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網路社群愛心勸募 牙醫診所化身救災聯絡站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陳秀雯 追蹤
大批物資湧入,林肯診所變成臨時救災中心。(林易超醫師提供)、牙醫師林信宏(圓圖)

【特約記者陳秀雯/採訪報導】花蓮縣光復鄉近日因豪雨釀成嚴重災情,許多家庭被洪水與厚重泥巴吞沒。災情傳出後,國際基甸會總會結合當地玉里支會立即展開賑災行動,而位於花蓮市林肯牙醫診所,竟然意外成為災區聯絡站之一。

院長林易超醫師雖然因小兒麻痺行動不便,但災情傳開後,第一時間透過 LINE 群組發出愛心勸募訊息,原本只是希望呼籲宜蘭、花蓮等東部基甸會會友捐贈物資與加入義工行列,卻意外地透過社群網路傳到全國各地。配合基甸會全國物資捐贈活動,自9月24日起,滿載各界愛心的貨車一輛輛從診所出發,送往災區。

因來自全國的物資源源不絕,因此只好先將物資暫存在花蓮市林肯牙醫診所,再轉往有需要的教會和機構。這股愛心行動也感染了社區鄰里。左鄰右舍都一起幫忙,甚至有患者的父親主動捲起袖子,協助搬運沉重物資。短時間內,診所擠滿了湧入的衣物、食糧與生活用品,成為一個臨時的「救災物資中心」。

牙醫師林信宏放下器械,投身為鏟子超人幫忙救災。

不畏身體限制 仁醫再度現身前線

身為紀錄片《台灣超人》中唯一的花蓮超人的林易超醫師,自2017年起長期投入居家醫療服務,常拄著拐杖背負沉重器材,深入花東及蘭嶼偏遠部落為病患看診。他的堅持不僅感動病人與家屬,更在2022年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這次面對災情,他再次展現「不畏身體侷限」的精神。他直言:「不管家園如何堅固,洪水一來照樣淹沒,所有衣物與家具都毀於一旦!所以我才會大聲呼籲,趕緊參與救助!」這份迫切心意,推動他和診所團隊不間斷地投入救援。

志工們協助整理捐贈衣物。

放下器械舉起鏟子 醫師奔赴泥濘

林肯牙醫的另一位醫師——牙周病專科林信宏,也在第一時間響應。9月28 日,他甫從國外參與義診返台,尚未歸置行李,就直奔光復鄉災區。

平日拿著醫療器械的雙手,此刻換成了鏟子。他和志工們蹲身在滿布厚重泥巴的屋內,一鏟一鏟清除堆積的淤泥,協助居民重建家園。

「現場真的很慘!泥巴厚得驚人,清理起來非常沉重」,林信宏感慨。他盼望光復鄉與其他受災地區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也呼籲更多人加入救災行列。

林易超醫師在受訪中表示,短短幾天,透過LINE發出的勸募訊息,診所就湧入大量物資與捐款。林易超驚訝地說:「真的是超過所求所想!」這股溫暖的力量,不僅僅是物品數量,更是社會齊心的展現。他將這視為主的恩典,也感謝台灣人最美的特質——在災難時刻,彼此守望相助。

協調分配 災後的挑戰

基甸會玉里支會與當地教會、庇護所保持密切聯繫,不僅發送物資,9月24日起更開始分發基甸會聖經,盼望在物質之外,帶給災民心靈的支持。

然而,隨著假期結束,大量志工返回崗位,現場人力明顯銳減,這成為後續救災的一大挑戰。林易超也憂心表示,重建需要長期投入,僅靠短期熱潮並不足夠。他強調物資必須有效分配,才能真正幫助需要的人,因此基甸會也將物資轉交予教會與福音機構,確保資源被合理使用。除了物資以外,林易超也繼續呼籲需要大量志工投入災區重建,包括泥沙清淤、垃圾清理等,在在都需要人力。

從救災到建立平台 未來的願景

基甸會理事長張中卓建築師指出,基甸會並非專責救難單位,而是以傳福音為主要使命,但這次的救災讓他深刻體會到:要建立一個中央統籌、有效分配資源的平台並不容易。他希望能夠讓有心援助的人能直接與災民需求對接,減少資源錯置或浪費。

張中卓認為,這比較直接,也可以避免統籌單位的疏漏,也避免對贊助單位有疑慮的愛心朋友,能將幫助直接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基甸會「光復鄉救災資源匹配平台」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gideons.tw/guangfu/)

張中卓強調,災後不僅要思考眼前重建,更要有長期規劃。他提到農業部及水利署已有不錯的防洪規劃,讓人稍感安心,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各界能攜手建立一個永續的救助網絡,若再發生災難時,確保資源能快速送達最需要的人手中。

相關新聞:無名「鏟子超人」湧入花蓮 ─愛,不只是口號,而是行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