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仁
阿吉是小恩七年前收養的柴犬,那時她正走在生命的低谷,剛離婚,淨身出戶,前婆家不讓她見兩個孩子,那段艱難時間是阿吉陪伴著小恩。阿吉見證了她從生命低谷到事業起飛、生命高光,也陪她再次走進幽暗的死亡之地。
阿吉的童年充滿喜樂,那時的小恩生活富足,阿吉跟著衣食無憂,出入有名車接送,像個小王子。然而,當小恩從高峰跌落,在最為困難的一年,小恩離開了台灣,把阿吉交給宜蘭的家人照顧,自己遠赴上海尋找工作機會。後來,小恩在上海認識了信仰,在疫情開始時回到台灣,先後忙於教會服事與神學學業,阿吉再次被擱在角落。
護衛者被反咬一口
我第一次見到阿吉,是到宜蘭與小恩的家人、教會牧者見面,談論婚事。小恩的家人與教會牧者都接納我,唯獨阿吉猛烈排斥,對我狂吠不止,甚至在我踏進房間時,跳上床瘋狂繞圈,在我的行李和小恩的棉被上小便。
最驚人的是,有一次竟直接咬了我一口。
我們的關係異常緊張,直到經歷遛狗才有突破。我發現小恩的家人沒有遛狗習慣,便自告奮勇幫忙,阿吉喜歡嗅聞地面、慢步前行,牠常常任性抵抗我的引導,我們走過大馬路,穿過夜色,我成了牠的護衛者,以慈繩愛索牽引著牠,保護牠不受傷,也保護他人不被牠驚擾。
每當我回到宜蘭,阿吉就激動地迎上來,開始對我撒嬌,就在我以為彼此已建立信任時,牠再次咬了我一口。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阿吉不喜歡被陌生人摸頭。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 十三章4節)
在婚後小恩搬來與我生活後,我們決定接阿吉過來一起住。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社區敬拜、走禱,心裡也盤算著:「阿吉也是我們走禱的好夥伴。」我們細心引導牠熟悉新家每一個角落,帶牠去陽台靜坐、看夜色,阿吉很快融入新生活,開始每天與我們晨更走禱。
然而,新生活才開始短短三天,我便接連受傷:幫阿吉洗澡閃到腰,幫阿吉擦眼屎時被咬,還莫名全身長了蕁麻疹。
被咬最讓我難以釋懷。牠緊咬不放,眼神凶狠,等我反射性抽手才鬆口,事後牠緊張逃開,神情愧疚,又來撒嬌討好。
我不禁想:小恩當年離開,是否在牠心裡留下創傷?牠是否經歷過不當對待,只是無人知曉?阿吉咬人成了牠的缺點,幾乎來我家的客人牠都招待過一口。
我沒有怪牠,選擇為牠禱告,求主挪去牠內心的恐懼與傷痕,求主不讓牠的恐懼成為攻擊的動力。
雖然和阿吉的生活常常受傷,牠的脾氣不好,也會因地雷觸發而傷害我,但我仍繼續陪牠散步、為牠禱告。
祂用溫柔的繩索牽引
「聽從我、日日在我門口仰望、在我門框旁邊等候的,那人便為有福!」(箴言八章34節)
有次小恩前往泰北宣教,那段時間我每天早起帶牠散步,為牠張羅早餐後再出門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張羅牠的晚餐,睡前帶牠出門一次。有天我發現,阿吉不是聽到門鎖聲才跑來門口迎接,而是從我離家的那刻起,就安靜守候在門口,等候主人的歸來。
阿吉沒有分離焦慮,也不吠叫影響鄰居,牠只是靜靜守候,守護家園,等候主人回來。
阿吉的生活重心,就是在主人的離去與歸來之間,守護著主人的家,忠心地等候。
守候,便是阿吉的本質。
「我以慈繩牽引他們,以愛索牽他們……」(參何西阿書十一章4節)
無論阿吉多少次傷害我們,我與小恩依然愛牠,我們知道牠的本性是良善的,雖然牠挑食、愛玩、脾氣急躁,但牠始終忠心守護。
神愛我們,不因我們的軟弱與失敗而收回慈愛,神的愛不是因為我們配得,而是因神的本質就是無條件的愛、全然接納。
祂的愛,不因我們的傷害而減少,也不因我們的遠離而鬆手。
如同牧人牽著性情乖戾的小羊,祂用溫柔的繩索牽引,直到牠安然回家。
牽繩依舊在我手裡,而愛的索,也仍牢牢繫在我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