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對光復鄉帶來死傷和傷害超乎想像。『潰壩就像海嘯』一般,夾帶泥沙土石來的又快又急,帶來的洪患威力驚人!」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名譽教授孫志鴻受訪時表示,當大家把這次堰塞湖帶來的洪患,當成「溢流」,做一般的疏散和防洪,輕忽其嚴重性,以致於造成非常大的傷亡。但若是發出「潰壩」警訊,來做防範疏散,作法會完全不一樣,傷亡應會減至最低。
他認為,這次事件希望能讓國人學習到一個寶貴的功課,往後研究的學者,以及政府與民間都能夠提高警覺。
洪患前都有監測和模擬研判
根據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顯示,19日的研討會議中,專家共識將「最可能情境」由極端潰壩改為「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之沖刷型事件;但各單位仍需備妥「極端潰壩」備案,避免低估高衝擊尾端風險。到了9月23日14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短短30分鐘,水位就從1, 141m降到1, 127m,差距高達14m,換算堰塞湖面積約110公頃,等同於有1, 540萬噸的水瞬間湧出,相當於6, 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對於堰塞湖的形成,孫教授在臉書指出,台灣大部分土石流發生的狀況,都是山地河流邊坡發生山崩,大量的土石堆積在河道上,變成一個臨時的土壩,土壩後方開始蓄水就變成堰塞湖,當堰塞湖水位高過土壩的時候就發生溢流,當溢流發生就會開始產生向下侵蝕的力量,破壞整個土壩的結構。當土壩結構不穩的時候,就會瞬間崩潰造成潰壩,堰塞湖裡面大量的水體瞬間往下衝,就造成了可怕的土石流,大量的水體帶著石塊瞬間衝下來威力驚人。
忽略「潰壩」危險掉以輕心
他說,河道上的橋梁與旁邊的河堤與房屋,碰到土石流都會瞬間被摧毁。馬太鞍溪的堰塞湖,是一個超級大山崩造成的一個大型堰塞湖,發生溢流再引起「潰壩」,後果不堪想像。
他也表示,這次光復鄉發生的災難事件,媒體與官方大部分的用詞都只提到「溢流」,沒有提到潰壩的可怕,造成有些民眾掉以輕心,所以媒體與官方在用詞上應該要特別的小心。要讓民眾知道溢流之後接著就會是「潰壩」的危險,民眾才會認真地執行撤離的命令。
根據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也記錄,9月份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製作2版避難疏散圖,針對光復、萬榮、鳳林警戒區也實施細胞廣播演練。22日為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的豪雨,啟動預防性措施。此外,農業部及內政部分別委託陽明交大與臺灣大學團隊評估溢流後影響範圍並劃定區域。
宛如大型水庫土石滾下來
孫教授受訪時也指出,這次風災前,相關的學者專家都已經分析馬太鞍堰塞湖,未來可能帶來的危害,甚至樺加沙颱風來臨之前,也預估馬太鞍堰塞湖可能溢流的情境,甚至也有模擬圖,但是提出的警訊,沒有強調「潰壩」的急迫嚴重性非常可惜,使一般的防範措施不足因應。
孫教授表示,政府根據專家評估的資訊,提出「垂直疏散」,就是民眾住在堅固的房子,可以從一樓逃到到二樓,民眾也因此輕忽,加上有些獨居長輩要到二樓行動不便,突如其來的洪患,逃命都來不及。他表示,若是風災前發出堰塞湖「潰壩」等級的警訊,就不是一般的社區防災,甚至要下令緊急強迫撤離疏散,整體防災工作要做到更精細,包括哪些房子裡面有行動不的獨居老人,誰可以去帶他們疏散,責任分配都要清楚。
他表示,這座堰塞湖宛如一座大型的水庫,夾雜很多的土石、泥沙,一旦沖刷下來就像山崩地裂一樣,對橋梁、房屋巨大的摧毀力量。
重新檢討哪裡缺口 需要補上
對於太鞍溪南岸堤防有兩個大缺口,居民質疑大水從缺口灌進光復鄉市區,水利署澄清,缺口是為堤後排水做的開口堤,目的是為了讓堤後區域的積水能夠順利排出;水利署在災前已封堵了這些開口,並在堤防加高加固。但這次水災的洪水量遠超過設計標準,且堤防發生破損才導致淹水。
然而,孫教授指出,因為消防署的空拍影片顯示馬太鞍溪的洪水,確實是從光復堤防的兩個缺口湧入光復市區,對於開口堤的設計,是否要重新評估?目前當務之急,就是把這兩個堤防缺口確實的補上。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還有1億立方公尺的土石沒有被沖刷下來,因此政府需要在下游相關地區加高並加固堤防,河床也必須加快地清淤,以容納上游沖刷下來的土石。
宛如「不定期的炸彈」危機未解除
他表示,這次在光復發生的災難,只是堰塞湖衝垮壩體的上部分,還有大部分的堰塞湖水沒有下來,這會是一個「不定期的炸彈」,下次再碰到颱風來的時候,可能還會發生更可怕的潰壩,這其中的危險應該讓民眾充分的了解,才能做緊急的撤離應變與疏散。
要解除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這顆不定期炸彈,他認為,除了補強堤防和堵住兩個堤防的缺口,並且要想辦法降低土壩高度。由於壩體太大,土石堆積很高,交通不便大型機具無法進入,要清除壩體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他認為,可以用空運的方式,用直升機或軍方直升機吊掛大型抽水機具進駐,並清理裡面的土石,想辦法將土壩降低高度。土石量非常大,甚至要作便道,方便卡車安全送到港口,並用船隻載送到需要的地方。在未來颱風來臨之前,先將堰塞湖水的高度盡量降低,避免造成溢流。
孫教授表示,面對氣候變遷,颱風會愈來愈強,遠遠超過預期,以前設計的堤防可能都擋不住,更凸顯人的渺小有限,國人更要謹慎小心。全國有哪些類似的地方是危險地帶,徹底檢討,預警系統要做得更好,不能掉以輕心。對於光復鄉災後家園重建,也需要為他們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