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佳玲採訪報導】在「第三屆 IAA 亞洲青年召集令」擔任講員的呂信偉弟兄,目前是臺灣 GOOD TV 電視臺 AI 應用教練,也是臺灣內容產權發展協會理事長,他在聚會中開啟了一場關於 AI 與信仰、與人、與使命的深度對話。
呂信偉的背景橫跨娛樂圈、潮流品牌、自媒體與教育推廣。他曾是臺灣知名樂團「玖壹壹」的創辦人兼經紀人,主導樂團從廟會、夜店走進小巨蛋,短短三年間運用自媒體與整合行銷打造出娛樂傳奇。他回憶當年:「我們把握了自媒體的浪潮,把原本被主流忽略的聲音送進舞臺中央。」
不只是娛樂,他 17 歲便創業,靠奇摩拍賣銷售潮鞋創下千萬年營收,20 歲成立全臺連鎖潮流品牌,在臺北市中心擁有八家百坪店鋪,引領臺灣街頭潮流。但在掌聲與資源的中心,他開始思考:「這真的是上帝要我活出的樣子嗎?」這個問題,引導他走向一條嶄新的道路。
用 AI 服事人群 為主得人
「兩年前,我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身分。」他說,這個身分讓他走進校園、社區、教會,開設 AI 應用課程,學生年齡層從 3 歲到 85 歲不等。3 歲小朋友已經能創作超過百幅 AI 數位藝術作品,舉辦展覽分享給社區;而 85 歲的神學院院長也學會把自己的禱告事項轉換成 AI 影片,傳遞到群組中鼓勵弟兄姊妹。
他說:「AI 不是冷冰冰的科技,而是連接人、啟發創造力、甚至傳福音的橋樑。」
呂信偉過去也曾涉足電影產業,擔任《叱吒風雲》行銷總監,也曾短暫擔任某黑幫背景電影公司的 CEO。兩個月後他毅然決定離開,甚至決定裸退所有的公司股份:「那不是我該走的路。」那一刻,他選擇重新校準生命的方向與使命。
如今,他將娛樂圈的實戰經驗轉化為服事的資源,帶著 AI 走進偏鄉教孩子們修手機、協助長者學習數位工具、幫助教會拍攝短影音等。「這些應用看起來很小,但落地效果卻非常好。」他如是說。
他分享,他是第一位將臺灣藝人 MV 上傳 YouTube 平臺的推手,當時打破了過去音樂行銷的疆界。但他強調:「技術再強、流量再高,我們仍需問自己:這是神要我們走的路嗎?」
善用 AI 工具 事半功倍
在分享中,呂信偉也提到他如何實際應用 AI 工具來協助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其準確度與專業顧問團隊不相上下,卻能大幅節省時間與成本。同時,他也善用生成式 AI 協助教會規劃活動,從文案撰寫到流程設計,顯著減輕同工的工作負擔。
更進一步,他鼓勵教會善用 AI 建立「智慧型教學助手」,將牧師的資訊內容延伸應用,針對不同小組、年齡層或信仰程度的成員,產出客製化的教學材料。例如針對初信者的內容可以更加淺白易懂,保留信仰的核心資訊,卻以不同深度切入,讓資訊更貼近每一位聽眾的需要,真正達到分眾牧養與精準傳遞。
2025 年 1 月至 4 月期間,呂信偉已經深入臺灣北中南各地,協助眾多教會牧者實際落地應用 AI 技術,教導牧者使用 12 套適合教會的 AI 工具,幫助牧養、行政與宣教事工更加有效。
他坦言,許多牧者對 AI 最大的擔憂,來自於 AI 內容中可能夾雜不合神心意的資訊。因此,他特別強調:「我們不能被動接受,而是要有屬靈的分辨力,學習如何判斷、過濾、修正 AI 所提供的內容,最終作出合乎信仰價值的決策。」
AI 是治理工具 不是恐懼來源
對基督徒而言,AI 不該只是被動接受的趨勢,也不應是充滿恐懼的未知之地。呂信偉語重心長地指出:
「在基督徒的世界裡,有人恐懼著、有人追趕著,但我們應該成為治理者。若我們因恐懼而逃避,那麼這些技術與影響力,最終將被仇敵和撒但拿走。」
他引用《箴言》三章 5 至 6 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他提醒教會與信徒,要有智慧地使用 AI,並以信仰為基礎去治理這個時代的新工具。
「用 AI 傳福音、用 AI 來宣教、用 AI 來幫助教會與基督徒提升影響力。」他說,這不只是工具應用,而是時代的召命。我們要思考,如何將福音資訊融入產業、內容與生活,讓每個人在日常中遇見神的真理。
在科技的海洋中堅守信仰燈塔
AI 並非洪水猛獸,也不只是下一個市場話題,而是可以選擇如何應用、如何治理的產業資源。他強調:「若我們願意用信仰價值引導 AI,這將是一個為主得人的新通道。」
在虛擬取代實體、效率高於關係的世界中,呂信偉的見證提醒:無論科技如何演進,人的靈魂依然渴望真實、渴望連接、渴望上帝。
他鼓勵教會:「別害怕 AI,要學習它、使用它、治理它,讓我們成為這時代的明燈,把福音的資訊,透過最貼近人心的方式,傳進世界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