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IAA東京年會即將上場】台日教會同行開啟新篇章 IAA講員呂桔誠:謙卑服事 持續發揮影響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呂桔誠(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隨著世界經濟重心東移,台灣從過去、現在到未來,能量在哪裡?又具有何影響力?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呂桔誠受訪時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製造的晶片讓全世界產業發展及人類福祉受惠,然而,倘若沒有日本、德國所供應的材料,荷蘭、日本所提供的設備,及美國持續開拓的尖端應用,台灣恐無法成就領先全球的半導體製造產業。這是國際分工與合作的結果,台灣有此成就,必須保持謙卑,才能持續發揮影響力;當前半導體成已為各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更被各國視為戰略產業,相對也為台灣帶來挑戰。

亞洲論壇影響力年會將在東京召開。身為講員之一的呂桔誠表示,我們不應假設「日本教會發展動能薄弱,而以指導者自居要幫助他們」,我們應深入了解日本教會的文化與基督徒的內斂,並體會尊重其表達信仰的方式。他認為,各國的教會和基督徒都需要謙卑,順服主的權柄,彼此尊重,彼此幫補,如同主教導我們的禱告:「願你的國將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互動中相互震盪相互影響,創造新局,使眾人蒙福。正如詩歌〈藉我賜恩福〉所傳達,教會和基督徒都能「藉我賜恩福」共同努力、一起成長,在亞洲、在世界發揮影響。

呂桔誠(圖/受訪者提供)

從台灣歷史軌跡 一直受到國際化影響

呂桔誠談到台灣歷史指出,1543 年,葡萄牙人航海經過台灣,見島嶼美麗,因此稱之為「Ilha 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之島)。1624 年荷蘭人統治台灣,透國跨國企業「荷屬東印度公司」發展貿易,當時東印度公司亞州總部設在印尼,由印尼延伸至菲律賓、台灣,再北上到日本,建立重要的商業路徑。荷蘭人在台推動糖業與稻米生產,並鼓勵漢人渡海來台開墾。後來明朝鄭成功率軍擊敗荷蘭人,建立漢人政權。

1895年,清廷在甲午戰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讓給日本,台灣成為日本國土。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視台灣為國土的延伸,積極推動現代化基礎建設,包括交通、水利、農業、電力、金融、醫療、教育等,為台灣發展奠定基礎。 呂桔誠表示,由於台灣天然資源有限,二次戰後發展出特殊的經濟模式,即「進口資源—加工製造—出口成品」。直到今日 ICT(資訊與通訊科技)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皆採此模式:台灣進口資源含原料及必要設備,再透過智慧加工製造、創造附加價值,成為中間或終端品出口。

台灣半導體需日本、德國原料和荷蘭設備

他指出,今日台灣半導體產業製造技術領先全世界,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超過60%,其中高階晶片製造市占率更高達 90%以上,AI 晶片製造則接近99%。然而,台灣仍高度仰賴進口材料與設備:45%原料來自日本,德國與新加坡分別占8%和6%;進口設備則以荷蘭占32%、日本25%、新加坡12%、美國11%為主。台灣憑藉人才與智慧,整合創造出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聚落,無論在產量、產值或精密度上均居世界第一。這一成就始於 1970 年代政府主導引進先進科技,從海外延攬留美專業高科技人才,邀請他們返台加入新創產業,又積極掌握1980年代中期美國壓抑日本半導體產業產生的機會之窗,積極發展,如今形成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聚落,尤其在晶圓代工領域領導全球。

呂桔誠說,從400年的歷史來看,台灣的生存與發展,一路都在「國際化」的氛圍中成長;如今出口佔台灣的GDP逾70%。他表示,台灣在國際的影響力,除科技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發展,還有對中低附加價值產品的投資,近年來台商進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領導國經協會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發展

他表示,現今全球面對川普關稅2.0的挑戰,在可見的未來我們必須視為一個新常態,有效應對。他受命主持國際經濟合作協會,主要為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發展,促進自由企業和市場經濟繁榮,在國內外營造有利工商界之環境;並在經濟和法律領域裡,以有效的行動促進國際貿易及投資的發展,如制定有關銀行、貿易、貨運、商務仲裁等方面的規則和條款,協助解決國際貿易中出現的爭議和糾紛。

他接任理事長後國經協會已重新定義經濟合作範疇,涵蓋貿易、投資、金融、科技、能源、供應鏈韌性、資通訊安全、醫療、智慧農業、文化、教育等,凡能創造經濟價值之活動均屬合作範疇。現今世界各國都希望台灣高科技前往投資設廠。台積電早先到亞利桑那州,當時他在台銀擔任董事長,台銀就在鳳凰城設辦事處;台積電去日本熊本,台銀也去熊本附近之福岡設辦事處。現在台積電正在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設廠,台銀早先在法蘭克福設立據點。

外籍移工、學生、工作人員 都在國際化

呂桔誠指出,台灣的另一種型態的國際化是外籍移工來台。早期他們多從事辛苦的勞力密集工作,包括產業移工、社福移工等。台灣社會非常需要他們,應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基督徒雇主更應善待這些移工朋友,這是最直接傳福音的機會。根據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台灣移工約82萬人,成為第四大族群,其中社福移工約 25 萬人,產業移工約 57 萬人。

