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旅途中的心靈音符─茶香、甜點與福音的相遇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燕子的信仰創作。(照片皆由作者提供)

◎鄭素芳

仲夏的陽光大方的灑落在小城樸素的巷弄間,這個坐落於馬來半島的典型城鎮,不僅居住著馬來人、印度人,也有許多的華裔人士。

在當地人稱「嘛嘛檔」(馬來語:Gerai Mamak)的美食街裡,中式小吃︰粵式燒鴨、柳州米線、客家抹茶飯……四處可見。旅途中所遇到的華人,普通話多半說得流利,但帶著馬來口音,在友人的引介下,我到了燕子的工作室參觀,她特別找來阿秋一起下午茶。

南洋畫室的下午茶聚會
燕子是第三代基督徒,她的外婆因為參加宋尚節的佈道會決志信主,母親也跟著外婆參加教會、渴慕聖經真理,燕子自幼在耳濡目染之下,對耶穌基督有滿滿的愛。

燕子同時在藝術方面展現出眾才華,她的水彩畫作品清新脫俗,她的工作室是井然有序的優雅空間,她不僅開班教導畫畫,也以咖啡茶點招待進到畫室的人、一起話家常,她怡然大方的神情,像南洋的椰子汁,帶給人清爽消暑的好感覺。

在燕子的畫室享受福音、創作與美味點心。(作者提供)

燕子有許多愛主的朋友,阿秋是其中一位。燕子邀她一起下午茶,阿秋欣然來到,同時帶來自製的艾草粿、綠豆糕,還有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椰奶果凍,更可貴的是糕點所用的艾草、椰子都是她親手種的。

阿秋擅長烹調,特別是做甜點。她樂於分享,常把做成的點心帶到教會分享給大家,但是有人跟她說︰「妳的東西不要再帶來了,沒有人喜歡吃的!」阿秋頓時感到難過,她一心想奉獻卻不被接納,心裡很委屈,連她的先生都為她抱不平,勸她不要再去教會了!

一間找回受傷羊群的教會
不久,一位在歐洲牧會多年的同鄉,回到阿秋居住的地方。這位牧者聽到一個聲音︰「回故鄉去開拓教會」。當時他也不確定這是否真是上帝的呼召,畢竟自己的家鄉已有不少教會了,但他心中有一個清楚異象︰「要去找回傷心的人,從一個家庭開始來建造教會。」就在親友的引介下,他拜訪阿秋,邀請她和先生一起來參加新教會的落成。

阿秋和先生出席了這次落成典禮,看到來自海內外人士,同聚一堂氣氛相當熱鬧。但是,到了首度主日正式聚會,阿秋夫婦前往參加禮拜,卻發現跟開幕時賓客滿堂的熱鬧氣氛截然不同――主日崇拜很冷清,牧師的家人三位,加上阿秋夫婦倆人,全場只有五位;而牧師卻不動聲色,依然把主日信息有條不紊地娓娓講述。

看到牧師如此從容堅定,阿秋和先生心裡不忍,於是隔週主日,阿秋主動找人一起來做禮拜,並做糕點分享給來教會的朋友,她所做的糕點越來越受歡迎,大家口耳相傳,成了教會人人皆愛的美食。

阿秋親手製作的茶點。(作者提供)

如磁鐵吸引人的福音大使
疫情期間,教會沒有實體聚會,而牧師也必須回歐洲去牧養當地的教會,阿秋挺身而出,像一位忠心的管家,認真打點教會常務︰她到會眾家收奉獻款,同時不忘貼心地送點心。她把收到的款項送到財務執事的家,然而管理財務的執事剛好家裡媳婦好不容易懷孕了,跟阿秋表達︰擔心奉獻的現金有病毒,對胎兒造成影響。於是,阿秋細心地把每一份收到的奉獻款,用酒精逐一噴過、曬乾了再拿去給這位執事。

阿秋漸漸地做出了一套的運作流程:月中送甜點,月初去收奉獻;她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就是喜歡做糕點、樂於跑腿。

就這樣,短短的六年間,她帶了六十幾位朋友進到教會。從一開始五人聚會的家庭型教會漸漸成長,在牧師和會眾同心協力下,目前聚會人數近一百人。

阿秋的單純和熱心,像磁鐵一般吸引了許多人一起到教會。她敬重牧者、樂於分享自製的糕點,願意多走一里路,這份願意的心讓她成了福音大使。她的一對兒女不僅有優渥的工作,而且對父母非常體貼孝順,讓阿秋更無後顧之憂完全投入教會的生活,神實在恩待清心的人(詩篇七十三篇1節)!

這趟南洋行,遇見燕子,讓我看見福音傳遞可以很家常︰泡茶、聊天,分享畫畫;而阿秋的經歷,凸顯教會人際互動,有時很脆弱、會讓人受傷,但是上帝知道一切,祂使萬事互相效力,阿秋手作的甜點成了領人歸主的最佳管道。祂紀念每一位對祂忠心的人。遇見燕子和阿秋,為這趟旅途譜上了心靈悸動的音符,深深感謝神!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9-1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我的信仰成了自助餐
2025-09-1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旅途中的心靈音符─茶香、甜點與福音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