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加上明年月薪5萬以下免稅,預估台灣四、五成的人民受惠。這些「利多」政策,對社會大眾有多少幫助?在物價不斷上漲的今日,上帝賦予神百姓金錢好管家的使命,除了撙節開支,如何使財務最大化,將神賜的五千兩、兩千兩或一千兩,成為祝福?
普發現金對社會產生效應如何?經濟部長龔明鑫說明,理論上以普發6, 000元的比率來估算,普發1萬元應該可以帶動0.5%,但實際還是得看替代性消費跟錢被存下來的比率,才能知道最後的影響;未來如果可以搭配會展產業、演唱會產業、運動賽事、促進觀光等非日常消費,相信帶動的效果會比過去更好。
但也有學者持不同觀點,認為一次性短暫刺激,中低所得者或許會因現金發放帶來所得增加,稍微緩解生活壓力;但對中高所得者而言,只是將既定消費用政府發放的錢來支應,刺激效果有限。
冠冕真道理財協會執行長楊明城表示,不論是普發現金1萬或收入5萬元以下免稅,基本上都是解決國家稅收超收的問題。政府會有收入和支出的預算;就像一般家庭一樣。他常教導弟兄姊妹,若要解決自己或家庭財務問題,一定要先記帳,知道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還要做預算。這次政府稅收超出預期,帳面上大家都很清楚,一定會有聲音反映,這些多收的錢該怎麼辦?自然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最後採用普發現金1萬元,把錢退還給人民。對於明年月收入5萬元免稅,也是針對過去超收,明年改為少收,解決可能超收的問題。
解決超收稅兩大利多
他認為,普發現金1萬元,對百姓而言是突然增加的收入。若一家四口,就多了4萬元。大家一下子錢變多了;另外要探討的是,月收入5萬以下免稅,實際上是降低支出,因為,原本要繳的稅,不必納稅了。所以,兩個政策利多,無論是增加收入或降低支出,對家庭都是好事,大家都樂觀其成。
雖然這個議題,都是在解決政府超收稅的問題,但他認為,台灣的經濟問題不是在稅賦超收,最根本的問題,是貧富差距,才是現今台灣爭議最大問題。當然,這不僅是台灣,也是全球普遍性的問題。
現今資本主義盛行,是屬於金融資本主義,與過去工業資本主義不一樣,就是用我們的錢賺錢。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寫過《M型社會》一書,談的是社會貧富差距兩級化,中產階級消失的問題。少部分有能力的中產階級去創業,最後成為企業家,成為M型有錢的一端;但糟糕的是,更多一般的中產階級陷到低收入,因此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資產分布變成兩級化,有錢的人變得非常有錢,另外很多人就變得沒錢。
資產分布兩極化社會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也在探討目前 21 世紀出現資本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的問題。資本報酬率指的是,用錢賺錢所得的報酬,大於經濟成長率,譬如經濟成長率是5%,實際上個人的錢可以另作投資賺到7%。如果資本的報酬率大於經濟增長率,這將導致財富集中和經濟不穩定。
《M型社會》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都在談現今存在的問題。人們都希望「財務自由」,指的是個人擁有足夠的資產所產生的被動收入,足以支付所有日常開銷;進而能夠自由選擇工作或生活,而不必為了金錢而工作。若希望能「財務自由」,就要想辦法把資金變多,然後用資金賺錢,就可以不用工作。
另外,《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也影響很多人。書中對比了「窮爸爸」的傳統觀念(努力讀書、找份好工作,穩定領薪)與「富爸爸」的創新思維(讓錢為自己工作,積累資產以獲得被動收入),鼓勵建立富人思維,提倡現金流的概念,讓錢為他們工作,並指導他們通過各種投資、擁有企業等,把錢累積起來,用錢賺錢;這其實都伴隨著風險,而且專注在「賺錢」一事,就會花很多心思在上面,心也會起伏不定。
他說,無論是普發現金1萬或月收入5萬以下免稅,都沒有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台灣主要是工資成長緩慢,到一個程度,低於通貨膨脹,人民就非常有感。雖然薪水可能調漲了3%,但是通膨漲5%,物價大幅上漲,還是有錢愈來愈少的感覺,因為開銷相對提高。台灣的房價一直飆升,使得現在年輕人對購屋已經不再存有幻想;原本擁有自己的家,確實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安定感。所以,當工資成長緩慢,低於通貨膨脹,又遠低於房價成長速度,大家就會覺得錢愈用愈薄。
薪水漲物價漲更多
馬太福音二十三章23節:「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這段經文主要強調公義和憐憫。如何降低貧富差距,才是政府應該努力的地方。
工作需思考四問題
大環境存在的問題無法馬上改變,基督徒能做的是先從自己解決,最終是想辦法「增加收入、降低支出」,對於投資的工具屬性,最好選擇具有穩定報酬,又沒有高風險。他提到,工作當中要思考的四個問題:
一、工作能「適性」。台灣這些年來,大部分輕人會去思考什麼是適性工作,變得很重要。而不是看哪些產業收入很高,本身可能並不適合,但是為了將來有好的收入,因此去做那個工作或去讀相關科系。
二、工作要「勤奮」。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努力勤奮。聖經也是鼓勵我們要勤奮。
三、聰明的工作。除了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不侷限於工作本分,還要建立一些能力,能幫助本身工作有更好的開展。
四、品格。無論對個人、對企業,都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品格上出問題,可能是被試探誘惑,把公司資金挪走等等,最終導致工作的失敗或者人生的失敗,使他所服務的企業也造成很大的損害,這類案例非常多。楊明城認為,這些都是教會可以教導年輕人的部分,使他們的能力提升。
普發現金1萬元,身上多出一些錢,應該如何運用?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是多出來的,比較不會珍惜,很快就會花掉,但也有些人會存起來。若經濟情況較好的人,可能就會奉獻出去。尤其現在很多機構缺乏盈利,他們是靠募款營運,楊明城鼓勵大家不管是十一奉獻或整筆奉獻,請將這筆原本不屬於自己收入預算中的金錢,奉獻出去祝福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