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週末的上午,和煦的陽光灑落,讓人感到滿滿的暖意。台北市文山區萬芳社區內的萬芳四號公園,傳來陣陣樂音旋律,或悠揚高亢滿有活力、或低吟柔美饒富情感。舞台上的表演者,年齡都在60歲以上,其中最年長的鄭媽媽,雖已高齡93歲,仍在萬芳浸信會師母鄭聖惠牧師的帶領下,跟大家一同開心唱歌、滿口喜笑跟著節拍打著非洲鼓;他們都是鄭聖惠牧師「多元樂活班」的學生,也是今年40歲生日的萬芳浸信會,探出牆外,走入社區、走入人群結出的果子。
愛社區愛地球成為祝福
萬芳浸信會9月13日舉行40週年園遊會,主題為「愛社區、愛地球」,教會除了特別安排原民風味的烤乳豬和日式漢堡的飲食攤位,還有懷舊風的古早味彈珠台遊戲攤位。教會也與台北市環保局和在地的萬美里與萬芳里連結、合作,推出「生活做環保」、「惜食」與「節能省碳愛地球」的闖關活動。萬芳浸信會創會牧師連虔誠還自己扮演「闖關關主」,結合環保與惜食教育,宣導聖經對於食物和大自然好管家的信仰教導,讓社區居民可以「福音生活化,生活福音化」,貼近環保和信仰。
連虔誠牧師說,這次「愛社區、愛地球」40週年園遊會的舞台表演和園遊會攤位所使用的創電和儲電設備,都是由萬芳浸信會運用太陽能發電的綠電。教會的太陽能板就放置於教會前方的圓形花圃和後門窗旁,教會將綠電用於惜食冰箱和外出活動的影音設備,用實際的行動,回應園遊會的主題,連牧師在擔任環保闖關活動關主的時候,除了宣導惜食和生活做環保的重要,也適度引用聖經說明「神的創造」和「愛地球」的關聯性。
萬芳浸信會所設立的「萬芳全人教育中心」的愛加倍小舖餐廳,每週一到週五中午都針對60歲以上長者提供共餐服務,也以銅板價提供膳食給社區居民,近年來也藉愛加倍小舖餐廳發展惜食教育工作。萬芳浸信會本於聖經中耶穌的教導:「你們為我這些弟兄最小的一個所做的事,就是為我做的」,開辦兒少與長輩關懷據點,服務社區中需要幫助的家庭。
40年走進社區、愛鄰舍、愛神愛人
在舞台上參與詩歌敬拜的兒少團員們,所穿的40週年紀念T-shirt背後,就清楚印著「做在最小的身上」。連牧師說,這是耶穌對門徒的吩咐,也是他和太太鄭聖惠牧師與兒子連祈生牧師與媳婦,從教會設立到傳承給下一代不變的呼召──「走進社區、愛鄰舍、愛神愛人」。
從聚會人數、會堂大小和擁有的資源來看,在台北市的大安區和文山區的教會中,萬芳浸信會都屬於小教會。但這間看似「弱小」的教會,卻在過去40年的歲月裡,因著連虔誠牧師和鄭聖惠牧師伉儷,回應從神而來的「做在最小的身上」和「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福音6章38節)的呼召,走進社區、鄰舍和有需要的長者與兒少當中,去陪伴和扶持他們。
像是具有音樂輔療專業的鄭聖惠牧師,看到社區內的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的住民有關懷的需要,就主動走進他們當中,用音樂輔療陪伴。連虔誠牧師則是看到伊甸的興隆養護中心的住民有心靈關懷和牧養的需要,就在興隆養護中心辦理主日聚會。萬芳浸信會也與伊甸基金會合辦光塔計畫,協助教會進行空間的無障礙修繕和社區家戶的居家修繕服務,讓教會進入社區,使人來到教會。
在曠野開道路 從無到有的社區型教會
連虔誠牧師表示,40年前,他的母會景美浸信會領受到新建的萬芳社區國宅的居民需要福音,而當時這地還沒有捷運、聯外交通也不方便,且屬於封閉型的社區,他和牧師就禱告,神開了路他就到這裡「從零開始」拓荒。後來他的神學院同學鄭聖惠從台中水楠浸信會前來同工,兩人在此結婚,兒子也在這裡出生。現在教會的兒少事工和很多事工的連結,主要都是由兒子和媳婦承擔主責,他和師母跟下一代配搭。
