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做到學校做不到的教會課後陪讀班 蔡惠珍牧師盼以生命影響生命結出果子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蔡惠珍牧師。(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台灣教師荒嚴重,台灣信義會岡山教會蔡惠珍牧師受訪時表示,不管學校師資是否不足,他們的教會以愛孩子為出發點,透過陪讀班提供一個安心讀書的環境,陪伴孩子們身心靈健康成長。連附近的學校校長也深受感動,坦言:「你們所做的,是我們學校做不到的。」

過去曾經開設補習班的蔡牧師表示,他們的教會因地處鄉村,所開辦的陪讀班主要針對家庭經濟較困難、無法獨立完成作業,或家庭有狀況的孩子。學校也常將這些需要協助的學生轉介到教會。課後輔導班自週一到週五下午4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孩子們下課後到教會先做功課,6點由教會供應由教會的阿姨、奶奶們預備的晚餐,之後讀到晚上8點。過程中,老師也會陪他們讀聖經,帶他們一起禱告。這些孩子在接觸信仰的氛圍中,有些會進一步參與教會的小組。

她說,有些孩子需要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陪伴,甚至有些孩子需要教會同工去學校接他們來教會,晚上再由家長帶他們回家。當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和家長互動,以了解家庭和孩子在家中的情況。

蔡惠珍牧師。(受訪者提供)

教會與家長、老師保持緊密互動

她舉例說,最近開學,有一位小一的孩子,才上學沒幾天就會打人罵人,所以教會的老師以家長身分,跟孩子的奶奶一起參加班親會,與學校班級老師保持互動。其實孩子可能連聯絡簿怎麼寫都有問題,父母親有時候也沒有辦法擔任督責的工作。她很感恩的是,教會的老師會跟學校、家長保持非常緊密的關係。

蔡牧師說,陪讀班很棒的過程是,他們會陪孩子出去,透過服事從做中學。在寒暑假中,教會帶這些學生到外城市去辦兒童夏令營。有的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現在慢慢長大,到現在已經升到國中、高中。

除了讀書,也培養孩子們運動的能力或是學習一些才藝。特別的是,自行車隊每週六上午六點半一起騎車,寒暑假自行車長途旅行。教會有一個環島宣教異象,譬如今年暑假,孩子們跟著同工老師們先到花蓮舉辦夏令營後,再從花蓮騎到台東再辦夏令營,中間180公里,中間還有下車休息。透過單車或其他運動,培養團隊精神,知道如何與別人互動,甚至也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蔡牧師表示,教會對陪讀班的孩子,提供的是耶穌基督裡無條件的接納,也是高品質的陪伴,然後透過短宣隊,帶他們出去服務,讓他們學習不僅接受別人的服務,自己也能服務別人,落實耶穌的愛,因為祂已經先愛了我們,這也是聖經的教導。

教會課後陪讀班的孩子們。(受訪者提供)

每天須很多禱告才有能力愛孩子

她說,孩子年幼多半會調皮惹事,確實會耗盡教會老師的愛心,因此,他們每一天有很多的禱告,尤其為同工、老師們禱告,讓他們可以有更多上帝的愛來愛他們,所以老師們很需要上帝的愛跟憐憫,才有辦法去面對這些學生。即使有的家長不好相處,他們還是秉持著上帝的愛無條件。過程中需要的人力和財力,靠著教會弟兄姊妹愛這一群孩子的心,也會出錢出力,否則,也很難撐下去。

目前岡山教會有每週兩次的英文班,潭底全人關懷中心設課後陪讀班,除了學校轉介的孩子,也開放弟兄姊妹的孩子加入,因為教會不希望為這些孩子貼上「弱勢族群」的標籤,不同的孩子融入在一起彼此學習。

蔡牧師也分享,早期教會收的一位學生,內心有很多苦毒,還會罵三字經,把經驗尚淺的志工老師罵哭回家。後來她帶這孩子回家,並跟孩子說:「不是老師不愛你,但有一位神真的很愛你,但是因為我們真的很有限,你這樣子,老師們也沒有辦法教你。」

之後她把孩子交給孩子的阿嬤,教會則繼續去探訪關心孩子的家庭。有一次孩子的阿嬤開刀,孩子竟然跟她說:「我在讀聖經,我會為我阿嬤禱告」。後來老師們接受了更多的裝備,也累積更多的經驗之後,知道如何面對不同的孩子的情況,去愛這些孩子。

這些經年累月的付出,終於在當地開花結果,也讓鄰近學校的校長,深受感動地說:「你們做到學校做不到的!」這些以生命影響生命結出的果子,遠比追求學業成績更能有果效!

相關新聞:教師荒危機下,教會如何成為教育的支援力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