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柯克之死給台灣校園復興運動的啟示 寇乃迪傳道期盼青年效法耶穌願意對話榜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每個基督徒學青,都是重要的校園宣教士。(圖/桃青盟提供)、寇乃迪傳道。(圓圖/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全美最大保守派青年組織「美國轉捩點」(Turning Point USA, TPUSA)共同創辦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日前在大學校園舉行言論自由演講時遭到槍擊不幸去世,消息傳出後不但震驚全美,也在距離美國超過一萬公里之遙的台灣教會界掀起討論和議論。

查理.柯克生前被問到「如果有一天,他死了,希望怎麼被人們記得他?」柯克希望人們記得他的勇氣和信仰。

寇乃迪傳道。(圖/梁敬彥攝影)

周神助牧師盼看到台灣校園大復興

84歲的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在眾多教會LINE群組,分享不同膚色和年齡的人們穿著「We Are All Charlie Kirk Now 」的照片,並寫下「神永遠得勝」、「遍地開花」和「美國轉向神的時刻」,鼓勵台灣教會和跨代信徒。

周牧師引用腓立比書一章20節鼓勵大家,「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期待在見主面前,看見台灣校園的大復興,求主在各級學校展開復興的運動,興起更多柯克、更多為真理發聲的青年拿細耳人!

南崁基督之家青年領袖寇乃迪傳道受訪時表示,近年來,台灣北部一群跨宗派青年牧者和信徒領袖,在北台灣共同推動「I MISSION校園復興運動」,並與南台灣的台南活水教會發起的「烽火行動」彼此連結,點燃校園復興、帶來青年復興運動。

陳培恩牧師參加 I MISSION校園復興特會。

在今年329歷史性的「TIME FOR TAIWAN」青年萬人凱道聚集,他們就一起服事,向眾人宣告「青年崛起、校園復興」。

寇傳道說,「I MISSION校園復興運動」鼓勵各級校園裡的基督徒,每天一起聚集為學校禱告。因為這時代的學生所面臨的各樣挑戰和屬靈爭戰,比他這一代更為頻繁和強烈。每天有相同信仰的同學一起禱告,經歷神的同在,支取從天父而來的智慧和應變能力,是接下來台灣興起10萬青年拿細耳人和校園復興運動非常關鍵的動力。

為校園禱告。(圖/桃青盟提供)

跟立場相同者對話 意見相左更須對話

在網路世代和世俗文化的拉扯中,教會該如何培育下一代領袖?寇乃迪傳道說,柯克能夠與和自己立場不同的群眾,特別是大學的年輕人,面對面進行辯論和對話,無論是針對信仰,還是公共事務議題,雖然彼此立場不同,依然願意溝通,這就是耶穌給門徒和世人的榜樣。

聖經中的耶穌,在三年半的時間裡,帶領門徒走遍各城各鄉傳福音也是如此。耶穌不是只跟接受他的人對話,也跟反對他的人,甚至敵對他的人對話。台灣和美國雖然國情不同,但教會的傳道人都渴望看到校園復興和青年崛起。除了結合志同道合且有相同信仰的夥伴,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之外,與立場相左的人們進行信仰和公共議題的對話,也相當重要。

如何陪伴校園年輕人走一里路?寇傳道建議,做青年和校園福音事工的傳道人和青年領袖,要從學青在國、高中的階段,就花時間陪伴和培訓,讓他們的生命品質、品格和信仰靈命的根基都能夠扎得深、扎得穩;等到他們進入大學、出了社會、進到職場,就能成為忠心、良善且有見識的青年信徒領袖,為主做見證,成為光成為鹽,帶出影響力和祝福。

青年崛起與校園復興。(圖/桃青盟提供)

柯克在18歲時創辦「美國轉捩點」,大衛在不到20歲就用5顆石頭一舉擊殺裝備精良的非力士人歌利亞,靠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每一天的預備。聖經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5節記載,面對看起來各方面都比大衛強大甚多的歌利亞,大衛可以毫無畏懼、不卑不亢地跟歌利亞對談:「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

現今台灣和美國的校園裡都有太多抵擋神的價值觀被傳播。然而,上帝藉著以弗所書六章14節勉勵每個校園工作者和正在求學的年輕信徒,「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他鼓勵每個在校青年,除了要在學校找到屬靈同伴,更要在教會和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屬靈遮蓋,這個人可以是你的父母、也可以是教會裡沒有血緣的「屬靈父親(母親)」。

寇乃迪說,他很感恩上帝給他極大的恩典在牧家成長,他的父親寇紹恩牧師給他的身教和言教,在他的人格與靈命養成,乃至於現在和與一群年齡相仿的跨宗派青年牧者,一同推動校園復興和青年崛起運動,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校園找同伴 教會找屬靈遮蓋

寇乃迪說,他和父親一樣,看到和公共事務相關的時事議題時,都會深入思考。父親鼓勵他「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他也這樣鼓勵自己所牧養的學青,無論是華人社會還是聖經記載的歷史,都可以「以古鑑今」,回應時下很多公共議題的論述,並且帶入生活當中。這也讓他在與校園年輕人進行對談時,就算彼此觀點不同,依然可以自在且真實地表達個人的想法,不會起衝突和傷害關係。

寇乃迪傳道說,他的爸爸寇牧師,年輕的時候擔任新聞主播,主持過電視金鐘獎,後來爸爸回應神的呼召,成為全職傳道人,除了牧養、培育教會裡的群羊之外,爸爸也在適當的時機,會透過代禱信、錄製短影音和製播電視節目來對公共議題,提出本於聖經真理的觀點跟眾人分享與對話。

寇傳道說,對話最可貴的,就是彼此都可以自在且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不是要辯到分出高下,更不是要在言語和行為上衝撞對方,造成關係破裂,甚至引起對方挾怨報復,這都不是耶穌給門徒示範的榜樣。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提醒我們「心裡柔和謙卑,學主的樣式」的重要性,領受從主而來的智慧,去分辨哪些是跟他人對談合適的場合、時機、話題和對象。

他舉例,不論在社群網路或公共場命,說話者與聽者常有不同的理解。雖然人人都能自由發表意見,但在開口之前,基督徒應先禱告:「主啊,這是你要我說的嗎?」因為分寸與智慧都來自上帝。

寇傳道提醒,言語可能造就人,也可能帶來困擾和傷害。年輕世代固然應該勇於表達,但不必急於用「對錯」去否定他人;更重要的是願意傾聽和對話。透過研究、了解和禱告,我們才能在合宜的場合,對合適的對象,用適合的方式表達。這就是上帝賜給每個基督徒的影響力,不可輕看。

相關新聞:柯克之死 警醒培養青年領袖的不易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