現在連虔誠牧師每個星期五下午,會在教會帶領「福氣臨門桌遊樂」社區樂齡班。 他說,自己已屆銀髮之齡,所以能同理社區及教會長者「退休生活不孤單」的重要性。他表示,他會帶長者查經課程,也帶領他們禱告,他還設計適合老人家同樂的活動,使他們身心靈都得到放鬆和幫助,也可以保持身體活動和動腦,像是桌遊的目的就是讓長者動腦思考。
每天教會都打開大門,歡迎鄰居前來,愛加倍小舖餐廳每日供餐、每週三晚上有禱告會、週六晚上有詩班和青少年聚會,每週二早上有智慧手機班課程、週三有多元樂活班、週四有樂齡體適能班、週五有福氣臨門桌遊樂,下午有社區兒少課輔班。鄭聖惠牧師每週二上午和下午,會到安康平宅傳揚關愛和舉辦興隆音輔小組,週三下午則是明興老人小組,鄭牧師受訪時喜樂地說:「神的恩典夠用,愈服事愈甘甜。」
在今年的園遊會中,鄭聖惠牧師領唱〈愛的真諦〉、〈甜蜜蜜〉和〈站在高崗上〉組曲時,展現逆齡的活力和生命感染力。她用「家人、好鄰居和好朋友」稱呼每個來到這場園遊會的人們。她還對大家說:「生理的年齡不是問題,在基督裡,心是年輕的,每天都是新的。」
做在最小的身上 成為願意給出去的教會
鄭牧師說,萬芳浸信會從創立以來,就是做在最小的身上和走進社區和人群的外展教會,雖然這是個環境相對封閉的社區,但教會傳福音的心志和行動不受限,整個大文山區都是教會的福音禾場。
鄭牧師音樂輔療的外展服事,已經超過十幾年,她在禱告當中,神清楚應許她「萬芳浸信會要走一條過去沒有走過的路,這條路向來沒有人走過,妳要跟著約櫃走」。
鄭牧師說,她和家人都很清楚,神要萬芳浸信會「做在最小的身上」,教會要進到社區去關心貧窮弱勢的族群,要低下頭、走出去,服事鄰舍的需要。像是安康平宅,除了音樂輔療,還有查聖經、帶禱告、提供物資,用福音餵養生命和服事生活需要,滿足肚腹和解決身心靈的問題。
鄭聖惠牧師說,當人願意信任那個持續關愛自己、為自己禱告的傳福音的人,就會願意信耶穌,信主後,生命就會得著更新和翻轉。安康平宅的事工就是如此。他們教會沒有在那裏植堂,但那裡有主的同在,這就是「教會」。
鄭聖惠牧師說,她和先生都曾經罹癌,上帝存留他們的生命氣息,他們就竭力服事、做主工來回報。她和先生40年來從無到有建立教會,從最初的十幾人建立起社區型教會,跟萬芳社區的里長和居民深入互動,聖誕節就辦大型佈道會,地點就在公園和能接觸最多居民的地方。
「教會的門要打開,讓人可以進來,不信耶穌,也可以做朋友。」鄭牧師拿到音樂輔療證照後,就到處去外展服事,每個有服事的地方都是福音據點。身為基督徒的文山區台北市議員曾獻瑩受訪時表示,萬芳浸信會雖是小教會,但他們靠著愛心,信仰和愛鄰舍的行動,為主做了大事。
關懷社區弱勢兒少 興起下一代
萬芳浸信會的弱勢兒少照顧,現在是由鄭牧師的兒子連祈生牧師和妻子主責。在園遊會當天,連祈生牧師帶著課輔老師和課輔班的兒少一起獻唱〈跟隨你步伐〉,年輕的小連牧師說,教會的兒少照顧,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一開始社區表示懷疑,如今這些孩子已成為教會的社青和服事者,大手牽小手一起服事主。
連祈生牧師說,他的父母活出的愛神愛人榜樣,對他的服事影響非常大,他也以青年培力的方式來關顧兒少,幫助他們在未來10年,可以具有生存力和競爭力。
除了課輔,週一晚上是劇團訓練,幫助孩子理解他人和不同的角色,週四晚上是美食烹調訓練,週五晚上是兒主和社區福音活動結合在一起。教會早上服事長輩,晚上照顧兒少,從早到晚教會都打開門服事社區。他們相信,無論大人小孩,只有上帝才能成為他們一生的幫助,神必調動萬有來成就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