個有基督徒的家做起。
新的學期,父母怎麼陪伴孩子願意更主動來讀神的話、幫助孩子有自己跟上帝的關係和禱告生活?吳淑玫說,當孩子覺察到爸媽對於活出信仰和讀聖經神的話很渴慕的時候,孩子就會見賢思齊,每個父母都要問自己「我把上帝放在我一天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時間)是多少?」親子要一起討論,一天中哪些時段是全家一起空下來敬拜神的?
家庭成員做門徒生活
吳淑玫指出,基督化家庭的核心,就是全家人都能活出門徒的生活,在言行和待人處事上實踐聖經教導,無論大人或孩子皆然。可貴之處在於,父母與孩子能在各自的職場和校園中一同見證信仰。孩子在學校面對挑戰時,能先靜心禱告尋求神;在衝突中,則成為使人和睦的使者。她提醒,在末後的日子裡,人的愛心愈來愈冷淡,但新學期正是家長與孩子一起操練愛神愛人的機會,不因環境困難而失去熱情。
吳淑玫鼓勵親子在新學期一同竭力追求屬靈成熟,就像家長希望孩子能把鋼琴彈好,會不厭其煩地督促他們每天勤加練習,直到熟練;同樣地,若家長在陪伴孩子認識並堅立信仰時,也能保持這份堅持和熱情,必定能看見孩子在信仰上的追求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