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從柯克被暗殺談「討厭」與「恨」的距離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美國保守派評論員柯克(Charlie Kirk)被暗殺身亡,年僅31歲,震驚國際。

「一名31歲的年輕人,不論你如何討厭他,都不應該用這種方式剝奪他的生命……」

這是這個時代的共識嗎?

恐怕不是!

「我反對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衛你的發言權……」這句話曾經被視為民主時代的核心價值,不管你是否認同一個人的作為或是言論,將心比心,他都有活著的權利。如今美國身為民主社會的表率,卻發生最傷害民主的事件,不僅令人遺憾,更令全球擁護民主的百姓憂心。

最傷害民主的兇殺案
當然,美國的政治界出現暗殺已經不是新聞,不提前兩個世紀的林肯或是甘迺迪,此次川普競選的時候也發生過槍擊案,所幸逃過一劫;今年六月,明尼蘇達州的參眾議員也遭到暗殺,造成兩死兩傷的悲劇……

像這樣,越來越激烈且平凡的極端手段,根本不該出現,而這次暗殺的事件卻更令人怵目驚心,一方面因為死者實在太年輕,一方面是因為他雖然關心政治,但並非實質政治人物,這就代表:只要有人不喜歡你,就有可能要你的命。

在任何一個人類群體中,「不喜歡」甚至「討厭」某些人,都是非常正常的事,無需大驚小怪。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不會妨礙社會運作,但是當社會瀰漫著仇恨,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每個人都可以討厭某些人,但是我們還是會允許他們存在,因為不喜歡一個人,不等於這個人會長久停留在我們的情緒範圍內,他可能只是短暫的過客,我們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恨一個人卻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因為我們容不下他的存在,必須除之而後快。

所以聖經教導我們要原諒別人,因為人與人有一條底線,頂多不喜歡,絕不能跨過紅線、允許自己與恨共存,否則社會將越加混亂。

當世界的安全穩定逐漸毀壞
遺憾的是,這次暗殺事件本身已經令人難以接受,但事件發生後的各方反應才更令人擔心。

理論上,我們期待排山倒海的譴責,但是潛入社群媒體卻會發現歡欣鼓舞的氛圍串連,雖然有大批群眾緬懷哀悼,憂心忡忡,但也有另外一股勢力拍手叫好,令人難過。

如果民主的老大哥對「仇恨」習以為常,身在太平洋彼岸的我們不也是寢食難安?相較數年前,整個台灣社會極端化的意見快速蔓延,政黨紛爭也讓社會常有不安的氛圍。

全球如此,因素很多,固然是因為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但是背後的政治操作難辭其咎。

美國這幾次選舉累積的仇恨值從未因選舉落幕而停止,越來越頻繁的暗殺行動與各種槍擊事件,再再暴露出美國社會的不安定。

趨勢顯示,從不喜歡到恨的安全距離已經逐步被拆毀,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無所適從。

用福音為世界守望到最後一刻
身為基督徒,我們能怎麼做呢?

面對任何價值觀的崩解,我們都會出現三種可能的反應:

1.冷漠接受,視為理所當然,認為世界本來就會越來越糟,我們無能為力並且無感。

2.潛移默化,逐漸被世俗化價值同化,掉入政治化的操作系統。

3.堅持信仰立場,盡力減緩惡化,爭取上帝的寬容。

身為基督徒,我們毫無疑問只能選擇第三條路。

當年上帝告訴約拿的話「尼尼微人不能分辨左右手的有12萬,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如今依然迴盪在耳邊。

約拿看不慣世界的罪惡,寧可逃避上帝的呼召,這是人性的必然,但是上帝卻告訴祂的兒女,要用福音為世界守望到最後一刻。

在耶穌用寡婦呼求不義的官做比喻,鼓勵人們禱告的教導中,也感慨人子來的時候,還會有多少信徒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禱告?

縱觀人類歷史,人的國(政治)總是在各種包裝下操控仇恨,包括仇富、反智、種族對立,製造階級分化……但神的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是要我們愛人如己。

縱使人生短暫,我們都懂得珍惜生命,保養顧惜,不會早早求死。同樣地,不管這個世界的末日時鐘還能走多久,基督徒只有一個立場:不斷為世界禱告,並且永遠與「恨」保持距離。

我們傷痛於柯克的驟逝,但我們不灰心,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人倒下去會有更多人站起來,我們改變不了歷史,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有自己的堅持!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