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聖經是基督信仰的根基,與其他宗教信仰最大不同在教導『界線』的觀念。」
在數所神學院兼任聖經教師的信望愛聖經網站執行長兼主編陳鳳翔表示,在這個日趨混亂、是非黑白不分的世界,問題往往來自於人的「跨界」,或沒有遵循聖經真理的界線,試圖控制他人。她強調,界線的終極標準就是上帝;我們必須常常回到祂面前,照著祂所設立的「界線」,以愛心和智慧行事,來彰顯神的榮耀。
陳鳳翔指出,「界線」的概念最早清楚出現在舊約聖經中。她引用出埃及記二十三章31節:「我要定你的境界,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從曠野直到大河。」土地疆界是上帝主權的標記。祂是創造主、全地的主,不僅為以色列人劃定土地範圍,也為其他民族界定疆域,因此以色列人也不能隨自意奪取他族的地業。申命記二章4-5節、二章9節和19節,都指出個人的土地也是上帝管理。
出埃及記十九章12-13節提到,西乃山因神顯現而成為聖域,不可越界,否則必須處死,顯示神聖不可侵犯。同樣,會幕與聖殿的設計也展現明確的界線:由外院到聖所、至聖所,每一層都有嚴格的分隔,彰顯神的聖潔。
基督信仰的根基在於「界線」
基督信仰的根基在於界線。她說,從創世記,上帝的創造,「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各種活物分類是很清楚的。其他宗教的「修行」目標是人要成佛、成仙。但是聖經教導,人就是人,人不可能成為神。基督徒讀經、禱告、敬拜,是為追求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讓我們的思想行為愈來愈像神。
創世記提到,人是按著神的形像所造,所以人要把裡面神的形像、樣式表現出來,以此來榮耀神。人有神的形像跟樣式,神派人去治理這地。人在地上做一些創新和管理的工作,然而,上帝的創造是「從無到有」,人的創新是「從有到有」。人的創新、管理或治理,彰顯神榮耀的形像。人的靈修目標,是彰顯神的榮耀,而不是使人變成神。
她說,其他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中,人「跨界」──變成不是人的東西,譬如變成鬼,或投胎變狗、豬等。在埃及神話中有獅身人面像,或是青蛙頭女人身體;古希臘神話中也有半人半獸的物種⋯⋯這些都是跨界,聖經一直在教導「各從其類」,人與神,人與各活物都是有界線,也是不同的。
神從十誡為人劃出生活界線
如何知道生活界線在哪裡?她說,全世界終極真理,出於上帝。祂在3500年前發布的舊約聖經中的「十誡」,其實是「十句話」,也是一種界線的釐清。十誡與「界線」的概念密切相關,整個十誡可以看作是上帝為祂的子民劃定的屬靈、倫理與社會界線。在神學上,十誡不僅規範行為,更是聖潔秩序的界線,保護人與上帝、與他人、與世界之間的正確關係。
陳鳳翔表示,前三句話「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記二十章3-5節),這是關於敬拜對象的界線。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的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奴僕、婢女、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出埃及記二十章8-10節),是關於時間的界線,工作六日休一日,讓我們知道工作界線在哪,擁有真正的自由。
耶穌從人心開始劃出行為界線
「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二十章13-17節)這都是舊約各種界線的規定。但是到了新約,耶穌從人的心裡劃出界線,比舊約規條更高一層,不是人眼睛看見或犯了淫亂才是犯罪,而是當人心中有了淫念就算犯姦淫。我們每天靈修,也是跟著耶穌的教導,先從心裡就開始劃出界線,知道是非標準。
她說,新約施洗約翰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悔改」源自希臘文,但是在舊約希伯來文,教導「你們要回轉」。「回轉」這個動詞,有一條路的概念,是連續的行為。譬如,一個人犯姦淫,不是馬上去做,一定是先有曖昧,然後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上姦淫,而不是馬上就行動。就像大衛看到拔示巴沐浴,若大衛當時心中就先劃出界線,或是即便看到無動於衷,也就沒事,而大衛之後知道拔示巴的丈夫是烏利亞,曾為大衛爭戰,是最親密的勇士,就不應再有下一步行動,但大衛又沒有劃出界線。
這件事情是上帝最不喜悅的,並且花很多篇幅記載,大衛如何一步一步地把烏利亞害死,而且一些士兵跟著烏利亞一起遇害。所以大衛從貪戀女色開始,到後來十句話全都犯了。「回轉」是要人趕快回到正確的路上,不要一直走向毀滅的路。
陳鳳翔也指出,有時候是非對錯在我們心裡是很清楚,但是當我們做出正確選擇時,可能要付上代價。譬如有些妻子嫁給先生後,婆婆會覺得媳婦應該要做家事,老公可以什麼都不用做,但媳婦就不以為然,甚至嗆婆婆。雙方都有各自的界線,但是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而不是對立。婆媳之間界線的設定不同,若媳婦也是全職工作,要知道婆婆的界線及自己的界線在哪裡,不是用互相傷害方式處理彼此觀念的不同。
基督信仰最特別的是強調彼此相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光是「恆久忍耐」就很不容易做到。但是,可以「用愛去跨界」。不管是在家庭或職場,雙方對於界線的認知不一樣也沒關係,只要有愛,就可以突破這些,如箴言十章12節所說:「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非真理部分跨過界線 用愛使人迴轉
在信仰中,神會給我們智慧,重點還是回到愛,但是,愛不是指界線可以模糊,而是我們清楚知道真理在哪裡,然後在非真理的界線部分,去多做一些事情,使對方回轉。不管舊約或新約,過去人犯了許多的罪、悖逆神,神都沒有毀滅或撇棄我們,祂也是跨過「界線」來拯救我們,我們也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陳鳳翔老師說,人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想當上帝,常會覺得別人侵入我們的界線,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侵入別人的界線而不自知。所以我們需要聖靈的提醒,知道自己也會有盲點,罪識感不足,若我們的罪識感夠強,那就是聖靈的工作,自然就不會去騷擾別人或者侵入別人的界線。每個人設定的界線,除了聖經真理是絕對的標準,有些非聖經真理的設定,可能每個人不一樣,最終還是要回到上帝面前,讓上帝當上帝,人不要當上帝或想要去控制別人,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才不會彼此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