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一份由梵蒂岡主導、並獲得「援助受難教會」(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 簡稱ACN)支持的研究顯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至少已有 1,600多名廣義基督徒因信仰而遭殺害。
這份報告透過神學家、歷史學者、主教會議與地方教會的評鑑共同完成,被視為首次以官方與學術方式,系統性記錄當代的基督信仰殉道者。
殉道者數字與分布地區
根據《Christian Today》報導,研究具體統計出1,624名殉道者案例,分布最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643人),其次是亞洲與大洋洲(357人)、美洲(304 人)、中東與北非(277人),歐洲則相對最少(43人)。報告指出,這些數字已屬保守估計,實際人數可能更高,因為許多偏遠地區與衝突環境難以取得可靠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所稱的「基督徒」涵蓋範圍相當廣,不僅限於天主教徒,也包括東正教與基督新教信徒。舉例來說,2015年在利比亞遭「伊斯蘭國」(ISIS)殺害的21名建築工人,大部分是埃及科普特正教徒,其中也有天主教徒;2019年斯里蘭卡復活節爆炸案,同時襲擊了天主教與新教教堂,遇難者都被納入殉道者統計。換言之,只要是因信仰身分而被殺害的信徒,不論宗派,都被視為這份報告中的「殉道者」。
死亡之外的迫害:歧視與暴力
報告同時舉出多起典型事件,凸顯迫害的殘酷性。例如,2019年斯里蘭卡復活節針對天主教與新教教堂的連環爆炸,造成超過200名基督徒遇害;2003 年,所羅門群島的「美拉尼西亞弟兄會」(Melanesian Brotherhood)聖公會成員遭到殺害;2015年則有21名主要來自埃及的科普特正教建築工人在利比亞殉道,其中還包括1名天主教徒。這些事件被視為當代教會血淚卻又堅定的見證。
除了被殺之外,報告強調,基督徒在多地還面臨嚴重的歧視與暴力,包括教堂焚毀、聚會場所遭破壞、婦女與兒童被綁架、性暴力,以及持續性的政治或社會打壓。這顯示迫害不僅體現在統計數字,更是威脅信仰群體的日常。ACN的牛頓以今年奈及利亞發生的200名基督徒慘遭屠殺的「慘烈」事件為例,其中一些家庭「因極端分子襲擊而流離失所」、「建築物被焚毀」、「人們在逃亡途中遭砍殺」。
已故教宗方濟各發動殉道者調查
ACN的約翰.牛頓(John Newton)表示,這份調查是由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2023年發起。教宗認為,「基督徒無論屬於哪個教派,都在共同見證他們的信仰,甚至共同為他們的信仰而犧牲。」他期望藉由公開紀錄,讓全球信徒記得這些因信仰而犧牲的人。宗座委員會亦建議透過紀念儀式與彌撒,將殉道者視為希望的象徵,提醒教會不要遺忘當代的見證人。
梵蒂岡並於9月14日傍晚在羅馬城外聖保羅教堂與眾基督信仰教會和團體一起紀念21世紀新近殉道者和信仰見證人,當天約有4千名信徒參加了這個追悼會。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發表希望的信息表示:「在一個充滿仇恨、暴力和戰爭的世界裡,他們的蒙難持續傳揚福音……那是一份充滿著永生的希望,因為即使他們的肉身遭到殺害, 卻沒有人能壓制他們的聲音,或者抹去他們獻出的愛。因為他們的見證將永存,並成為善勝過於惡的預言。他們的希望就是『沒有武裝的希望』。信仰的見證人從不訴諸於武力和暴力,而是擁抱福音的軟弱與溫和。」
良十四世:殉道者定睛於十架上的耶穌
良十四世並表示,殉道者是「定睛於十架上耶穌的弟兄姊妹」。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展現了天主的真面容、祂對世人的無限憐憫;祂承擔起世界的仇恨和暴力,與所有受侮辱和壓迫者命運與共」。今天,「在艱難處境和敵視環境中」那個壓迫依然存在,弟兄姊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繼續背著同樣的十字架。
若與基督教人道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發布的《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相較,梵蒂岡報告中的數字顯得相對保守。敞開的門在2024年度就記錄到超過4,400名基督徒在一年內因信仰被殺害,另有數千間教堂與相關設施遭攻擊,全球約3.8億名基督徒生活在「高度逼迫」的環境中。這樣的差距顯示,梵蒂岡報告所揭示的1,600人數字雖具象徵意義,但實際迫害情況可能遠比數字更為嚴重。
為何數字差異如此巨大?
專家指出,差距的原因在於統計方法的不同。梵蒂岡採取「殉道」的嚴格定義,只計入那些經過教會與歷史學者確認,明確是因信仰而被殺的人,較多從神學與見證角度出發;而敞開的門則以人權模式觀察,涵蓋所有因信仰身分遭針對的暴力事件,包括內戰與地方衝突中的死亡,因此單年度就可能出現數千人被殺。兩者並非互相矛盾,而是互補:前者強調信仰的見證性,後者揭示迫害的普遍與嚴重性。
梵蒂岡這份報告不僅是對當代殉道者的紀錄,也是對全球社會的警訊。當基督徒在21世紀仍因信仰失去生命或自由,意味著宗教自由仍是極度脆弱卻必須守護的價值。殉道者的血見證了信仰的堅定,而國際社會的回應,將決定未來信仰自由能否真正被保障。(資料來源:Premier Christian News, Christian Today, CAN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