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教師:AI無法取代的光與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金國生(長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新學期伊始,校園面臨嚴重空缺。據報導,全台中小學仍缺數百名專任教師,連代理教師也缺超過千人,師資短缺成為普遍現象。當今做老師,已不是浪漫的理想,而是一門艱辛而需要韌性的志業。

教師成為需要韌性的志業
師資不足的原因多元,家長因素常被視為主要之一。自〈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後,投訴案件顯著攀升,約八成案情會啟動調查,因而讓學校行政負擔沉重。辦學工作常被迫變成處理投訴案件,調查、回覆、檢討報告接踵而來。

為了避免被投訴,教師易走向「防禦式教學」,減少批評學生行為、降低課業要求、對學生寬容讓步,務求降低投訴風險。有老師自嘲地說:「凡情緒容易波動、不擅溝通、不願接受批評、缺乏彈性者,大概無法勝任教師工作」。言下之意,現今教師面對的管教挑戰高,需要強大的「免疫力」才能走下去。

疲憊挫折時被這句話提醒
筆者在大學任教,也曾遭遇家長投訴。當年我主辦本校與香港城市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合作的六週聯合暑期學校,做法很有趣,三校各自選派學生去他校混合編班,也各自在三地同步舉辦,課程包含專題實作、企業參訪與競賽,藉此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學生只須自付機票,免學費與住宿。舉香港為例,光住宿就能幫學生省下不少錢。

此案立意雖好,卻也背負繁重的招生、師資、排課與簽證等行政負荷。赴港學生簽證需由城大代為向入境事務處申請,程序冗長,直到出發前兩週仍未核發,於是我向學生說明可能會延期。某位不滿家長因此向學校投訴,指責事務籌劃不周,延期會影響之後的家庭旅遊安排。家長認為暑期學校是學生的福利,強調權益受損,卻不了解促成這樣的專案,需要付出多少心力奔波。學生最終及時獲得簽證,並未延誤。當時我一邊處理辦學業務,一邊寫檢討報告,心中疲憊又挫折。

許多校園投訴案件,源自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與焦慮。潛意識裡把孩子的表現視為自我價值的延伸,因而過度關注。當現實與期待不合時,就會透過投訴尋求控制感。在這種心態下,學生被視作「顧客」,教師淪為「服務提供者」,師生關係因此變得緊繃對立。

我對於遭投訴耿耿於懷,為何做了好事而家長不感謝?禱告中,出現提摩太前書一章12節:「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主的話語提醒我,人的本質本來就不容易感恩,我眼中看到少數人不感謝,卻忘了此案還有許多同仁幫助、多數學生及家長支持才能促成,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其實忠心服事的態度才是上帝所看重的。

關懷陪伴學生度過家中陰霾
踏入AI時代,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變。確實,有些教學功能可能被Al技術取代。然而,教師以生命示範的關懷,在困境中不離不棄的陪伴,以及對學生價值觀與人際關係的引導,這些都不是任何演算法所能複製的。

箴言二十二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此言揭示教育的深遠影響,老師的身教尤能塑造學生一生。

某天,一名大四專題生沮喪的告訴我,他的父親被診斷出鼻咽癌,病情不輕。那份親子情深,讓原本開朗的臉龐瞬間變得沉重無助。我問他是否願意讓我為他父親禱告?雖然他家有道教背景,他仍然希望我能幫忙代禱。自那時起,我每天為他父親祈禱,時常傳鼓勵的話語與抗癌資訊,陪伴他度過這段困難時光。

幾個月後,學生帶來一份讓我深受感動的禮物,那是一張立體卡片,他的父親用瓦楞紙一片片黏合、層層堆疊,細心裝飾以彩繩、紙籐與緞帶,卡片內寫滿了感謝的文字,連盛裝卡片的紙盒亦是手工製作。他的父親手藝精巧,難以想像,在病痛與療程的空隙裡,他仍然抽出時間親手做出這一切,那份用手工傳達的情感,帶給我說不出的悸動。學生說,全家很感謝我的代禱與陪伴,是那些心意幫助他們度過陰霾。回想起來,學生在意的不是老師課堂上堆砌的高深知識,而是老師是否在學生需要時願意關懷陪伴。

教師是一盞盞微小明亮的燈
馬太福音五章14–16節:「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城」原文意思是城市,而非城堡。城市是許多建築物與人群集中的地方,象徵集體的見證會更加發揮光的功能。「斗」是一種木製量穀器,用來量取穀物,象徵生活中的掛慮。燈放在斗底下,意思是被掛慮遮蔽了亮光。城造在山上要被眾人看見,燈要放在燈臺上,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後人評論著名的英國女宣教士學院校長佛羅倫斯·阿爾紹恩(Florence Allshorn),當阿爾紹恩需責備學生時,她會毫不遲疑地這樣做,但也總不忘同時用她的臂彎環抱學生。如果老師所給予學生的勸誡不是出於怒氣、批評、傷害,而是出於愛心,一定會產生效力。

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困境,教師們是一盞盞微小卻明亮的燈。許多時候,默默澆灌不被看見,但光終將穿透黑暗,滋養出影響學生一生的能量。無論是懷抱理想、剛踏入校門的年輕教師,或是在講台上已默默耕耘多年的資深師長,若仍記得那份被呼召的初心,齊心發光,會結出遍地美好果實。細細品味,你會在每一堂課、每一個陪伴瞬間,再次遇見那來自上帝的美好呼召。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