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地緣政治互鬥不斷重演 鄒君惟牧師:日本教會復興受華人教會影響很大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鄒君惟牧師(圓圖/翻攝自日本陽光教會直播)

【記者李容珍/台中—新加坡連線報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的經濟重心正迅速東移到亞洲,然而,在經濟高速運轉、科技日新月異的背後,亞洲同樣是一片對信仰有強烈渴望的土地。龐大的人口基數、快速變動的社會結構,以及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感,使得「信仰」成為社會尋找方向的重要力量。在這加速變遷的時代,基督信仰如何成為影響社會的光與鹽?而亞洲,是否正是下一波信仰復興與影響力湧現的起點?

日本東京陽光基督教會鄒君惟牧師受訪時表示,從地緣政治學來看,海權相對應的陸權國家為擴張領土互相爭鬥,歷史不斷重演。譬如過去屬於海權國家的日本,為了擴張領土,從朝鮮半島入侵中國、韓國;英國在各地擴張殖民,曾被稱為「日不落國」。如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想要往歐洲發展,還有釣魚台主權爭議,就是陸地國家想從海洋國家擴張。他認為,不管生活在哪一個時代,永遠都會遇到類似的處境。

鄒君惟牧師(翻攝自日本陽光教會直播)

時代不斷改變 上帝工作仍不變
他說,聖經預言未來末世的光景,不管是地震、海嘯、天災人禍以及戰爭,遲早會發生,最重要的是我們抱持什麼心態?唯一的拯救只有耶穌基督。當所有人都成為天國子民的時候,大家就不分國籍,也不會有地緣政治問題。

近年來,科技發展速度愈來愈快,有些基督徒誤解,我們既然不屬於這個世界,就應該維持過去的傳統。真理是永恆不變,不能因為時間的改變、科技如何發展而妥協退讓;以聖經為本的信仰真理,絕對不能拋棄,但是宣教作法需要因地制宜,必須跟著時代,就當地的處境來改變。

他以東京陽光基督教會為例,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教會就已經開始嘗試網路直播,等新冠疫情來臨時正好派上用場。雖然日本政府沒有強制封城,但多數人選擇「自律」地待在家裡。那段時間,主日聚會僅有六、七位主要同工和講員在現場直播帶領敬拜、分享信息,其他會友則在線上參與,持續兩、三個月。

感恩的是,因為事先已建立直播系統,教會在疫情期間得以立即運作。正如他所說,神自有祂的計畫,不會因任何環境限制而攔阻神國度的拓展。

神學院從招收台灣到大陸人居多
本身也兼任中央聖書神學院講師的鄒牧師表示,神學院剛成立中文部,起初是因應日本華人傳福音的需要,後來發現是神在預備。第一屆招生的學生,只有一名住在日本,其他全部是住在台灣,剛好校舍翻修,所以都在線上上課,與當初設想不一樣。沒想到今年第二屆招生,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中國大陸,而且大多住在日本,只有一名台灣學生。神的計畫遠遠超出他們所想像,很多來自大陸的弟兄姊妹,想要到日本宣教,這也是他們長期接觸的看見。

他坦言,日本教會目前仍難以獨立站立,但「日本大復興要臨到」,卻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他認為復興必須先從在日華人開始:華人教會若先被點燃,就能把這根接力棒交到日本教會手中,進而帶動全國性的屬靈更新。他深信,這一切都在神的計畫當中,按部就班地按著祂的時間推展。

華人帶動日復興需要「文化翻譯者」
近期,日本舉辦了一場宣教植堂論壇,約有七十多間教會、超過百人與會。會中聚焦於探討海外華人教會和日本當地華人教會,如何攜手合作推動日本的宣教與植堂事工。他指出,這場具策略性的會議,正是針對日本宣教所遇到的瓶頸,邀請海外教會前來拓荒植堂,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當前,日本教會普遍處於荒涼景況,牧者與會友逐漸高齡化,缺乏新面孔,體力與資源也日益不足,以致福音推廣難以突破,聚會往往是同一群人。

他表示,日本華人教會在尋找聚會場地上相當不易,有些選擇租用現有教堂,與當地教會合作,讓場地得以被充分使用。同時,更需要具備「文化翻譯者」角色的人,成為雙方的橋梁。與日本教會交流必須格外謹慎,若缺乏對其風俗習慣的了解,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誤解或冒犯,導致關係受阻。因此,極其需要能同時掌握雙方語言,並理解中日文化差異的人,來協助促進彼此溝通與合作。

鄒牧師提到,他接觸過許多牧者,大家普遍認同職場宣教的重要性。他自己同樣身處職場,因此感受很深。目前中央聖書神學院中文部的學生,畢業後並不被要求一定成為全職傳道人;這與日本傳統神學院的模式不同,後者往往規定學生必須辭去工作,成為全時間傳道人,並接受差派。然而,隨著世界局勢的變遷,職場宣教反而成為極佳的切入點。正如聖經所說:「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每一位信徒都能在不同領域見證傳道,履行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

他認為,職場宣教未來將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甚至會與各國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許多人誤解,以為教會要聖潔就要過清貧生活,然而,他指出,當神要祝福祂的兒女,使他們在經濟上更有實力時,這份資源正是可以被運用在神的事工上。這也正是每位基督徒,特別是身處職場的信徒所當承擔的使命。

職場宣教基督徒團隊不可少
談到日本在新能源與數位轉型的發展,他指出,綠色科技已成為全球趨勢,吸引許多國家高度關注。他過去在化學公司任職時,常聽到職場基督徒彼此討論是否要攜手投入,尤其大型企業更積極尋找投入點。

過去,日本、台灣或部分亞洲國家,因缺乏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競爭力相對不如中國、美國或中東國家。然而在新能源時代,二氧化碳本身可能成為爭相搶奪的新能源。透過技術將二氧化碳合成各種能源產品,將是綠色科技發展的關鍵方向。因此,未來進入下一個世代,不再是爭奪石油,而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提煉與利用;哪個國家擁有更成熟的技術與資源,便能建立龐大的產業鏈, 甚至逆轉現有格局。他強調,不論是綠色科技或其他項目,只要有一群基督徒在職場中合作,走在神的心意裡,神必定賜下祝福。

受自民黨選舉連番失利影響,日本首相石破茂任職不到一年辭職,引起全球關注。近年來從菅義偉任期一年多、岸田文雄任期2年11個月,首相任期都很短。鄒牧師認為,過去「選黨不選人」,然而,現在很多日本人沒有特別支持哪一個政黨。過去保守的自民黨被稱為大黨,支持率高的原因,是因投票的人多半只有老年人,所以會一直選上。以前投票年齡最低20歲,後來為增加選舉人口,將投票年齡下降到18歲,情況也沒有改善很多,卻也增加了政局的不穩定。

留意日政黨變化政策排外可能性
他說,雖然首相更換,但因各省首長人事都沒有變動,從日本人民來看,誰當選都一樣。投票的消極心態,不是去選「我心目中的候選人」,而是「不想讓誰選上,就不選那個人」。隨著政局變動,有些政黨可能會面臨合併或拆散等不同變化。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政黨提出排外政策,限制外國人簽證,或審查變嚴格,華人無法居留,可能對宣教造成攔阻。其次,是政黨和異教的結合。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後者背後是宗教組織,長期對日本社會和政治影響很大。

當國家局勢快速改變、經濟動盪不安,沒有人能夠真正解決社會問題,除非所有人都歸向真神,我們也需要有同樣的異象和看見。

相關新聞:日出東方 亞洲新經濟與基督信仰的影響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