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詳
這場淬鍊,始於心痛的領悟。每一次的咳嗽,對L來說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重擊,對我而言,則是撕心裂肺的巨大哀傷。原本健步如飛、吃飯迅速的L,在化療後,一切都變慢了。「慢」,彷彿是一個鮮明的標記,宣告著生命節奏邁入慢板的階段。
L的「病床」放在家裡小和室,其實只是一張可調整成近乎平躺的超大沙發椅,和室離廁所很近,可是L走得很慢,大概要十幾秒才走得到。病,讓人失掉了原本的節奏。
原本吃飯不慢的L,現在吃飯也很慢,一頓飯,大概要花一小時。我是急性子的人,這些慢節奏,常弄得我很不適應。然而聖經上說:「他不喜悅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詩篇一四七篇10節)。這節經文暗示,如果我們放慢動作、生活的速度,是聖經所允許的。
看著L緩慢的動作,內心如同被一根根細針扎著,焦慮、煩躁與不耐煩的情緒交織,幾乎要將我淹沒。渴望回到過去那種快速、有活力的生活;渴望L能重新恢復往日的節奏。然而,這份焦慮,同時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麼?我所看重的,是L的健康與快樂,還是她能再次「跟上」世界的速度?
就在不斷揪心、軟弱、掙扎中,我想起了詩篇一四七篇10節,這節經文如同暮鼓晨鐘,猛然敲醒了我。它明白揭示著,我們所推崇的「快」並非神所喜悅的唯一標準。相反地,放慢動作、放緩生活節奏,在神的眼中,或許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快」與「慢」 不同的熬煉
在屬靈的道路上,「快」與「慢」也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
屬靈的「慢」,就像攀爬一座陡峭的山峰。我們必須扶著繩索,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沒有捷徑可言。這段旅程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性,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緩慢。然而,正是這份緩慢,讓我們有機會細細品味沿途的風景,感受神話語的力量,讓祂的愛滲透進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份「慢」中,可以學會謙卑、忍耐與信靠,淬鍊出如磐石般堅固的屬靈韌性。
然而,屬靈的「快」,則如同百米競賽,我們必須在瞬間爆發出全部力量,奮力向前衝刺。這種「快」,有時展現為我們在教會服事中的熱忱,在禱告中的迫切,或是在讀經中的渴慕。但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追求速度,卻忽略了內心的沉澱與反思,就容易陷入「囫圇吞棗」的困境。正如一些人讀經雖快,卻未能將神的話語內化於心;或是在服事中因追求效率,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這種盲目的快,最終可能讓我們錯失了與神更深層的交通。
在生活中,也常常上演著這樣的快與慢。快步疾走的人,儘管早早抵達目的地,卻錯過了沿途的曼妙景物;而那些拄著助行器、緩慢前行的人,雖然晚到,卻因著放慢腳步,飽覽了沿途的風光。這兩種生活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但它們卻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生命的價值,並非只由到達目的地的速度來衡量。
在「慢」中發掘生命的永恆價值
過去,我們或許習慣用成就、速度與活力來定義生命的價值。我們崇拜那些事業有成、充滿活力的人,並認為他們的人生是成功的典範。然而,當L的生命被病痛所限制,一舉一動竟是如此艱難時,我們被迫重新定義生命的意涵。
此刻,生命的勝利不再是完成多大的壯舉,而是能夠好好地吃下一口飯,慢慢咀嚼;生命的恩典,也不再是獲得多少榮耀,而是能夠平穩地呼吸。在這些微小、看似不起眼的日常中,我們看見了生命的本質與尊嚴。L咳起來、喘氣十分急促的時候,在旁邊的我,深深感覺能夠大大的、好好的吸一口氣,是多麼值得稱謝的恩典。
或許,這場病痛所帶來的「慢」,就是神為L與我安排的一場特別的屬靈旅程。它迫使我們卸下過往的價值觀,學會在緩慢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並在每一個微小的日常、每一次寸步的顛躓中,感受神愛的同在。以前不會為了能更正常的行走或奔躍而感恩,現在只要能夠大步向前,即已知足,謝謝主藉著「慢」,讓我學習一門在神學院通常不會開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