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編譯】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引發震撼,美國媒體指柯克透過他所創立的「美國轉捩點」(Turning Point USA, TPUSA),幫助美國總統川普贏得年輕人的支持,在Z世代中具有龐大影響力;而福音網站評論者則認同他是神國度中的「守望者」,勇敢地在美國校園傳播真理訊息。
查理.柯克年僅31歲,卻在美國政界極具影響力,雖然從未競選公職或擔任過任何政府職務,但卻被媒體視為是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旗手。許多年輕的政治人物都表示是柯克激勵或促成了他們從政,包括美國副總統范斯、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等。
從草根組織發展為政治影響力團體
《BBC》報導,出生於芝加哥郊區的柯克,很早就開始投身保守派活動,18歲時就為媒體撰寫文章,因而受到茶黨(Tea Party)運動人士比爾˙蒙哥馬利(Bill Montgomery)的賞識,兩人在2012年共同創立了草根組織「美國轉捩點」,專注於大學校園的保守派行動主義。
美聯社及美國新聞評論網站《VOX》指出,柯克曾坦言當時他沒錢、沒人脈,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美國轉捩點最初只是個學生組織,倡導自由市場和有限政府,第一年只有9200個臉書粉絲、15個校園分會和40名部落客。
隨著時間進展,美國轉捩點開始舉行大規模集會,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年輕選民聆聽包括川普在內的保守派領袖的演說;柯克善用網路媒體,向年輕人傳播保守主義,讓他在22歲時就有機會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發言。到了2020年,美國轉捩點就幾乎發展成為「共和黨的青年派」,有超過800個大學分會、數百萬社群追蹤者,2024年募款近一億美元,還扶持了其他右派青年組織。
敢講、很酷 打動Z世代年輕人的心
《VOX》分析柯克為何能打動Z世代年輕人的心,首先是他改變保守派的文化風格,讓保守派運動不再只是年長白人參與,還擴及黑人、猶太人、女性等群體,每年的大會及青年領袖峰會,還有音樂祭般的製作規格以及政治大咖出席,讓年輕人覺得很「酷」,將保守主義從單純的政治理念變成了主流文化與社會認同。
其次,他懂得善用社群媒體,可以用精簡的播客片段、現場辯論影片,或是超過一小時的年輕人交鋒辯論影片等多種形式來創造話題;他還建構年輕保守派媒體網絡,聚集青年意見領袖,創建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媒體生態圈,滿足年輕人的媒體需求。《華爾街日報》更以「大學生幾乎不可能在打開社交媒體時不看到柯克的影片」來描述他對年輕人的影響。
柯克也掌握Z世代年輕人的特性,有些年輕人對現狀不滿,常是因為覺得年長的領袖都不敢觸碰某些話題,但柯克什麼都敢談,正好切中年輕人的渴望;有些年輕人就認為,雖然不同意柯克所說的一切,但他願意敞開談話,就讓人尊敬。評論者形容,「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柯克與學生的辯論;面對不太友善的觀眾時,他似乎反而很享受那些嘲諷聲。」
「我的保守主義是回歸信仰」
柯克常旗幟鮮明的提出主張,包括指出墮胎是謀殺,應該被禁止。他也曾在大型集會場合對一萬名喬治亞州民眾說「這是一個基督教國家,我希望它保持這種狀態」,並與現場一起高喊「基督是王!基督是王!」
柯克遇刺時,正在大學校園與學生討論政治和教育議題,新聞分析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評論,柯克與大學年輕人交談,是希望美國教育回歸傳統價值觀;柯克的教育理念是回歸保守派所稱的「西方」與「傳統」的價值,如同把時鐘撥回以往:男女在社會中有固有性別角色、傳授社會認可的美德、倫理與傳統。
柯克今年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他的保守主義目標,「你必須試著引導人們去尋找最終的目的,回到教會、回歸信仰、結婚、生兒育女。這就是我所代表的保守主義,我正在努力描繪一幅關於美德的圖畫,讓人振奮、提升,而不是只停留在憤怒之中。」
是政治人物 也是敬虔基督徒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柯克是政壇的一股聲音,是熱衷於公開辯論的保守派人士,而福音網站《Crosswalk》新聞專欄作家麥克福斯特(Michael Foust)指出,對於熟悉柯克並關注他事業的人而言,他是虔誠的基督徒,信守聖經,並宣揚聖經真理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
浸信會領導中心執行董事威廉.沃爾夫(William Wolf)在社群媒體X上發文表示,柯克的整體事業是建立在跨越鴻溝、用言論而非暴力來處理問題的基礎之上。
柯克曾表示,他是在五年級時將生命獻給了主,「這是我做過的最重要的決定,我所做的一切都與耶穌基督息息相關」、「沒有耶穌,我什麼都不是。我是個罪人。」
柯克也常推崇聖經的重要,今年在與懷疑論者比爾.馬赫(Bill Maher)講論聖經時,柯克強調,「你認為哪本書最適合人類生活?我會說是聖經」,他闡述整本聖經的核心脈絡是一個關於愛與人類需要救贖的故事,「聖經所蘊含的智慧,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勇於發聲 如同守望者
柯克也提到,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如牛頓、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都曾被聖經深深吸引。牛頓寫下有關聖經預言的著作甚至比物理學著作還要多。「聖經蘊含智慧,會不斷挑戰你的極限;而我認為我們信仰最美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人人皆可理解,在探索中也能獲得無限的滋養。」
基督徒商業領袖彼得.德莫斯(Peter Demos)指出,柯克堅定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和正義立場,勇敢地前往美國各地的大學校園傳播真理訊息。如同上帝立以西結為守望者,上帝在每一代也都會興起守望者來警告、發聲、捍衛真理。這份呼召也屬於今日的基督徒,人們可以從以西結和柯克身上學到很多。
德莫斯說,柯克非完美,但柯克願意發聲,「他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這份確信唯獨來自基督」,曾經採訪過柯克的德莫斯,對於柯克的堅定信念和清晰的思路印象深刻。柯克的生與死同樣促使基督徒捫心自問,是否也善盡守望者的職責?
「最重要的事,就是我的信仰」
柯克曾與一位無神論者辯論時指出,「我們作為基督徒,則有盼望:我們將再次見到所愛的人,我們將在天堂,得享完全的平安,而這一切並不只是到此為止。事實上,還有更美好的事正等待著我們。」
在遇刺身亡前四天,柯克也曾說,「耶穌戰勝了死亡,所以你能活下去」;而在一段未註明拍攝日期的影片中被問起希望如何為人們所記得,柯克的回答似乎也為他的生命做了註腳,「我希望人們記得我為信仰展現的勇氣,那會是最重要的事。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我的信仰。」(資料來源:BBC, AP, VOX, WSJ, PBS, CBN, Crosswalk,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