他並指出,隨著少子化影響,台灣的學校迎接越來越多外籍學生來台就讀,尤其來自東南亞、印度等。這些學生在台灣求學期間結交台灣朋友,畢業後不論在台工作或返國發展,甚至進入海外台商企業工作,原具有母國的文化及人際關係,又熟悉台灣的語言文化,倘成為台商企業幹部,這同樣是台灣力量的延伸。當台灣富有能量與資源時,更應寬厚對待移工與外籍學生,接納他們如同家人,提供接觸信仰的機會。

他引用希伯來書十三章2節說:「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旅客,因為曾經有人這樣做,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他回憶,早年赴美留學時,美國當地學校與教會熱情接待留學生,甚至寄宿家庭還開設英文班,幫助留學生及其家屬學習英文。這些善意不僅讓他們獲得知識,也接觸到信仰。多年來,他與美國恩師仍保持聯繫,還會去探望。

影響力絕非因我有力量 對你慈悲高你一等

他指出,台灣對世界的影響力,不是外在的經濟、金融、財富、權勢,而是以專業與熱情對周遭帶來影響。呂桔誠表示,從台灣ICT到半導體整個供應鏈,都需要與全世界做朋友,就會產生影響力。影響力的目的,如同聖經所說:「願你的國將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讓我們在互動中,使眾人蒙福。談到自己最喜歡的詩歌〈藉我賜恩福〉,他說,我們的影響力「絕非因為我有力量,我可以對你慈悲,高你一等。」影響力最終是要讓世界周遭因台灣的教會或基督徒而蒙福。

他認為,台灣廠商製造的晶片的確能讓全世界的人蒙受福祉,但倘若沒有其他國家供應的材料、設備,台灣無法成就今天的局面。他最近接觸一家日本頂尖的化工公司,很多半導體化學材料是這家公司供應。而台灣的晶片,也必須應用在手機、冰箱、電視、汽車或洗衣機等等,才能使用顯出其價值。這是國際上既分工又合作產生的結果,台灣有此成就,需要更謙卑。

他說,當半導體變得越搶手的時候,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十六章18節),當台灣越有影響力,我們就越要謙卑,才能持續產生影響力。他所觀察到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前董事長劉德音和前副總經理林本堅院士都是謙沖自持,持續努力,追求卓越,領導優秀團隊,並與供應鏈緊密合作,而造就今日的偉大事業。

台灣聖教會從日傳來 淀橋教會具歷史意義

亞洲論壇影響力國際年會即將在日本東京淀橋教會舉行。研究日本聖教會歷史的呂桔誠表示,台灣聖教會是從日本傳進台灣,日本聖教會初期創立者中田牧師在美國領受聖潔運動的呼召,回到日本建立教會,與遠東宣教會(The Oriental Missionary Society,後改名為OMS International,現名為One Mission Society)創辦人之一宣教士查爾斯·考門 (Charles Cowman,也是撰寫《荒漠甘泉〉考門夫人的先生),一起宣教。

他們在東京神田設立中央福音傳道館,白天開辦聖經學校培養傳道人,晚上舉辦福音佈道會,促成日本聖潔教會(聖教會)快速發展。隨著教會發展,在附近的大久保町建造一座新會堂,命名為淀橋教會,本屆年會地點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後來受到二次大戰影響,傳教工作受到壓抑,當時日本加強對外國人的控制,使基督徒也面臨了嚴峻的考驗與挑戰,日本聖教會多數的牧者與會友堅守信仰度過逼迫。

根據統計目前日本基督徒人口約百分之一,呂桔誠認為,事實上日本有很多基督徒是沉默的一群,不會特別表白信仰,但影響日本社會深遠。被稱為「台灣糖業之父」的「新渡戶稻造」,曾任國聯副祕書長,是1984到2004年日本流通五千元鈔幣上的紀念人物,是有美好見證的基督徒。他的愛徒「矢内原忠雄」也是忠心愛主的基督徒教授,因反戰被迫去職,但戰後受任命為東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彼此相交服事一起努力成長 影響這時代

呂理事長的一位好友是日本大臣的姪子,認識多年未曾表白信仰,直到某日用餐時邀請他一起謝飯禱告,對方即表明是基督徒。他所認識的日本基督徒多數不主動強調自己的信仰,但在必要的場合,就會表態,我們或許應尊重他們的文化。

呂桔誠表示,在迎接將來的年會,他期待與各國來的弟兄姊妹「彼此相交,彼此服事,一起努力,一起成長,共同影響這個時代」。從前台灣聖教會從日本聖教會領受恩典,建立教會,傳遞福音。韓國聖教會與日本聖教會系出同門,同樣領受OMS之恩典推動鄉村福音運動,如今韓國聖教會大大興旺。他說,各國的基督教會有復興的時候,也有低谷的時候,教會和基督徒都要謙卑自持,彼此鼓舞,彼此守望代禱,求神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讓我們可以堅守信心,在聖靈帶領下,一起成長,彼此祝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