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中—馬來西亞連線報導】隨著亞洲新經濟體與基督信仰影響力的變化,亞洲逐漸成為全球矚目的舞台。然而,在經濟高度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同時,這片土地也展現出對信仰的深切渴望。在這加速變遷的時代,基督信仰如何成為影響社會的光與鹽,成為重要課題。
以馬來西亞為例,穆斯林人口超過六成,基督徒比例則在9%以上。面對這樣的宗教結構,台灣教會如何與當地教會連結?又如何進一步影響亞洲其他國家?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方向。
包容尊重特點 台灣屬靈幫助影響大
IAA馬來西亞主席王祖祥牧師受訪時指出,從地理、文化、政治與經濟來看,馬來西亞正處於東西方交會之處。憑藉國際航空的優勢,馬來西亞成為通往亞洲與全球的重要樞紐,策略性地站在國際舞台。在「團結政府」的帶領下,政治趨於穩定,海外投資隨之增加,無論是與中國、美國、日本或台灣,都保持著密切往來。政府也積極推動「數位經濟藍圖」,投入大量資金,致力於讓馬來西亞成為重要的經濟平台與文化交流樞紐。
馬來西亞雖以穆斯林為多數,但同時擁有多元語言、宗教和文化,展現一定程度的包容與尊重。這也為基督徒提供了機會,特別是在面對少數無神論者時,更容易展開福音對話。
台灣教會過去對馬來西亞有深遠影響,特別是屬靈資源的輸入上。例如幸福小組、旌旗教會的培育系統、烈火特會,以及RTOD禱告運動與IAA等事工。由於馬來西亞和台灣教會在文化和語言上相近,兩地教會有許多連結。馬來西亞教會也能參考並借用台灣的優勢資源,再透過「本色化」的方式調整,產生更符合在地的影響力。
馬來西亞處於多元族群社會,本身極為重視教育。由於政治仍以馬來族為主體,其他族群在政治與就業上受到一定限制,也促使馬來西亞華人在成長環境中更加勤奮,特別重視教育與社區服務。這樣的氛圍也反映在教會事工上,許多教會積極投入慈善工作,開辦老人院、孤兒院、陪讀班,甚至籌款設立學校,也成為傳福音的重要橋梁。
15國250萬外勞為傳福音對象
由於馬來西亞以穆斯林為多數,深受伊斯蘭影響,並且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因此憲法與法律明文禁止同性戀及LGBTQ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教會提供了信仰上的保護。
今年,馬來西亞輪值成為東協主席國,政府重視經濟發展,並與美國及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加上政局穩定,使得當地教會能在信仰上有更多發揮空間。王牧師指出,雖然憲法禁止基督徒向馬來人穆斯林傳福音,但仍能向華人、原住民及外來移民傳福音。當地共有來自15個國家的250萬外勞,也成為教會重要的福音對象,許多教會積極投入外勞事工。
他感謝上帝指出,也許不必遠赴印度、孟加拉、越南或緬甸,這些外勞本身就是教會眼前的禾場。透過門徒訓練與裝備,弟兄姊妹便能投入外勞宣教事工,這同時也是教會當前最大的挑戰之一。另一項挑戰,則是如何興起年輕人積極參與宣教。
許多國外宣教機構在大馬成立
王牧師表示,政府積極鼓勵外國人入境,疫情後更有不少中國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馬來西亞讀書,甚至父母陪同一同居留,這是以往未曾出現的景象,也為宣教帶來契機。他觀察到,許多國際宣教機構近年紛紛在馬來西亞設立據點,方便彼此交流與合作。
他並提到,去年韓國舉行的洛桑會議已指出,全球宣教重心正逐漸從西方移到東方,特別是亞洲。IAA則成為亞洲一個重要的宣教平台,幫助各地教會彼此連結,共同在亞洲發揮影響力。
亞洲的教會必須交流、合一,在屬靈上與神對齊,不僅影響國家,也影響列國。他指出,末後的日子,上帝要興起的不只是單一教會或一個國家,而是願意同心的牧者與領袖,共同為神的國發揮影響力。當今教會的使命,不僅是傳講個人得救的福音,更是傳講天國的福音。教會不能只停留在自身的發展、增長或復興,而是要跨越教會、社區與職場的圍牆,帶著國度眼光彼此連結,進而對國家、列國,甚至對亞洲的復興發揮影響力。
從東方連結各國 在亞洲發揮影響力
他也表示,在當前AI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善用這些工具來完成神的工作,同時也需要建立天國的價值觀與經濟觀,使教育能在快速變動的多元文化中奠基於公義與真理。美國查理.柯克遇害事件提醒我們,能夠為真理站立的年輕人並不多,但他們蘊含極大潛能。當年輕世代既能熟練掌握高科技,又能勇於傳講真理,教會就應善用數位平台,陪伴並裝備他們。
他強調,這樣的過程也能塑造新一代的領袖。教會中不僅需要牧師與領袖,也需要屬靈的父老興起,以父親的心關懷城市、國家,還有列國。IAA正是一個重要的平台,幫助教會跨越地域限制,與各國連結,從亞洲延伸到非洲、歐洲和美洲,發揮更廣大的影響力。
「日出東方」是神給亞洲在這時代很好提醒,我們要從東方的亞洲開始起來連結,不但帶出合一運動,也謙卑地放下個人和宗派成思維,培養更多具有國度觀的領袖。過去單顧自己教會的發展,希望愈大愈好,雖然這種想法不是不好,但未來不單是以個人、教會為主,而是要在整個亞洲,甚至廣大的區域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