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你可以「巧遇」上帝的「美意」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王武聰(牧師)

經文:路得記二章1-7節

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祂的計畫,你期待上帝的計畫與你人生的目標相遇嗎?

你是否曾經歷上帝以出乎意外的方式恩待你,給你一個驚喜?如果有,你當時的感受如何?這樣的經驗對你有什麼影響?

一、 巧遇或神意?
命運坎坷的路得,跟隨落魄又一無所有的婆婆拿俄米回到伯利恆,隨即要面對備受種族歧視的「摩押女子」身份,以及現實三餐生活的問題。路得不忍婆婆操心,不甘束手待斃,勇敢面對貧窮環境與異樣眼光,她向婆婆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

她主動積極承擔起照顧年長的責任,她知道這擔子不是她所能承擔,她很需要上帝憐憫的恩典。於是她按著摩西律法照顧窮人的「拾穗條例」出去拾麥穗。

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哥林多後書八章12節),聖經一貫的屬靈原則是――要蒙恩,必先盡本分,討神喜悅,神蹟也只有在人盡本分後才會出現。

就在路得勇敢踏出自力更生的步伐,她「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裡。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路得記二章3-4節)

路得曾向婆婆說:「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路得對自己特殊的身分,又是首度外出工作,內心必定忐忑不安,她會擔心是否會遇到排斥、羞辱、欺侮,深信她出門的時候必定很迫切禱告,求主恩待她保守她,賜給她好機會,讓她遇到仁慈善良的地主,並在工人面前蒙恩。

上帝是施恩憐憫的上帝,就在路得第一次出門拾麥穗時,竟然「恰巧」來到伯利恆大地主,又是一位仁慈善良的親族波阿斯的田地,當天他也剛好「正從」伯利恆前來巡視收割的情形。這一連串的「巧遇」絕非偶然,深信背後有上帝施恩的手在引導運行。

顯然,上帝垂聽了路得的禱告,照著路得的祈求,早已預備要使她在波阿斯面前蒙恩。

事件的發展,我們知道儘管兩人種族、身世、身分、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年齡似乎也有差距,但波阿斯關心照顧路得,
安慰鼓勵她,最後想盡辦法娶路得為妻。很明顯,路得與波阿斯在麥田的「巧遇」有上帝的「美意」,這是出於上帝的手所作的工。

"Landscape with Ruth and Boaz",  by Joseph Anton Koch

二、如何「巧遇」上帝在你生命中的「美意」?
那麼我們要如何明白上帝的旨意,使祂的計畫成就在我們身上呢?我們都很期待上帝直接對我們說話,然而,在信仰經歷中,更多人的體會是透過聖經上帝的話語和環境的印證。

路得在麥田巧遇波阿斯,並結為夫妻,就是路得相信上帝的話──摩西的律法,抓住上帝的應許,透過環境一步一步帶領、印證的結果。我們來看這個過程。 

首先,路得抓住摩西律法照顧窮人的「拾穗條例」:利未記十九章9-10節記載:「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為什麼會有專為寄居和貧窮的孤兒寡婦設立的「拾穗條例」?理由很簡單,是因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寄居過,也曾貧窮過,上帝要祂的百姓有同理心,使社會的弱勢者有生存的空間。

當路得抓住「拾穗條例」的應許,波阿斯也遵行摩西的律例,善待寄居的窮寡婦,他們都願相信、遵行上帝的話,上帝就以「近親買贖」條例加倍祝福他們。

利未記二十五章25節:「你的弟兄若漸漸窮乏,賣了幾分地業,他至近的親屬就要來把弟兄所賣的贖回。

申命記二十五章5-6節:「弟兄同居,若死了一個,沒有兒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他丈夫的兄弟當盡弟兄的本分,娶他為妻,與她同房。婦人生的長子必歸死兄的名下,免得他的名在以色列中塗抹了。

這兩條摩西律法乃是拿俄米為路得尋求歸宿的依據,可見拿俄米熟悉上帝的誡命律例;然而要運用這條例卻需要何等大的智慧,而路得也要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否則貿然行事必會召來羞辱,賠了夫人又折兵。相對的,波阿斯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路得記四章5節)

我們看這三人都願遵行上帝的話,抓住上帝的應許,並願為此付上代價,結果三者都蒙福,成就了上帝在他們身上的美意──波阿斯娶路得生下俄備得,他是大衛王的祖父,上帝更透過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來拯救全人類。我們看到了當人相信上帝的話,遵行上帝的典章律例時,帶來的祝福有多大。 

"Ruth and Boaz",  by David Wilkie Wynfield

三、個人巧遇上帝美意的見證
我和我師母出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政治傾向、意識型態、甚至教會體系都有很大的差異。

我是典型的鄉下小孩,父母務農,是第三代長老教會信徒;師母則出身外省家庭,父母從大陸來台,父親是基層公務員,從小在國語教會長大,大學接受校園團契的栽培。

我們認識交往正值台灣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緊接著發生美麗島事件,當時國、台語教會因著政治的意識型態不同,雖同為耶穌基督的教會,卻幾乎沒有交集、甚至互存成見!

當時師母已師大畢業,在國中教書,是捧著鐵飯碗的老師,而我則是一無所有,靠弟弟做苦工供應生活費的神學生。

師母的信仰在大學時代受校園團契的栽培,她非常渴望服事神,更羨慕夫妻可以同心服事,但她只在禱告中將這心願告訴上帝,並沒有告訴任何人!

後來某一次,師母跟一位好姐妹在交通分享中,這位姐妹問師母:你想嫁給怎麼樣的對象?而師母也第一次說出了她想嫁傳道人的心願!

奇妙是一年後,這位姐妹竟透過人介紹,嫁給我的堂兄。那年春節,堂兄夫婦回鄉下老家過年,前來拜訪我父母,家母在聊天中問這位新婚的堂嫂:你的朋友中有沒人要嫁傳道人的?堂嫂當時忘了師母說的話,回答說沒有;但是她回家睡一覺醒來,想起師母曾說過的心願,於是趕緊去告訴我母親說,我有一個很好朋友在國中教書,信仰很好,很熱心在教會服事,她的心願是想嫁傳道人。但是堂嫂也怕我母親會有省籍觀念,特別強調師母的背景,母親立刻跟堂嫂說:外省人哪有什麼關係?信仰好、愛主,有奉獻的心志才重要。

於是,我和師母透過她這位朋友、也就是我堂嫂的介紹,經過一年半的交往,在我神學院畢業那個月我們步入婚姻,也同時開始了之後42年的牧會生涯。

回想起來,這段婚姻的成就,處處是上帝安排的美好「巧合」。

我和師母交往後,我們共同回應上帝的呼召,立定心志同心服事主。神學院畢業,我們結婚後到澎湖服事,師母從都市國語教會到澎湖漁村台語教會服事,每次帶領查經,都將內容寫成台語逐字稿,她完全委身服事、融入台語教會、鄉下漁村的生活,台語也越講越順,根本沒有會友感覺她是外省人。

四年後,師母辭去教職,和我一起全心服事,我們共同經歷許多服事中的挑戰與試煉,而上帝也以「聖靈的恩膏」、「得人的喜樂」、「財務的自由」祝福我們牧養過的每間教會,我們有說不盡的感恩,回想起來,一切都是上帝的美意,我們的神真是一位美善的神!

路得經歷「巧遇」上帝的美意,我也經歷了。相信你也可以在人生旅途中「巧遇」上帝的美意,更願你來投靠祂,滿得祂的賞賜!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