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9月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成花蓮縣光復鄉嚴重洪災,當地居民蒙受生命財產損失,在全台各縣市志工的協力下,打起精神展開漫漫重建之路。
來自全台超過10個縣市、逾300名跨宗派的學青與社青,年齡橫跨國中至社會青年,於9月26日教師節連假首日,響應全國禱告網絡青年部號召,透過實體與線上共同參與「全國青年泰培歐」聚會。眾人同心為光復洪災災民與後續重建迫切代禱,並宣告:「無論末後的日子環境多麼艱難,我們仍要以神為焦點,超越一切險阻,相信祂必在生命與生活中掌權。」
洪水氾濫之時 耶和華坐著為王
全國禱告網絡青年牧者和信徒領袖潘牧迪牧師、韋詠恩牧師和陳聖翔青年輔導,帶領青年們以詩篇二十九篇10-11節齊聲宣告:「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祂的百姓。」
陳聖翔青年輔導引用創世記十四章17-21節勉勵在場青年,亞伯蘭在擊敗基大老瑪,打了勝仗立下大功之後,所多瑪王和撒冷王麥基洗德出來迎接亞伯蘭,亞伯蘭受到麥基洗德祝福,並拒絕接受所多瑪王的酬謝,表明自己只依靠耶和華神。在末後的日子,會有天災、戰亂和各樣的人禍出現,讓很多人失去他們所擁有的,但無論生命是處在怎樣的光景,都要相信「神對各人的生命都有其預備和帶領」,教會年輕人領受呼召就要起來禱告和行動。
潘牧迪牧師則以「彼得前書與末世提醒」分享主題信息。他提醒年輕人,基督在創世之前就已預備末世顯現,無論是國外的以巴衝突戰火,還是國內的花蓮洪災,都提醒教會和基督徒:「我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目標是天上永存、不衰殘的基業」。彼得前書是彼得在殉道前,寫給散居在小亞細亞北部一帶的基督徒的書信。彼得前書一章5節鼓勵他們和現代的基督徒,即便是為了持守信仰,遭到苦難和逼迫,「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我們已經處在末後的日子
潘牧師提醒年輕人,這幾年天災、戰亂和人禍密集地發生,「我們其實已經身處在末後的日子」。我們要在困境中持守信仰,真實的救恩是對上帝真實的相信、信靠和順服,每個屬神的年輕人都要有屬靈洞察,看清末世的景況,定睛仰望基督的再來,信心、聖潔、敬畏和活潑的盼望,這是每個屬神兒女在末後的日子都要具備的生命特質。
潘牧迪牧師提醒年輕人,在這天災人禍不知何時就會臨到、人心充滿疑慮和懼怕的時刻,從他們開始,要做到「約束心志」,活出謹慎自守的生活,不再靠私慾過生活;「凡事敬畏神」,因大家的生命已被基督寶血贖回,當存敬畏的心;「過聖潔生活」:神既聖潔,我們也要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聖潔和「確信永恆根基」。神的話語是唯一根基,神的道永遠長存。他鼓勵大家「愛耶穌,是在還沒有看見應許實現之前就相信,因靈魂得救而滿有盼望,這是真實信心的展現。」
韋詠恩牧師帶領年輕人一同為末後的日子基督徒不單自己靠主站立得穩,也能成為有需要的人的幫助和祝福同聲禱告。韋牧師宣告,愈是在軟弱、沮喪和悲傷的時刻,即便是大苦難和大逼迫來到時,都要因著信仰確信「主的話一句不落空」。特別是在台灣因為花蓮洪災人心浮動的時候,基督徒更要作神的器皿,活出信心的確據和生活,宣告「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