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雨
馬可福音第五章,敘事節奏緊湊交錯,猶如一場生命與死亡交錯的奔跑 ──有人為摯愛奔走,有人為自己掙扎。我們看見耶穌的腳步不斷被打斷,卻從未迷失方向。
有地位、有聲望的會堂主管睚魯,親自跪在耶穌面前,哀求祂去醫治垂死的女兒。耶穌答應了,於是跟隨的群眾越來越多,氣氛也越來越凝重,像是要迎接一場神蹟的壯闊登場。
隱形受苦者終於得醫治
「誰摸我?」
眾人推擠著耶穌──其中有些人,也許只是一路跟隨熱鬧的「追星族」。他們從耶穌離開格拉森那頭就開始尾隨,看祂醫病、趕鬼,親眼見過瞎眼得看見、瘸腿能行走,甚至可能嚐過祂親手分給五千人的大麥餅與鹹魚乾。這些神蹟和供應他們都見過、經歷過,但耶穌的福音,有真的觸及他們的內心嗎?祂的信息,對他們的生命起了改變的作用嗎?
門徒跟隨耶穌一陣子了,眼見的神蹟不少,心裡早已有底。當睚魯出現、伏地懇求時,他們或許已胸有成竹──這將是一場完美的神聖時刻。想像一下,眾人簇擁著耶穌浩浩蕩蕩走向睚魯家,這可是本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啊!若耶穌在他家醫好女兒,消息傳開,對神國的推廣豈不是加分不少?想不到,耶穌走到一半居然停下來,還問了這種沒營養的問題!主啊,別鬧了!人這麼多,前胸貼後背的,居然還問誰摸你?
「誰摸我?」
那位患了血漏十二年的婦人,受盡醫生的折磨,也花光了所有積蓄,病情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她所承受的,不只是身體的衰敗,更是社會的排斥與孤立。根據猶太律法,她因著血漏被視為「不潔」,無法參與任何宗教聚會,也不能與人有正常的接觸。她是一位在群體中被看不見的人── 一個隱形的受苦者。
耶穌不只醫治了她的身體,更醫治她的生命。祂邀請她從陰影中走出來,勇敢承認:「是我摸的!」眾人都在推擠耶穌,卻只有她的觸摸,是出於信心的──那是真實相信、帶著渴望的碰觸,是能讓神能力流動的觸摸。這一個動作,在耶穌眼中,值得被看見,也值得被肯定。
我真的有「觸摸」到祂嗎?
「誰摸我?」
這句話不只是對當時人群的提問,也像是一道穿越時空的呼喚。
我是不是也常常「擁擠耶穌」──參與崇拜、投入事工、忙碌服事,看起來很接近祂,但其實只是在人群中隨波逐流?
我真的有「觸摸」到祂嗎?
我的信仰,是出於對耶穌深切的渴慕,還是只是在屬靈氛圍裡順勢走動、扮演一個看似敬虔的角色?
我們服事久了,會不會也不自覺像那些門徒一樣,漸漸落入一種「以事工為導向」的習慣?不知不覺間,把神的作為等同於我們的計畫,把信仰的期待放進自己設好的框架裡。對於「神應該怎麼做」,我們甚至早就寫好劇本。而那些「計畫外」、「流程外」的突發事件,我們不是冷漠以對,就是本能排斥──只求按表操課,不出錯誤。久而久之,我們對神的心意、對聖靈即時而柔細的引導,竟也漸漸麻木了。
今天,我跟隨耶穌的腳步,是在推擠祂,還是真實地觸摸祂?我的服事,是只是照著流程走完,還是渴望對齊祂的心意?我是否願意,也像祂一樣,在擁擠匆忙的人群中,為那個最需要被看見的生命停下腳步?
還是,我像睚魯那樣焦急萬分?「耶穌,求你快一點,我的女兒快不行了!」
我是否也曾在心裡呼喊:主啊,別再有變數了!誰都別來打斷我和祢之間的計畫!
我的禱告:
主啊,謝謝祢藉著馬可福音的故事提醒我,真正的愛,是在擁擠中仍願意停下腳步。
祢在一場眾所矚目的行程裡,選擇回應一位被忽略的邊緣人,藉此向我顯明:祢的目光從不輕忽微小的靈魂,祢的時間從不追求效率,而是以愛為中心。
主啊,求祢更新我的眼光,使我學會看見那些在人群中默默受苦、渴望被觸碰的生命。不要讓我只是流程的執行者,而是成為一個願意停下、願意傾聽、願意伸出手的門徒。
讓我在跟隨祢的路上,不只靠近祢的腳步,更貼近祢的心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