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使徒保羅的名言:「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哥林多前書九章22節),這句話提醒宣教士,要「入境隨俗」。然而,這條看似簡單的原則,在跨文化宣教現場,卻充滿了挑戰與兩難。跨文化宣教不僅僅是分享福音,更是學習在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中,如何拿捏與建立關係的界線。
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宣教士金克宜受訪時表示,宣教的首要任務是建立關係,因為在尚未贏得他人的信任與接納前,很難向對方開口談真理。正如路加福音九章48節所說:「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這段經文提醒,當我們還沒有贏得別人的信任之前,很難談真理;除非等到對方願意接待我們,接納我們,把我們當成朋友,才比較容易真的打開耳朵、聽見我們要講的話,才能跨越彼此的界線。
她說,宣教,最簡單的是,我們會先跟對方打招呼。不同文化間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華人古時候的抱拳,現今國際通用的握手,菲律賓人揚眉毛、抬下巴、泰國人合掌⋯⋯這些行為無關乎真理,但卻是表達善意、打破隔閡的第一步。我們需要學會放寬自己的界線,願意走出去,用對方習慣的方式來建立連結。如果連這最基本、不涉及真理的善意都無法表達,後續的福音工作將難以展開。
「入境隨俗」懂得真理「界線」拿捏
然而,當「入境隨俗」與真理原則發生衝突時,「界線」的拿捏便顯得至關重要。金宣教士舉了一個早期部落的例子,酋長為了表達對宣教士的熱情,想將自己的妻子讓給對方一兩天,作為「好朋友」的禮物。這位宣教士卻因不接受酋長的禮物,在語言不流利,沒有表達清楚情況,不僅冒犯部落文化,酋長也覺得被羞辱,宣教士因而遇難。宣教士還沒開始開口分享福音,就因為文化差異誤解而喪失生命,實在非常可惜。
在宣教現場,光是表達或接受善意,都可能伴隨挑戰,甚至關乎生命安全或者跟真理的堅持。金宣教士分享她在菲律賓服事的經歷:當地部落極重視「分享」,認為財物並非完全屬於個人。若鄰居饑餓,可以隨時來擠羊奶或宰雞果腹。
這讓當地人困惑──宣教士沒有田地也不打獵,如何生存?於是他們認為宣教士的物資一定更多。宣教家庭雖常帶物資與人分享,但村民難以分辨哪些是自家所需,哪些是用來分送的,時常造成張力。她也掙扎如何一方面實踐分享,另一方面又確保家人的基本所需。
保羅所說的「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在這裡格外複雜。這不只是「要或不要」的選擇,而是如何在尊重文化與照顧家庭間取得平衡,這需要極大的智慧。
戰亂現場 宣教士只能陪伴聆聽、代禱
金宣教士回憶,幾年前,她所在的東南亞禾場爆發內戰,許多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基督徒之間也出現分歧:有人主張「為執政掌權者禱告」,也有人認為,「目前的執政者明明就是邪惡的力量,對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虐殺。百姓應該起來反抗」。雙方好像都有聖經根據,卻使宣教士更難自處。身為外來者,他們既無力改變局勢, 甚至連自保都艱難;能做的,往往只有聆聽與代禱。
她坦言,面對受創的百姓,很難開口勸說「要愛鄰舍、愛仇敵」,因為有些人正是被鄰舍所害。雅各書二章16節提醒我們,不可只用言語安慰卻缺乏實際行動。但在戰亂中,宣教士能做的選擇並不多:是保護百姓?安撫心靈?還是與他們一同咒罵政府? 這些都是極為真實的掙扎。
金宣教士指出,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真理的界線固然很清楚,但在文化處境中,宣教士如何畫出界線,其實很困難。原本宣教士面對福音對象,意志上說要「捨己」,其實就是要把「界線」交出去。但是,當宣教士面對很多為難的狀況,發現自己根本無能為力,盡力捨己還是有侷限。
宣教士房外小籬笆反成拒絕的高牆
有時候,宣教士的挫敗並非來自重大的文化或真理衝突,而是源於看似無關緊要的生活小事。金宣教士分享,曾有一位宣教士在村莊裡蓋了一間小竹屋,因為喜歡種植花草,就在房子外圍了一道小籬笆,沒想到卻嚴重踩到當地文化的底線。
在當地人的眼中,沒有人會為自己的房子圍上籬笆。這個小小的籬笆,彷彿像大聲公,成了「這是我的,你不要進來」的宣示,如一道高牆將宣教士與村民隔開,拒絕村裡的人。這與宣教士想要融入村裡、與人打成一片的初衷大相逕庭。
金宣教士表示,在同文化、同群體中,對於「界線」的理解,比較一致,甚至有時候,有些人「很會讀空氣」,「沒有講出口的界線,他們也可以理解」。但若去到不同的文化族群當中,這些生活小事,卻可能被對方解讀為嚴重的拒絕。這需要宣教士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與耐心,不斷地觀察、學習、同理與修正,容許自己犯錯,也容許自己被誤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互相理解的關係。
放寬界線 充滿挑戰與學習的道路
她說,跨文化宣教是一條充滿挑戰與學習的道路。為了福音,常需要放寬自己的邊界感,只要不違背真理,就願意「在什麼人當中,就做什麼人」。
馬偕的名言「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常被引用,但她提醒,如果沒有適當的「界線」,盲目的燃燒往往只會徒勞無功。最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需要聖靈的引導,賜下智慧,好讓我們能做出合宜的回應。人會犯錯,但上帝絕不會錯。
我們必須不斷禱告,求聖靈幫助,在每一個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
金宣教士強調,宣教是一段帶著謙卑的心,與上帝同工、參與祂救贖計畫的旅程。願上帝幫助每一位有心投身長期宣教的工人,能在不違背真理的範圍裡,既有原則也懂捨己,放寬界線去愛人,並將一切結果交託給主。因為祂是那位設計界線,也打破界線,並重新定義界線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