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天路客

【書畫相撞出火花】島嶼的美麗與哀愁!

檢舉
溫小平 溫小平 追蹤

─從小說《蒼蠅王》和圖文書《婆羅洲雨林野瘋狂》談生命中隱藏的黑暗與光明

◎溫小平

我們常用「孤島」形容一個人的孤獨,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在這個島上,努力尋求讓自己活下去的方法。

若是我們就住在一個小小的島上,又是何種情景?起初,以合作的方式讓彼此存活。可是,久而久之,這樣一小群人,也會開始有了歧異,想要奪取主導權,在競爭當中,漸漸地失去了和睦共處。

我們所居住的台灣,也是一座島,幾十年來的相處,逐漸有了煙硝味,讓人心痛。如果,我們只能在島上繼續生活,是否應該努力試著發掘島上的美麗,而不是聽任靈魂深處的醜陋,呼嘯而出?

很多年前,英國作家威廉‧高汀就寫下了《蒼蠅王》這本書,警示我們,無論是自己心中的孤島,或是共同居住的島嶼,不能聽任黑暗吞噬,反而要努力找到光明與希望,因為光來了,黑暗才會離開。

《蒼蠅王》:孤島少年顯出人性之惡
二次大戰時,一架滿載著逃離戰火的少年的飛機,意外迫降荒島,這群年紀6-12歲的孩子們,從期待救援到發生衝突,甚至變得血腥殘暴。面對著生命的逐一失去,他們是繼續沉淪,還是得到救贖呢?

蒼蠅常與腐爛的食物和糞便為伍,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作者以此為書名,是為了表達人類潛藏的獸性。也就是說,當我們處在封閉空間裡,一旦失去秩序和規範,最終獸性就會戰勝人性。

這群天真的孩子,起初還覺得荒島有趣,戲水、游泳、捕獵野豬等,充滿冒險性。但慢慢的,擔心無法離開荒島的恐懼,佔據了他們的心靈,開始害怕島上並不存在的怪物。其實,這個怪物是藏在人的心裡,當人們無法控制心中怪物的作亂,至終,這座荒島彷彿成為孩子的戰場,對照著大人的另一座殺戮戰場。

也就是說,即使純潔如孩子,離了教導與規範,心靈裡潛藏的貪婪、自私,就會冒出頭來,跟善良形成對立與衝突。這些孩子有不少是唱詩班成員,在他們落難前,接觸的是美好的生活,聆聽神的話語、歌頌讚美神的詩歌,若心中讓真善美繼續常駐,依舊可以和睦相處,共同尋找生存契機,等待大人的救援。

剛開始為了維繫團體運作,他們推出領袖拉爾夫,訂下了規範;起初大家還會遵守,漸漸的有了脫序行為,在另一個視規範於無物的領袖傑克的鼓動下,讓邪惡甦醒,開始分黨結派。

拉爾夫代表的是規範與秩序,希望大家維持火堆不滅,等待救援;傑克代表的卻是狂歡與獵殺,只在乎嬉戲與殺死野豬、有肉吃。逐漸演變成兩股善與惡對抗的力量,惡不斷擊殺善、吞吃善,甚至威脅大家投靠到他那一邊。最後拉爾夫只剩孤身一人,反被昔日的同伴全島追殺。

戰爭帶孩子來到荒島,孩子們卻把荒島變成戰場。

讀來讓人悚然,似乎這樣的情節不斷在世界各角落、各國家上演著。也因此,不少作家或編劇家書寫類似的故事,如《大逃殺》、《極地惡靈》、《飢餓遊戲》、《逃離伊甸園》等,企圖喚醒大家的良知。

若為了爭權奪利就彼此攻擊、仇視,是否有一天也會走上類似《蒼蠅王》的路?

火可以取暖也能帶來毀滅
《蒼蠅王》故事中,有兩個帶有隱喻性的物品,一個是海螺,一個是火堆。

海螺是拉爾夫在海邊撿到的,當吹起海螺時,大家都要立刻集合開會。開會時,想要發言的人,就要拿到海螺,才不會七嘴八舌。海螺象徵著權威,如同大人手中的擴音器,所以,拉爾夫始終緊抓著海螺,希望大家接受他的領導。可是,海螺畢竟是脆弱的,當海螺碎了,權威瓦解,文明也就蕩然無存。

