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從政治傳承的失敗轉向先知傳承的盼望:2025播種聖經門訓創客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第四屆「聖經門訓創客營」於九月8-10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照片來源:播種國際事工)

【本報訊】由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所舉辦的第四屆「聖經門訓創客營」於九月8-10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來自全台 30 間教會、共 75 位牧長與同工與神學生齊聚,以聖經中的列王,來帶領參與者去認識到,聖經中的每一卷書,都是上帝對我們正在進行的門徒訓練。

營會藉著「傳承」、「建造」、「悔改」、「先知」與「承傳」五個專題,以及相應的工作坊、敬拜靈修與教會DNA檢測,帶領學員重返聖經列王紀的現場,以福音與門訓的眼光發現上帝的啟示。

學員領受上帝話語的啟示,在明陣中與主同行。(照片來源:播種國際事工)

1. 每一個教會都有聖經,但是我們如何在讀經的過程中進入聖經現場與上主相遇?

在五個專題開始前,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以韋伯斯特(John Webster)在其著作《聖經:一個教義式的勾畫》所提出的概念來強調,「教會是聖經的僕人,聖經不是教會的僕人!」

「回歸聖經」所強調的,並非只是牧者在傳講信息時盡量忠於聖經的釋經講道,更是以上帝為中心去強調與辨識出上帝正在聖經現場所進行的啟示。

在這個過程中,牧者帶領聽眾從以人為主體的「我應該做什麼?」的道德規範,轉化是以神為主體的眼光,從經文去思考「神已經做了什麼?」的福音視角,認識到上帝的主權、人的脆弱,與在主的福音中經歷上帝的同行。

莊信德牧師從列王紀信仰傳承困境談起。

2. 在信仰的傳承中,我們該去複製其他教會的成功經驗,還是傳承主恩言中福音的盼望?

在專題的一開始,藉著大衛年老時在傳承王位所遇到的難題,莊信德牧師點出歷代教會在信仰傳承中遇到的困境:人的罪性。若從聖經整個猶大王國的歷史脈絡來看會發現,即便是在最後一個猶大國王約雅斤被擄至巴比倫,仍然看見神的主權,以及我們的神是那一位向我們說恩言的主。

莊牧師表示,若將教會視為宗派或牧者的所有物時,必然要經歷政治性傳承的失敗;但我們若在世代的交接過程中,察覺到那一位向我們訴說恩言的神才是傳承的焦點,在世代的交接中認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才有可能在傳承中不陷入複製過往成功經驗的迷思,引導會眾將焦點放在上帝與我們所立的盟約。

劉光啟牧師從聖殿的建造談到生命的建造。(照片提供:播種國際事工)

3. 聖殿的建造不難,生命的建造很難,上帝的話語如何成為我們真實的建造?

在關於「建造」的專題中,台灣浸信會神學院舊約教授劉光啟牧師藉著拆解所羅門建殿的經文結構來帶領與會者探討,我們如何從聖殿的建造進入生命的建造。

在列王紀上四到八章裡,除了記錄聖殿的建材、建築過程、獻祭與各樣儀式之外,作者更想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祈求、赦免、復合與更新,是建造生命與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莊信德牧師也帶領會眾反思:所羅門使用推羅王的材料來建造聖殿,卻未邀請推羅王一起來敬拜這位創造天地的主,所羅門的困境帶給我們的思考是,如何從建造建築的傳承,進入到一個建造敬拜的傳承,或者更具體的說,我們在牧養的現場裡,正在塑造什麼特質的敬拜群體?

文亮牧師從以利亞的事奉掙扎,再思牧養與放下偶像。(照片來源:播種國際事工)

4. 若牧養的理想與願景,取代了上帝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我們要如何放下偶像,回轉歸向神?

湖光基督教會主任牧師文亮牧師,則帶領會眾藉著以利亞在事奉中的掙扎,來學習覺察與面責,自己心中最深處的渴望,是否已成為攔阻自己來到神面前的偶像與試探。

若基督徒單以聖經作為人類正確與錯誤的道德訓誨書,那麼聖經不過是一本寫滿了封閉性實踐指標的律法條文,但這卻不是聖經中所啟示的福音──因為福音的本質,是父神邀請我們與祂同行,看主所為我們成就的,憑信心相信我們已被主接納,轉向神所更新的現場,看上帝如何建造自己的教會。

劉幸枝牧師帶領與會者思考先知的使命與意義。左圖為與會傳道回應。(照片來源:播種國際事工)

5. 先知的職分,是帶領信仰群體在疾風烈火中喧囂之中,察覺福音所帶給我們的微聲盼望

中華福音神學院推廣教育處處長劉幸枝牧師,在專講中引用列王紀以利亞的經歷,帶領與會者思考先知的使命與意義。

在迦密山大戰後,以利亞雖然剛經歷大勝利,卻因恐懼和孤單跌入低谷,甚至在曠野求死,並且認為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奮戰。但神卻不在大風、地震、烈火裡,反而是以「微小的聲音」溫柔的回應以利亞。上帝提醒以利亞:他不是孤單一人,還有七千人沒有向巴力屈膝,先知的使命不是絕望,而是帶著確信繼續往前。

在專題與問答中,劉幸枝牧師分享她二十年前在歐洲牧會時所經歷的難處與挑戰,以及神如何一步步的陪伴帶領,過程中,有一個學員提問:「若現在的老師可以回到二十年前,妳會怎麼安慰當時在服事中受挫的妳?」劉牧師回答:「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想要一步登天,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面對二十年前的我,我就會坐在她的身旁陪伴她,成為一個同行的陪伴者。」

小組討論時間。

6. 結語:從生養眾多到進入福音現場的聖經門訓,我們所傳承的是什麼?

在最後一天上午的總結之中,莊信德牧師帶領學員由「傳承」再回到「承傳」這個主題,看見若我們所傳承的,是以人為中心的制度導向與治理模式,便會如同大衛王到所羅門的王位傳承裡,看見人的破碎與罪所帶來的困境。

但是在列王紀下我們所看到的另一種「承傳」,是先知以利亞到以利沙的承傳:當以利沙辨識出與以利亞同在的耶和華的靈,他所求的並非一套在事奉道路中可以複製的事工模式,而是進入上帝同在的現場,認識到恩典的主權在乎神,離開以自我為中心的服事,在未來的事奉生涯中,領受上帝的同在,進入上帝正在行動的福音。(王敏俐撰稿)

小組討論與成果分享。(照片來源:播種國際事工)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