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別把財務小確幸花光 理財顧問李恩雨:以「撒種」觀念善用 發揮超越原本價值的效益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圖/Pexels by Pixabay)、李恩雨。(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普發現金一萬元可望近期施行,總統日前也宣示月薪五萬以下明年免繳稅,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李恩雨弟兄表示,無論額外的收入或減少的支出,對於個人或家庭理財都可有所幫助;最重要的是若能以「撒種」的智慧妥善運用,將更能發揮超越其原本價值的效益。

政府的補貼或減稅政策,對於不同財務狀況的家庭,意義不盡相同,李恩雨弟兄受訪時說,對經濟緊迫的族群,普發現金可能如「及時雨」,解決眼前的生活需求,發揮緊急救助的效果;對於財務相對穩健的族群,就比較像錦上添花,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意識的善用它。

李恩雨。(圖/受訪者提供)

財務「小確幸」若無規劃容易花掉

李恩雨弟兄表示,其實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有時會有這種財務上的「小確幸」,像是紅包或是其他的恩典祝福,年終盤點時會發現收入比預期的多,不過有時也會驚覺,支出也相對提高、超過預算,如果收支管理不佳,這些突如其來的收入很容易就花掉了。

無論是領到普發現金或是因為減稅而減少支出,李恩雨建議,不妨以「撒種」的觀念來運用,例如儲蓄投資、投入退休基金、子女教育基金、家庭購物金、買車基金等,加速完成自己的財務計畫;或是奉獻宣教、教會事工或建堂基金等;或是投資自己,上課、買書、考證照等,特別是青年族群,更有必要充實自己;或是思想如何發揮更美好的價值,像是請牧者、請小組員吃頓飯,其中的愛與祝福就遠遠超過金錢本身的價值。

李恩雨說,政府編列預算補貼或減稅的政策,對於經濟、社會、政治都可能有所影響,例如預算赤字擴大或是刺激消費反助長通膨,若政府配套措施得宜,未必會有太大負面影響;而稅收減少則需長期才能顯出其後續影響層面,是否資源分配變化而排擠社福或其他預算等,需要視政治決策考量。

高低薪因人而異 但都要財務規劃

賴總統宣示月入五萬元以下免稅,有些人覺得很有感,但也有人發現,原來自己是屬於那收入太低的族群而免繳稅,反而更感焦慮。

李恩雨說,月薪五萬以下是否算低薪因人而異,人們更在意的是同儕的狀況。他遇過知名大學財經系畢業的高材生,年收入140萬元還是覺得焦慮,因為看到同學的發展更好。因此他認為,不論收入多少,都無須為自己貼上「低薪」的標籤,而是評估自己的生活開銷、收支狀況、財務目標,學習建立個人的理財藍圖,不要流於人云亦云的比較或是資訊焦慮。特別是青年族群,他建議減少社群軟體無謂的使用,投資更多時間在提升自己、增加人脈連結,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或收入增加,會有更正向的幫助。

李恩雨建議弟兄姊妹,先全面盤點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況,包括有形的資產如現金、存款、投資、保單、房地產及勞保勞退等政府資源,以及無形資產如時間、體力、健康等。例如有些人覺得戶頭現金不多,但其實許多已投入保單或房地產,透過盤點可以檢視資產分布是否適當,像是保費支出過高就檢視有沒有買在刀口上?是否險種錯誤?保險需求有無改變?然後進行微調。

先盤點資產負債 調整改變

他建議,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理財計畫,並設定目標、盤點財務現況,進一步進行調整。如果盤點後發現,支出已經無法再撙節,或是已經沒有娛樂支出都還存不到錢,就要設法開源來增加儲蓄,像是尋求升遷加薪的機會,或評估轉職的需要,或是單薪家庭需要轉化為雙薪,也有人開啟斜槓或兼職。

例如他曾服務過的一位案例,原本在非營利機構任職,經過協助建立理財計畫後發現,以現職有限薪水可能無法達成目標,就在禱告尋求後轉職。

消費掌握原則 累積人力資產

李恩雨認為,不單是思考收入如何增加,更可以考量如何發揮自己的恩賜才幹、如何結合教會弟兄姊妹,如何對福音、對教會都有益處;有些專長一開始只是興趣,在結合服事後成為很棒的機會跟起步,當愈做愈好時,對於未來增加兼職收入,都有幫助。

例如有人善於設計文創杯子、教會內有其他人擅長行銷,就可以結盟合作彼此幫助;也有喜歡烘焙的姊妹,原本只是做糕點請弟兄姊妹吃,結果大受好評,有人開始訂購,後來教會活動也委請她製作或購買給非基督徒朋友,成為福音預工的一部分;也有原住民姊妹,原來在教會課程教手作編織,後來受邀到別的教會及單位授課;還有弟兄有籃球隊經驗,不僅結合教會青年事工,每年暑假還開辦籃球夏令營。

李恩雨表示,理想的財務結構,應該是生活必要支出、品味娛樂支出與奉獻占五到六成、儲蓄與投資占三成、保障型保險占一成。在現代消費主義的社會,如何決定支出合宜與否?他建議可以檢視,這項支出有沒有幫助全人生命更加健康?

例如健身房運動有助身體健康、家庭旅遊可以增進家人感情、偶爾享受美食讓心情愉悅,就是值得的;但如果是攀比出國、或是無節制狂吃大餐而導致財務窘困,就需要調整;而有些青壯年離鄉背井工作,租屋就占掉收入五成以上,長遠之計就是趁著年輕累積自己的人力資產,為未來提高收入作準備。

相關新聞:金錢好管家 如何看待「利多」或「利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