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教會篇】守住界線才守住呼召 牧者事奉與家庭的平衡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賴秋薰 追蹤
楊駿韜傳道。(圓圖/受訪者提供)

【特約記者賴秋薰/採訪報導】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界線」(Boundary)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視。從職場到家庭,從人際互動到個人心靈,清楚的界線不僅能幫助人建立秩序,也能維護身心健康。然而,對於身處事奉前線的牧者而言,界線卻往往是最難拿捏的一環。「因為牧者的角色,幾乎涵蓋了所有人的期待」,信友堂楊駿韜傳道接受專訪時直言。

教會文化和社會氛圍長期塑造出一種錯誤印象:牧者應該全年無休、隨時待命,甚至以犧牲家庭與個人生活為代價,來成全「事奉」。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符合聖經原則嗎?

楊駿韜傳道。(圖/受訪者提供)

聖經原則提醒24小時待命的迷思

楊駿韜傳道回顧自己投入事奉初期,對「界線」的體會是隨著經驗逐漸成熟的。他指出,要建立健康的界線,必須先有「清楚的原則」作為依據,否則行為就容易流於任意,甚至給人搖擺不定的印象。

多數人對牧者懷有「24小時待命」的期待。深夜的醫院探訪、突如其來的事工會議、臨時的牧養需求,牧者似乎隨時都應該放下一切立即回應。「在許多教會的文化中,牧者幾乎等同於拋家棄子的奉獻。」楊傳道觀察,這樣的觀念不僅出現在台灣,也存在於美國等地的教會傳統中。

「但這並不是聖經給牧者的原則。」楊傳道嚴肅地指出,即使牧者本人能承受高強度的付出,家庭卻常因此被忽略,孩子習慣了父親總是用餐到一半就匆忙離席,甚至失去了親子互動的時間。他引用提摩太前書第三章和提多書第一章,提醒牧者若無法管理好家庭,就無法牧養神的家。「聖經看重家庭的管理,牧者不能以犧牲家庭作為事奉的代價。」

多重呼召的平衡 不能犧牲任一角色

面對這種張力,楊傳道提出「多重呼召並存」的觀點。他指出,牧者的確需要全心委身於神,但同時也領受了其他重要的呼召: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甚至作為一名普通的基督徒。「每一個角色都有其重要性,不能任意被犧牲。」他解釋,雖然在次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神所賦予的每個呼召都具備不可取代的價值。牧者若因專注於教會工作而忽視了妻子的需要、孩子的成長,等於在扭曲神原本設立的次序。

然而,實際操作卻充滿挑戰,許多教會的運作文化,仍普遍傳遞「家庭可以被犧牲」的訊息,這種壓力不僅來自於教會領袖,也來自會友的期待。「牧者常常感受到從上而下、從下而上的雙重壓力」,楊傳道說。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牧者自小在這樣的文化中成長,已經不自覺地延續錯誤的模式。「以前的人怎麼做,後來的人就跟著照做。」他直言,雖然聖經清楚教導要照顧家庭,但要真正落實在教會文化與實踐中,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邊界感是屬靈的智慧與見證

界線不是冰冷的規範,而是一種屬靈的智慧。它提醒人,我們有限,因此需要倚靠神來分辨何時該說「是」,何時該說「不」。當牧者能守住家庭,信徒能彼此服事,教會才能展現出一種不倚賴人的過度勞苦,而是扎根於神恩典的共同體形象。

真正的事奉,並不是燃燒殆盡,而是在神所設立的秩序裡持守喜樂。真正的人際關係,也不是滿足自我,而是學習放下,去成全他人。這樣的界線,不是把人隔開,而是讓愛更純淨、更自由。在一個界線常被模糊的時代,能夠清楚分辨、按著真理行走,本身就是一種見證,或許這正是教會今天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活動與付出,而是更多來自神心意的秩序與平安。

相關新聞:邊界感:信仰中的界線智慧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