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職場篇】邊界感不是拒絕,而是尊重 從公司經營到教會牧養的平衡功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陳秀雯 追蹤
吳孟玲律師。(圓圖)

【特約記者陳秀雯/採訪報導】身為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同時又在教會承擔眾多服事,吳孟玲律師的生活,總是在「專業」與「信仰」兩個場域之間穿梭。她以天生的熱情和敏銳的同理心,深受當事人與弟兄姊妹的信任,但這份「火熱」有時也讓她面臨挑戰──過度的付出反而讓自己失去平衡。經過多年的學習,她逐漸明白:邊界感不是拒絕,而是尊重;不是推開,而是成全。

她強調,能同時承擔律所經營與教會事奉,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因神為她預備了合一的團隊——既有律所同工,也有教會同工,大家同心分工,讓她能事半功倍。而照著來自神創造的系統,團隊的運作,讓她體認到邊界感的重要性,不是各自築高牆創造距離感,而是交給神來感動。

吳孟玲律師。

在律所與神國之間的優先順序

身為訴訟律師,她習慣親力親為。「我說了就算」,幾乎是專業直覺。但在教會牧者提醒下,她逐漸明白:「最厲害的領袖,不是事事親力親為,而是能建立系統,讓團隊持續運作。」

她學會把年輕同工訓練成領袖,不論在律所或教會,都能自主運作。「放手」成為她生命中的新功課,也讓她有更多空間專注在帶領與陪伴。而支持著團隊有效運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彼此都是成熟的基督徒,很懂得建立邊界感。

「沒有邊界感,就沒有尊重。」吳孟玲直言,不論職場、婚姻、教會,邊界感都是健康關係的基礎。她區分「邊界感」與「距離感」的差別:

「邊界感是一種尊重彼此的智慧,而距離感則是疏離與冷漠。前者能建立信任,後者只會帶來隔閡。」

在律所,她尊重時間與專業界線;在教會,她則學會保護自己,避免陷入「馬大式的忙碌」,而失去心靈的平安。這其實也是透過很長時間的學習,在經過許多傷害和失去自我,甚至想辭去服事工作之後,才在傾聽神之後學習到的功課。

天性熱情 火熱帶來的挑戰

吳孟玲坦言,自己天性熱情,信主後更是火熱追求,幾乎「有求必應」。然而,這份熱情有時帶來傷害。

「羊群常覺得你應該隨時都在,他們的一百件要求中,只要有幾件沒做到,就會失望甚至抱怨。」她回憶,自己曾因過度承擔而筋疲力竭,甚至心靈受傷。

這樣的經歷讓她體會到:服事若失去邊界,不僅讓自己耗竭,也讓彼此陷入錯誤期待。

面對這些張力,她開始學習「凡事禱告」。

「我很容易因著熱情急著回應,但神提醒我,要先停下來禱告,等候祂的帶領」,吳孟玲說。

當她放慢腳步,把需求帶到神面前,常常會有更合宜的方式出現,也避免了許多急躁決定帶來的誤會。

這樣的節奏調整,不僅幫助她守住內心的平安,也讓她能在服事中持續喜樂,而非疲累。

清楚溝通界線 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

除了禱告,她也學會「先把邊界說清楚」。

「我會直接告訴對方,我是一個邊界感很強的人,什麼可以、什麼不行,事先講清楚,就不會造成誤會或過度期待。」

她舉例,在輔導姊妹時,會先表明自己不是她們生命的唯一倚靠,而是會引導她們依靠神,並與團隊一起陪伴。「這樣,她們就不會過度依賴我,彼此也能保護不受傷。」

吳孟玲以婚姻案件見長。當女性當事人面臨離婚抉擇,她不會直接給答案,而是陪伴她們禱告,並邀請進入教會小組。

「很多人帶著離婚的想法來,但走完小組、經歷神的醫治後,不一定真的離婚。」透過團隊,她讓姊妹們彼此扶持,而非單單依附在她身上。這樣的設計,不僅保護她自己,也讓每個人能在群體中成長。

回顧信仰歷程,她笑言:「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公主,但神要我學的卻是僕人。」順服與謙卑,是她在教會中最深的功課。

「神總是問我:『你愛我嗎?愛我就牧養我的羊。』這句話一次次打敗我的傲嬌,提醒我不是要追求人的掌聲,而是活出僕人的樣式。」原以為為了邊界感而築起的高牆,往往再度會被神的感動打破,再次降伏。

找到平衡 在尊重中活出自由

從律所經營到教會牧養,從婚姻案件輔導到小組帶領,吳孟玲的見證彰顯一種智慧:在熱情與邊界之間找到平衡,在尊重中活出自由。

她分享:「人生很多事是必須做,但若能在神裡面,把必須做的事變成甘心樂意,就會越做越喜樂。」這份見證,不僅是她職場的生命寫照,也是信仰中持續的操練與恩典。

相關新聞:邊界感:信仰中的界線智慧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