至於火呢?在此故事中有不同象徵,取暖、夜裡照明、求救訊號、燒烤食物,還有引發毀滅。

為了引起救援船隻的注意,他們決定升起火堆,未料,卻因為疏忽,讓火堆熄滅,平白錯過船隻營救的機會。到了後來,傑克他們搶火種,不是為了求救,而是為了升起營火、跳舞狂歡、烤野豬,跟起初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當逃離的希望變得愈來愈遠,心底的瘋狂也就四處竄逃,變得無法控制。最後,為了逼出隱匿的拉爾夫,傑克竟然下令放火燒島,把躲避風雨的茅草屋及果腹的果樹都燒光了。這麼做,形同把他們自己的活路也燒毀了。

「雨林野瘋狂」充滿原始的美麗
有別於《蒼蠅王》中的島嶼,將人類的獸性逼出來,擁有各種奇特動植物的婆羅洲,則是一座美麗的島嶼,居住其中的動物們,即使免不了面對弱肉強食的自然現象,族群依然能夠存活下來。他們所遭到的獵殺,多半來自於人類。

《婆羅洲雨林野瘋狂》是生態攝影家黃一峰的雨林攝影紀錄,他前後去過婆羅洲無數次,花費十幾年辛苦拍攝他親眼目睹的怪奇生物,為的是讓讀者領略雨林的美,從而懂得珍惜。

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嶼,僅次於格陵蘭和新幾內亞,是離台灣最近的熱帶雨林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只可惜也面臨過度伐木及開發的危機(每分鐘就有兩座足球場面積的雨林遭到砍伐),等於人類的劣行威脅到雨林內動物的生存。

在浩瀚的雨林世界裡,奇特的生物們自然有賴以生存的方式,類似偽裝的擬態,形同運用高超魔法,躲避危險。就以螳螂驚人的易容術來說,牠有時像花,有時像葉,有時又像外星人,顏色和體型都是我們沒見過的,甚至長達18公分,或許是雨林的沃土滋養而成。

此處的雨林就像座「怪奇動物園」,時時給人驚訝與驚奇,例如:日出前後雌雄二重唱的長臂猿、長滿鬍鬚的「鬍鬚豬」、夜間出沒的麝香貓、婆羅洲最小的靈長類──體重100克左右的眼鏡猴,甚至是婆羅洲獨有的紅毛猩猩、巨蟒、巨鱷,更是令人嘖嘖稱奇。

人類掠奪雨林的美麗
被稱為「大鼻子情聖」的長鼻猴更是猴中之怪,據說,公猴的長鼻是為了吸引母猴,而牠們的後腳有像鴨鵝的蹼,則是為了游泳逃命而形成的。只可惜,人類的濫墾濫伐,導致河流改道、泥灘地沙化,使得牠們賴以維生的紅樹林不斷縮小,危害到長鼻猴的生存。

雨林更是鳥類天堂,大嘴犀鳥、火紅的太陽鳥、紅腹的八色鳥,還有酷似傳說中的「鳳凰」的大型雉雞。讓人難過的是,台灣有人不當進口雨林的白腰鵲鴝,導致這個美麗的外來種入侵台灣,成為不受歡迎的訪客。更為了滿足燕窩的愛好者,金絲燕的窩遭掠奪,來不及逃走的小燕子紛紛死於非命。

書中也介紹了婆羅洲特有的植物生態,可看到上帝的巧手創造,並不是獨厚動物們啊!

為了搶奪陽光而到處攀爬向上的粗細藤蔓,雨林中比比皆是;更有在樹幹上開花結果的「幹生花」、「幹生果」;從花苞到開花長達十個月的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而被當地原住民稱為「猴子杯」的豬籠草,是猴子在旱季喝水的杯子,除了捕蟲,偶爾也成為動物的廁所。

到了雨林,蘭花愛好者更是嘆為觀止,因為婆羅洲就有高達三千種的蘭花,岩壁、樹上、草地間隨處可見。這些姿容繽紛的蘭花就怕遇上盜採獵人,讓原生棲地族群銳減。

由此看來,婆羅洲雨林雖是生物天堂,人類的魔掌卻不斷入侵,直接的殺手就是動植物獵人與購買者,間接的兇手則是砍掉原始雨林,改種經濟作物油棕,只因為油棕果實可以提煉棕櫚油,導致雨林原生種被迫消失無蹤。

無論是《蒼蠅王》中人類之間的獵殺,或是婆羅洲雨林中的人類獵殺生物,似乎人類離開伊甸園後,罪惡就如影隨形。透過這兩本有文有圖的書籍讓我們了解,除了人類之間要懂得彼此相愛,更要尊重生物們的生存空間,讓我們生存的地球,沒有哀愁和醜惡,只有美麗與喜樂。

*《蒼蠅王》,高寶出版,威廉高汀著

*《婆羅洲雨林野瘋狂》,天下文化出版,黃一峰著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