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教師荒時代 基督徒家長CAN HELP! 善盡親師溝通 看到學校的需要用服務的行動祝福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張文昌老師。(右圓圖/梁敬彥攝影)、丁介陶老師。(左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教師荒」時代來臨,其中又以中小學的教師缺最大;根據一份「全台中小學老師的快樂程度調查」顯示,老師每日的平均工作時數超過10小時,其中讓他們感到不快樂的原因,前兩名是「學生家庭功能不彰,常有家長與學生無法溝通,家長卻盼老師能管」,和「給老師的期待太多,但專業支持太少」。

此外,在教育部去年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中,一旦學生家長對老師在對孩子的教學和管教上有意見,就可以向學校提出檢舉,學校在受理後,得召開「校園事件處理會議」(校事會議)約談老師,這讓老師不但承受教學上身體的疲累,更要應付不知何時會被家長告上學校的壓力,讓原本有志作育英才的老師「心很累」,也讓親師之間的溝通和信任關係降到冰點,這也是教師荒背後的一大原因。

張文昌老師。(圖/梁敬彥攝影)

學校招生不滿 正式教師員額開不出

曾任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的張文昌,從教職退休後,仍持續關心教師的工作權和學生的受教權,他現在也擔任女兒就讀學校的家長會長。張文昌受訪時表示,教師荒其來有自,非一朝一夕造成。其一是,現在中小學師資培育管道多元,且取消師範院校公費生的名額,加上少子化愈來愈嚴重,連都會區的中小學學生都招不滿,正式教師員額在資深教師退休後就凍結,因為「學校沒有那麼多的學生可以教」。

再者,就是年金改革後,正式教師的退休金被大砍,現在初任教師,就算是正式教師,起薪只有四萬多,很多考上教師證的年輕人若非家在都會區,連租房子過生活都很拮据,更不用說絕大多數的年輕人就算有教師證,也很難在正式教師員額稀少的情況下金榜題名,且代理老師的收入和工時不成比例,退休也沒保障,在教學理想與生活現實之間,很難持續教師夢。

張文昌說,對選擇從事教職的人而言,除了春風化雨的使命感,從信仰的角度就是「呼召」,但校園的本質就是職場、教職的本質就是工作,但就像前述的「全台中小學老師的快樂程度調查」,學校這個職場對教師愈來愈不友善,除社會上對於尊師重道的氛圍愈來愈淡薄。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和學生對老師漸漸失去應有的界線和尊重,很多家長有了老師的LINE和電話,不分時間想到就打,老師沒有照家長期待的時間回覆,還會被怪罪,甚至被投訴,公部門推動的校事會議,更讓老師動輒得咎、親師關係欠缺相互的信任,甚至要老師配合家長和學生個別的需要,這都讓老師愈做愈氣餒。

張文昌說,上帝讓他擔任過教職,現在則是青春期女兒的家長,他的建議是,親師溝通是建立在互信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例如孩子有特殊狀況的家長,要主動找老師說明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以及期待老師能提供的協助,包括課業學習上的彈性,並尊重老師的決定,不能抱著「你是老師,這是你的責任」,這都會造成親師關係的緊張,因為學校是群體教育,老師要照顧的是整個班級,而非個別學生的保母。

親師溝通 要以同理心相待

一般情況下,老師都會在開學的親師日跟家長們言明:哪些時間或是幾點前開放家長親師溝通的,除此之外的時間,要有界線感,因為老師除了備課、處理教學和行政,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希望家長將心比心,不要越界,這是人對人的基本尊重。對於基督徒學生家長,神也藉著路加福音六章31節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教師荒的出現是否讓教會和基督徒有更多機會走進校園的教育現場?張文昌舉例,現在不分城鄉,在一定範圍內,一般是在三或四招都找不到老師之後,就會開放具有大學學歷、但沒有教師證的一般民眾報考代理教師,這個時候學有專精的弟兄姊妹若對提攜下一代有負擔的,就可以報考,還有若是班上老師需要家長擔任導護志工或是幫助,主內學生家長也可以主動提供協助。在校服務人的需要,並且展現出好品格與好行為,老師和其他家長自然會對你的「與眾不同」產生好奇,這就是撒下福音種子、為人心預備好土的好時機。

張文昌說,親師溝通的界線拿捏是雙方都要一起努力和遵守的。像他認識的一位老師,就很明白對家長們說明雙方可溝通互動的時間,他鼓勵其他學校老師,也要有清楚的表達與界線,老師不需要做到隨時回應家長的問題,家長也應尊重老師也是為人父母者,以同理心相待。

丁介陶老師。(圖/受訪者提供)

台灣性教育協會秘書長丁介陶老師受訪時表示,建議學有專精的主內家長,從自己孩子就讀的學校,提供校方所需要的服務的行動。本身是親職教育工作者的丁介陶也分享,像他就在女兒的學校擔任教師研習講師和家庭親職講座講員,也有其他的學生家長運用電腦專長,提供孩子班上老師管理成績的小幫手。其實很多教會的家長都身懷絕技,在現今城鄉都出現教師荒的時刻,能夠在學校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就有更多機會走進校園的教育現場,這也是上帝所悅納的服事。

親師溝通要說清楚講明白

丁介陶說,他也遇過有的學校老師,清楚表明不加入家長的LINE群組,原因是「下班後的時間是留給自己和家人的」。很多人也在下班後,會拉出「不回工作訊息,不處理公事交辦」的界線,所以一昧苛責老師,其實是會影響親師互信和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

像他也遇過比較熱心的家長,會買些小東西(食品),讓孩子帶到班上跟同學共享,丁介陶提醒,如果在孩子班上提供更多服務行動(如自願擔任晨間導護志工),也會拉近親師關係。基督徒家長能夠影響學校的,不只是口中所說的信仰,更是我們採取的行動和活出的生命,

就像耶穌服事有需要的人,也是先服事他們的需要,而非只跟對方講道理。親師互動,家長可以讓老師和學校知道自己的信仰,但更多的時候,基督徒的服務行動要做在學校的需要上,讓他們感覺到基督徒的行動力,這也是教會能給教師荒時代的最大祝福。

相關新聞:教師荒危機下,教會如何成為教育的支援力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