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愛心湧進光復鄉 家園重建尚有許多困難待克服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光復鄉災情(消防署影片截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 】花蓮光復鄉災後,到處可見大量淤泥和廢棄物,數萬「鏟子超人」在教師節連假進入災區協助家戶清理,路上到處可見拖吊車、山貓、夾子車、清溝車及怪手等清運機械協助。根據花蓮縣政府最新統計,光復鄉的6個村,依然有上千戶等待清淤,有村長向外界求援,希望有更多大型機具進駐。

「看到這麼多志工湧入,我非常感動!」目前收容災民的馬太鞍長老教會宋美花牧師受訪時表示,災後幾天,大家都很緊張害怕,擔心馬太鞍溪堰塞湖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潰壩」,不敢回去整理自己的家園。後來看見大批志工前來,災民把握機會回去整理,否則淤泥久了,土質變硬,後續處理就更不容易。

不管是鏟子超人、理貨超人、義煮超人,每個人用自己方式支援光復鄉。(翻攝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臉書)

各地志工協助 暫時減輕負擔

宋美花牧師表示,教會先透過15個區的長老,了解每個信徒家庭的需求,再把名單交給阿美中會的教社部,教社部與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一起召募志工進到災民的家中。志工來自台灣各地,一批批湧進災區。另外,車站也有服務台,開放眾人報名「我要當志工」,或每個家庭在門口當貼「我需要志工」,志工就會主動跑去加入,協助災民的需要。她說,因著許多來自各地的志工的協助,減輕當地人力的需要,令她很感動。

宋牧師說,現階段最忙,也最需要的是:一、災民住家淤泥需要一一清除。政府也希望收容中心能盡快結束,讓災民能回到住家,回歸到正常生活,如果在收容中心住的時間太長,一旦有人生病,擔心容易群聚感染。但是,清除淤泥的志工,只有假日才能來,平常大家還要上班,清污工作勢必會緩慢。

許多人在教師節連假,湧進光復鄉協助災民家園重建。(翻攝自台鐵臉書)

水源供應不足 需要心靈關懷

二、水源供應不足。雖然水已經來了,但因家家戶戶都需要水,教會地勢高,水很難打上來,所以常常缺水。

三、心靈關懷需要。災後需要心靈的關懷,有的同工到現在都沒有休息,面對各方要求的壓力,也會難以承受,因此她會適時請同工先做休息。

她很感恩的是:

一、有人及時救助。她說,有位信徒的家是租別人的房子,全部東西都被沖走,如今一無所有,加上身體不好,非常難過地哭起來。她就將此信息告訴台北的朋友,沒想到朋友一家人,就過來這位信徒的住處,協助清除淤泥。

二、義煮團的供食。她說,義煮團原本固定供餐給教會收容所的人,後來外面的志工和其他團體,聽到可以向義煮團訂便當,就突然爆量,本來從一天1,400人的餐點便當,9月27日暴增至一天七、八千個,他們還是承接下來。縣府願意承擔一萬份便當供應,義煮團恢復只供應馬太鞍基督長老會現場的餐點。她表示,愛心湧進光復鄉,需要更多橫向溝通。她也很感謝義煮團的協助,否則光靠教會根本無法處理這麼多人吃的問題。

展望未來,宋牧師說,收容中心發放圓鍬給災民後,大部分都回去和志工一起整理家園,另也提供衣服和棉被。該中心目前收容近50人,不過,大家還是會到教會用餐,希望清淤工作能盡快結束,回到自己的家。

太巴塱長老教會那麼好‧Y讓牧師表示,阿美中會在太巴塱教會設立前進指揮所,長老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扮演災後救助的顧問角色。現在雖然有許多人進來協助清理住家的淤泥,但是馬路的淤泥仍然堆積。

路上清淤行動需要小怪手

他說,現在馬路上的淤泥堆得比人還要高,因此他提出一些需求和代禱的事:

一、清淤行動,期望有200–300名族人分組,農用卡車改載小怪手、推土機,挨家挨戶清除泥沙;另也需要高壓水槍、消毒藥劑,環境清洗,防範疫情再生。在生活重建上,需要補足家具家電,恢復日常生活,因此需要長期抗戰。

二、排水系統。他表示,這次洪水夾帶泥沙、土石流帶來災情,嚴重的地區全被淹一層或半層樓高,現在有水也水壓不足,水溝幾乎都被堵住,排水系統也癱瘓,有廁所也無法使用。

三、東富村(阿托莫部落)要打開通道。他說,當初被洪水沖到四、五層樓高,現今滿是泥沙與垃圾,災後清運陷入困境,盼能儘快打開通道,讓大型機具進入,加速災區清理與家園重建。

他認為,山上還有土石沒有下來,未來一旦下大雨,又將帶滿砂石,隨時有可能再度成災。至少未來三年有很高的風險機率,光復鄉還是會淹水,未來下雨都要疏散避難。就算平安度過今年,明年五月進入汛期,有梅雨季、颱風等,淹水的範圍就不限這次淹水地區。他也提醒未來要疏散避難,尤其是長者、行動不便者要提前撤離。

10多位青年使命團志工協助

鎮平長老教會林曉芳牧師受訪時,感謝很多人來災區當志工,尤其青年使命團十多名來自各國的志工協助。她也坦言,有的人來這裡走馬看花,打卡取景拍拍照錄影就走;他們非常需要有心投入救災工作的人。「這裡就像孤島,要什麼,沒什麼」,她說。當地沒有超市,他們的車子也被淹沒,購買東西要到很遠的地方;災民失去所有家具和家電,包括爐子、電鍋等家電,需要添購,讓他們能自立自足,另還需要代步車,讓他們可以行動方便。

她認為,即使家裡清理乾淨,還不能回到正常生活,還有細部的清潔工作,再進行消毒,人才可以進住,也許要等十月底。若要加上整個鄉的排水、道路恢復,還要兩、三個月。教會也收容30多人,包括10多名來自青年使命團的志工,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從24日就進來,預定近期離開。她也期望大家繼續為災後家園重建禱告。

相關新聞:無名「鏟子超人」湧入花蓮 ─愛,不只是口號,而是行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